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3月14日16:32 來源:中國交通報
疫情發生后,在水運領域防疫戰場各個角落,活躍著一批“90后”青年。他們戰斗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是守衛水上交通的中間力量,也是滿懷激情壯志報國的抗“疫”戰士。
面對疫情,他們放棄了與家人的團聚,毅然投身到抗擊疫情防控的工作中,不懼危險、不懼艱苦、不懼辛勞做好本職工作,宣傳防疫知識,用堅守擦亮青春底色,用實際行動書寫當代青年人的責任與擔當,為堅決遏制疫情擴散、奪取疫情防控斗爭全面勝利貢獻青春力量。
“我會是一名優秀的海事人”
武漢海事局青山海事處天興洲海巡執法大隊執法人員 楊君
楊君。武漢海事局 供圖
他是一名2019年剛入職的海事新兵,也是一名有著7年黨齡的“老”黨員。由于疫情形勢突然變得緊張,他毅然選擇了繼續在大隊值守。“回家的路已經封閉,我作為一名‘90后’共產黨員,要和其他同事們一起堅守一線,共克時艱,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楊君堅定地說。
1月23日上午10時,武漢市開始暫停公共交通。楊君撥通了父母的視頻電話,告訴父母不能回家過年的消息。本以為父母會很失落,但父母卻安慰他說:“沒事,我們在家都很好,不用擔心!現在這個特殊時期有人比父母更需要你。2003年非典的時候你還小,都是別人來保護你,現在你長大了,成了一名海事人,一名共產黨員,這個重擔落到你的肩膀上了,你好好工作。兒子,加油!”聽到家人這么支持自己,他更加堅定了堅守崗位,抗擊疫情的決心。
作為隊里的青年黨員,為確保重點物資和民生物資的供應暢通,楊君堅持每天隨船出航對煤船、油船進行重點維護,對船上船員進行循環宣傳,之后再返回躉船,迅速投入到船舶進出港核查、臺賬整理、信息報送工作中。
正月初五是楊君堅守崗位的第七天。早上8時,他跟著當班隊長來到轄區青山夾水道的安康碼頭,對滿載8000噸煤炭的“皖金舵X”輪進行現場維護。
“海巡、海巡,我輪已安全靠泊,感謝你們的維護!”
“收到,在靠泊碼頭期間,請船上人員不得隨意上岸,在船期間戴好口罩,勤洗手、保持艙室通風,及時消毒。在港期間您有任何需要幫助的地方,請撥打天興洲執法大隊24小時值班電話。”
滿載8000噸煤炭的“皖金舵X”輪,是武漢封城后進港的第7艘煤炭運輸船。這些卸下的煤炭將立即運送到青山熱電廠,保證武漢市疫情期間的電力供應。
天興洲海巡執法大隊的轄區內既有寶武武鋼集團的原料進口和成品出庫裝卸作業區,又有中韓武石化燃油進出口作業區,每次遇到重點船舶靠泊轄區碼頭時,楊君都會跟隨當班隊長在現場進行維護。
“一次次的現場維護,也讓我深深感受到自己是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的一份子。我們雖然沒法像一直奮斗在一線的醫護人員那樣救死扶傷,但是我們作為海事一線執法人員,一樣可以發揮自己的職業作用,全力保障進出武漢港的疫情防控、生產生活等重要物資運輸安全暢通,筑牢水上綠色通道。”他說。
在堅守崗位的18天中,楊君參與現場巡查船舶183艘,重點維護船舶72艘,全力保障了進出武漢港的疫情防控、生產生活等重要物資運輸安全暢通,鑄就了病毒攻不破的青年戰斗堡壘,體現了青年黨員敢為人先,甘于奉獻的精神,凸顯了青年黨員的昂揚斗志。
“在這場戰‘疫’中,通過對不同業務的熟悉,也讓我認清了自己肩上的責任,我會是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一名更加優秀的海事人。”這就是楊君,一名“90后”青年黨員的責任與擔當。(張冉)
“長大了,就該扛起責任”
遼寧港口集團大連集裝箱碼頭船舶調度員 李振波
李振波。遼寧港口集團 供圖
在抗擊疫情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李振波堅守在碼頭抗“疫”一線,不畏艱辛、沖鋒在前,用實際行動彰顯了“90后”的擔當。
