2020年03月26日10:49 來源:新華網
這次疫情
給所有人上了一堂公共衛生科普課
也讓人們借機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習慣
無論是在餐飲場所
還是家庭聚餐
增添一雙公筷,增加一份安全
共享一只公勺,共享一份健康
分餐不分愛
一菜一筷,一湯一勺,一人一餐
分餐而食
“筷”來行動
新華每日電訊:有必要以此次疫情為契機,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一場深刻而全面的“餐桌革命”,循序漸進地推行“公筷制”或“分餐制”。對相關職能部門來說,要在推廣“餐桌文化”變革方面有積極作為。革新用餐方式,實際上也是移風易俗,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善政。建議相關部門通過立法強制餐飲行業推行“公筷制”,同時加大引導、督辦和執法力度,有步驟地先在公共餐飲場所將放置、使用公筷的習慣培育起來。
人民日報海外版:文明生活習慣的養成,能夠為阻隔病毒傳播壘起一道“鋼鐵長城”。戰“疫”的特殊時期,培養一套新的生活方式并非難事;但回歸正常生活秩序后,已經提升的文明水位也可能又降回去。原本觥籌交錯的圍桌合餐,卻要堅持“分案而食”,有人難免覺得少了些熱鬧的煙火氣;在流感多發季戴好口罩,也不乏有人會覺得“出洋相”“瞎矯情”。殊不知,每個人都是健康的第一責任人。種種文明習慣既是對自己的保護,同時也是對他人的尊重。這就需要每個人在知識和理念上除舊布新,在日拱一卒的自省與自律中主動培育文明習慣,將文明風尚轉化為社會共識和集體行動。
光明日報:使用公筷公勺是對自己和他人健康的尊重和保護,這何嘗不是一種最實在的關愛。在外出就餐吃不完時,菜品只接觸過公筷公勺,打起包來也會更讓人放心。在這個意義上說,公筷公勺的推廣和使用也可能會引發飲食文化的變革,培育與社會進步相匹配的生活理念和行為方式。公筷公勺的推廣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但每一次的努力都不會白費,希望更多的餐桌上可以多一雙公筷,多一份健康的保障。
北京青年報:多一雙公筷、一個公勺,多一份放心安心。餐飲企業、單位食堂等各類經營主體均守土有責,應積極響應有關部門的倡議,當好排頭兵,讓公筷、公勺成為餐桌標配。有關市場監管部門也應認真考慮是否可以出臺具有強制性的一些舉措,加強公筷公勺及分餐的推廣和執行,逐步建立健康文明的餐飲和生活方式。每一位市民都可以從自己做起,通過每個人的努力,讓“公筷意識”深入人心,讓“分餐進食”成為文明標配,養成文明健康的生活習慣,徹底打贏這場抗疫阻擊戰。
勤洗手、戴口罩、常消毒、公筷制……隨著疫情防控阻擊戰持續深入,人們的防控意識、清潔意識不斷提高,愈加注重培養健康文明的生活習慣。文明生活習慣的保持,能夠助力抗擊疫情;疫情防控工作的開展,也是培育文明生活習慣的重要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