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3月19日09:05 來源:河南日報
編者按
習近平總書記說,廣大青年用行動證明,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是好樣的,是堪當大任的。在抗擊疫情戰場上,各行各業的年輕人用行動證明著本領和價值,用青春書寫著理想和擔當。3月18日,省委召開的中央駐豫媒體和省直新聞單位座談會上,四位河南“90后”媒體人講述了他們的戰“疫”故事。“濁酒不銷憂國淚,救時應仗出群才”,讓我們聽聽這些青年記者的心聲,感受他們成長的力量。
拼搏
青春當為中原鼓與呼
人民日報社河南分社記者 畢京津
近兩個月來,從奔波在抗疫一線視察指導工作的省領導,到堅守崗位的基層黨員干部,再到車間地頭奮力生產的工人、農民,中原這片土地帶給我太多的感動。
戰“疫”,做一盞逆行的燈,讀著犧牲在抗疫執勤途中的滎陽市司法局干部鄭凱的日記,我淚流滿面,恨手中的筆寫不出這位共產黨員生命的奉獻;緊握一雙粗糙的手,望著從火神山援建歸來捐出所有工資的農民工6兄弟,我無比動容,原來樸素的靈魂中也飽含對家國最深厚的情誼;穿著密不透氣的防護服,我汗流浹背,才明白那一抹笑容背后,是醫護人員日日夜夜怎樣辛苦地堅守;在長垣口罩生產車間三天的蹲點采訪,我感受到河南人民在特殊時期、危難之際,那深沉的國之使命和厚重初心。1億中原兒女團結在省委省政府周圍,挺立起家國天下的中原砥柱。
一次次的采訪就是一次次的感動,一次次的交流就是一次次的熏陶。我終于明白,河南,這是一片怎樣激情燃燒的土地,這是一群怎樣奮斗拼搏的人民。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這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里的寄語,近日又出現在了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90后”黨員的回信中。殷殷寄語,飽含深情,既是黨的領袖對我們青年一代的期盼,也是為我們前行所做的指引。
作為記者,我們的任務就是為堅守的人鼓與呼。有感于同齡人的逆行,我也在疫情發生后的第一刻回到了自己的崗位。10次采訪、12篇稿件,既是我對逆行者的贊揚,也是對自己崗位職責的堅守,更是對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的謳歌和敬意。
堅守
時刻銘記職責使命
新華社河南分社記者 韓朝陽
疫情發生之初,看到同事奔忙于口罩生產企業、醫療隊出征現場、鄭州岐伯山醫院建設工地,看到來自武漢的戰“疫”報道,心里既感佩,也有些著急。
作為黨員,作為新華社記者,疫情面前需要做什么?又能做什么?
在此情況下,2月3日,我和同事組成兩支全媒報道小分隊分別前往信陽、南陽采訪。當時心中一喜,感覺終于能干點什么了。
為摸清情況,我們去醫院、疾控中心、村莊、商超、藥店、防疫指揮部采訪,報道了南陽、信陽群防群控的決心和行動,抗疫一線工作人員的辛苦和不易,居民的理解和期盼。
《“病毒追蹤者”:還想跑得更快》《豫南信陽、南陽疫情防控見聞》等稿件便在采訪過程中產生。在南陽市唐河縣疾控中心,我們看到,每當流行病學調查員牛景穿上防護服,她就又一次開始和時間賽跑,尋找確診或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觸者,無論白天黑夜,無論路途遠近,無論排查數十人,還是追蹤上百人,絕不打折扣。她說:“每追蹤到一個密切接觸者,就最大可能保護了一個人乃至一群人的生命健康。”這樣的抗疫故事在戰“疫”前線還有很多。
在南陽,數十萬黨員干部群眾在卡點執勤、入戶摸排,到崗、堅守、累倒,乃至犧牲。在洛陽嵩縣,有村莊往武漢捐一卡車大蔥,村黨支部書記將大蔥送到武漢后說:“如果需要,我們村還能再湊10萬斤。”在跟隨村干部、村醫走訪時,村民們會說起對隔離政策的理解,表達對鄉鄰照顧的感謝。我們能感受到硬核河南,也能感受到暖心河南。
經過這一段時間的采訪,我最大的感觸是,時刻不能、也不敢忘卻黨和人民賦予的職責使命,一定要努力再努力。
成長
災難也是一種教育
河南日報記者 屈曉妍
這一次的疫情對于各行各業的年輕人來說是一次淬火鍛煉。就我個人而言,收獲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首先,業務上是一次檢閱和練兵。因為疫情報道,新媒體也是主陣地和主戰場。我除了承擔疫情報道中各種新媒體產品的策劃和制作,也寫了不少網絡評論。因為我們的受眾年輕人多,我評論的主題也大多和年輕人有關,比如這次疫情能夠給孩子們帶來怎樣的教育,比如年輕人的偶像觀在這次疫情里又有怎樣的體現等。
其次,個人作風上,也是一種考驗和提升。因為疫情報道工作量陡增,而且買不到吃的,春節期間我和小伙伴們吃了七天的餅干加泡面。媽媽打電話問我這幾天吃的啥?我說伙食可好了!有番茄雞蛋、紅燒牛肉、叉燒雞肉、酸菜魚……其實都是泡面。但是,我們各新媒體平臺粉絲數刷刷往上漲,新媒體產品閱讀量大增,讓我們忘了吃的苦受的累。