近期,多批運送防疫物資的船舶到港,為全力保障防疫物資快速運輸,在遼寧港口集團大連集裝箱碼頭第一黨支部的號召下,他光榮成為“黨團突擊隊”中的一員。可就在前不久,由于調度B班有一位調度員所住居民樓出現一名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該調度員和他所在班的14人均被隔離觀察。調度,是碼頭現場作業的“大腦”,這里如果出現問題,碼頭作業將受到嚴重影響。在調度崗位人員吃緊的緊要關頭,李振波主動請纓,補充到調度B班。
連日來,大霧、寒潮等惡劣天氣加劇了船舶壓港,延長了船舶作業時間,使得調度崗位的工作量比平時增加了40%。李振波一個人要做幾個人的活,雙眼緊盯屏幕,身邊的電話、對講機響個不停,一坐就是幾個小時,加班加點成為常態。看著他熬紅的雙眼,值班主任心疼地說:“振波,下個班讓兄弟替你,回去休息休息。”可他卻倔強地說:“沒事的,我還年輕,戰斗力強著呢!”接著又拿起對講機和B班的兄弟們開始配合下一次作業。
在成為突擊隊員的14天里,李振波每天都早早來到單位,對工作區域和生產區域進行“無死角”衛生消毒,為同事分發防護消毒物品。除了做好船舶靠離泊、天氣監測、挑箱作業、聯絡拖車等常規業務,他還要及時跟船舶代理取得聯系,確定每艘次預靠船船員的身體健康。有時電話那頭的客戶對這樣重復繁瑣的工作不理解,他就耐心勸說,直至完成每一個航次的防疫工作確認。他的認真執著也影響著身邊的同事,使這支緊急集合的團隊迸發出強大的力量,出色地完成了公司的各項生產任務。
本來答應好了父母要把他們接來大連過年,但從春節前夕到現在,團聚的計劃因為工作和疫情一推再推。家里的雙胞胎姐姐擔心他,常打電話詢問。李振波告訴姐姐:“國家有難,總要有人沖在前面,非典時期是大人們守護著孩子,如今我們這些孩子長大了,也要擔起保護祖國的責任!”
疫情期間是他工作6年來最難忘的時光,雖然每一天都很累,但奮戰疫情的激情讓他覺得自己的崗位平凡而光榮。他多次參與組織調度“鴨綠江”號、“斗宇大連”號等防疫物資船舶,作業船舶30余艘次,親自調配作業8956個自然箱,參與作業21569個自然箱,使防疫物資等貨物第一時間送達客戶,為抗擊疫情貢獻一份青春力量。
黨旗所指,團旗所向。疫情防控戰役的關鍵時期,需要每一個人的共同努力。這個“90后”小伙勇于擔當、不計得失,為做好現場生產組織接續發力,讓青春的光彩閃耀在碼頭疫情防控第一線。(丁薇薇 孫承軍)
護航中綻放青春光芒
長江引航中心鎮江引航站三級引航員 李寧
李寧。金校 供圖
一場空前的新冠肺炎疫情,他和廣大長江引航人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扛起保障長江水上生命通道暢通的重擔,在交通保障的第一線綻放青春的美麗光芒。
他在戰“疫”中堅守。
“我是黨員我留下!”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關鍵時刻,已經連續5年沒能回河南老家的他,再一次選擇了堅守一線。全勤在崗、24小時待命,新春伊始的20天時間里,他馬不停蹄地奔走在水上戰“疫”保暢通的第一線,相繼引領24船電煤、化工品、散雜貨等各類民生保障物資安全及時進出沿江各港。24船物資,是他數十次引航梯的爬上爬下,是他上千道精準的引領口令,是他鉚足精神頂在保暢通第一線的責任擔當。
他在戰“疫”中吶喊。
李寧不僅在戰“疫”交通保障陣地戰斗,還在戰“疫”輿論宣傳陣地戰斗。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把鏡頭對準身邊的美麗身影,用鏡頭定格交通人奮勇戰“疫”的精彩瞬間;他用文字記錄身邊榜樣的感人故事,向行業乃至社會傳遞滿滿的正能量。他撰寫的《引航戰疫“情”——你在醫護一線,我在保障一線》稿件被新華社采用,多幅攝影作品和多篇文稿被新華日報、民聲湃、中國交通新聞網等新聞媒體采用。他不在鏡頭前、也不在文字里,但是他始終堅定地守護在輿論宣傳的陣地上。