再次,是思想上的進步。疫情中習近平總書記給年輕人寫過兩封回信,一封是寫給在首鋼醫院實習的西藏大學醫學院學生的,一封是寫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90后”黨員的。總書記說,廣大青年用行動證明,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是好樣的,是堪當大任的!這話太振奮人心了,是對我們青年一代的認可,激勵我們牢記使命,用奮斗書寫青春華章。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收獲,是更加堅定了信仰。親身參與這次戰“疫”,讓我對中國的制度優勢體會更深。我是一名共產黨員,黨齡12年,在我三十歲而立之年經歷了這場疫情,它是一場大考,也是最生動的教材,讓我更加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擔當
疫情不退,我們不退
河南廣播電視臺記者 高晨
作為一名有10年黨齡的黨員,作為從小到大被一直保護著的“90后”,我在第一時間上交了請戰書,要求參加抗疫報道。
1月31日,經多方聯系,我鎖定了一條線索:扶溝縣人民醫院的護士劉海燕奮戰在抗疫一線,多日沒有回家,她的丈夫要去給她送餃子。
我和同事分頭與醫院和劉海燕的家人聯系,確定采訪時間。在前去采訪的路上,我們緊急商討了采訪方式及具體拍攝細節。
我們團隊3人包括司機在內都參與了拍攝。為了避免打擾被采訪者,最感人的部分是用3部手機拍攝的。
拍攝結束之后,為了能夠趕上當天的節目播出,我和同事蹲在醫院的空地上,用手機軟件編輯了整條節目。編輯完成之后站起來時,我的腿都麻了。
就這樣,護士劉海燕和女兒“隔空擁抱”的故事誕生了。這一作品詮釋了“最鮮活的新聞在一線、最感人的故事在基層”,更生動地體現了“在一線、在基層、在現場、在身邊、在心里、在一起”的“六個在”要求。
當天除了電視播出節目之外,我們的抖音、微信等新媒體也同步播發了這條節目。沒有想到節目一經播出,立刻爆紅網絡,在短短8個小時中,僅“河南廣播電視臺民生頻道”抖音號的播放量就達1.5億次,被點贊834.3萬次,被轉發、評論65萬次。隨后,多家中央級媒體紛紛報道或轉載了這一新聞,將“隔空擁抱”傳遍祖國大江南北。
這次參加抗疫報道,對我來說,是一段難忘的經歷。當我采訪那些醫務工作者,看到同是“90后”的他們,毫無畏懼、舍生忘死地在一線與“死神”較量時,我就明白我們“90后”身上的責任與擔當。疫情不退,我們不退!
難忘安徽,一聲“行動起來,到一線去,筑起抗擊疫情的堅固防線”動員令,安徽衛健系統45萬干部職工立刻進入戰時狀態,全員在崗。難忘安徽,抗疫與生產“兩手抓、兩不誤”,以更有力舉措投入“兩個戰場”作戰,為抗擊疫情、穩定經濟發展注入澎湃動力。
90后劉芳芳,大學畢業后返鄉,她堅信,只有發展現代化農業 ,農村生活才能更好,6年下來,“公司+基地+農戶”的形式,讓1000多戶村民收入翻倍。
“聽完李書記的宣講,我作為師范類英語專業大二學生,能夠做到的是不斷提升自己,畢業以后為甘肅的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在四川,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四川省委宣講團分別走進省內多個市州和高校、消防等單位,開展全會精神宣講。
2016年以來,廣州市累計向畢節市、黔南州投入財政幫扶資金32.16億元,選派黨政干部129人、專業技術人才4398人;2020年11月,畢節、黔南所有貧困縣退出貧困縣序列,實現脫貧摘帽。
近年來,“脫發”和“禿頭”已經成為了時下討論的話題,不少90后、00后以“禿頭少女”、“禿頭青年”自稱。脫發問題的蔓延帶來的是假發套、生發營養液等防脫產品銷售量的暴增,相比于其他美妝產品,防脫用品的增長比一枝獨秀。
來自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已經有超過2.5億人正飽受脫發的困擾,平均每6人中就有1人脫發,大批90后也已經加入到脫發的陣營中來。
挺拔的身姿、爽朗的笑容,初見江震佳,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眼前這位90后大男孩是桃浦鎮新楊村村民委員會主任。今年5月,江震佳還組建了一支由15名在職青年退役軍人組成的志愿者隊伍,結合社區微型消防站建設,定期組織消防培訓。
新華社鄭州11月15日電題:哪里需要 我們就在哪里——抗疫凡人英雄掃描 2月12日,薛榮帶領第三支黨員突擊隊逆行馳援湖北省十堰市,不僅捐贈了1500斤84消毒液、1500斤醫用酒精以及緊缺消毒防護物資,還進駐十堰市人民醫院。在持續200多天的疫情阻擊戰中,河北省“三道防線”民警輔警承受著巨大的工作強度。
” 視頻中奶奶坐在床上吃飯,爺爺剛開始夾了菜放到奶奶碗里,但奶奶又放了回去,隨后爺爺又親手喂給奶奶吃。兩位老人都已90歲高齡,按中國對婚姻的說法,50年為金婚,80年為鉆石婚,他們的愛情早已超越了金婚。
陳高宏還記得,當年在浦東開發辦那間簡陋的辦公室里就掛著一句話:“站在地球儀旁思考浦東開發”。這種重大項目的建設也倒逼政府不斷提升服務能力和效率,未來這將是上海浦東新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