他在戰“疫”中成長。
大風大霧、雨雪寒風、疫情防控升級……一系列的因素給長江引航的服務保障帶來了巨大壓力和重重困難。李寧和同伴迎難而上,堅定前行。1月29日,他徹夜未眠,為的是將巴拿馬籍“硫磺優雅”輪連夜引領進港,給生產告急的企業“雪中送炭”。節后,長江下游受到連日大霧影響,在裝載Y類危險品的挪威籍“寶傳奇”輪上,從2月13日至16日,他一守就是4天,沒有任何怨言。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90后”青年應有的勇往直前、堅韌不拔、無私奉獻的精神在他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他把自己的青春與夢想,熱血與激情都寫進了水上戰“疫”中,寫在了萬里長江上。(金校)
“崗位在哪里,我就駐守在哪里”
天津國際郵輪母港公司操作部綜合計劃員 王梓宇
王梓宇。薛力強 供圖
“疫情來襲,許多醫護工作者第一時間奔赴一線,我作為一名‘90后’,雖無法與他們并肩作戰,但在疫情面前應當義不容辭擔起屬于我自己的那份責任。”面對疫情,王梓宇這樣說。
今年除夕夜,王梓宇接到船代通報:“歌詩達賽琳娜號”有人出現發熱癥狀。接到通報后,他立即將此情況上報。
“歌詩達賽琳娜號”郵輪按原計劃將在大年初一早晨6時進港,全船載有3706名游客和1100名船員。4806,這不是一個簡單的數字,而是4806個生命和他們背后的家庭。此時距離船舶計劃進港時間已不足6個小時,王梓宇睡意全無。
通報就是命令,行動刻不容緩。為保證船舶接待以及接待人員防疫工作順利開展,王梓宇抓緊時間重新規劃靠泊位置和旅客下船通道,反復推演,細化流程,精益求精,制定了三套接待方案,以應對可能會出現的突發情況。
初一天還沒亮,他就動身離家,直接奔赴公司現場投入工作,逐一核實現場接待安排是否落實到位;積極與口岸單位溝通協調,再次梳理接待方案;提前將接待設施設備開啟,安排接待人員提前上崗并做好自身防疫工作,督促各環節隨時做好接待準備,做到萬無一失。
下午16時,終于盼來了船上發熱人員送檢樣本經檢測結果全部為陰性暨排除新冠肺炎感染的好消息,該船舶計劃改為17時45分進港。雖然旅客接待工作不是他的本職工作,但他還是留了下來。“多一個人多一份力量。”他說,“疫情當前,雖然這點兒工作算不上什么,但堅守在這里,為保證廣大旅客順利出行盡一份力,就很有意義。”
王梓宇積極地和同事們一起引導入境旅客依次通過測溫通道,提醒未佩戴口罩的旅客做好自身防護。現場秩序井然,全船旅客于22時30分下船完畢。此時船公司表示今日時間已晚,申請明日進行物資供給作業。王梓宇再一次回到崗位,制定計劃,編排機械,部署人員,最終該輪于26日17時順利離港。
“身為入黨積極分子和團干部的我,一直以共產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積極發揮青年生力軍和突擊隊作用。無論疫情如何發展,我的工作崗位在哪里,我就駐守在哪里,克服疫情影響,做到疫情防控和生產組織兩不誤。”他說。
自疫情發生以來,王梓宇堅持每日與船代溝通聯系,掌握國際客貨班輪“天仁號”及滾裝船船期,梳理集疏港數據,統籌作業機械及作業人員,并根據公司生產實際,嚴密制定晝夜船舶進出計劃。
近日,因大霧航道封航,致使船舶動態延遲,原靠泊計劃打亂,造成“天仁號”、滾裝船“阿斯特”輪、“塞羅”輪集中到港。為保證船舶順利靠港,他不斷調整靠泊計劃,仔細核算作業機械數量及作業人員人數,統籌全局,詳細部署,最終三條船圓滿完成船舶作業。
在組織生產作業的同時,他還主動融入疫情防控,深入生產作業的重點環節、關鍵部位,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合理設置崗位,減少職工疫情風險。王梓宇對同事說,“我們此時的工作環境相比一線的醫護人員,要幸福很多,但正因如此,才更應做好本職工作,才能不負重托。”(特約記者 薛力強)
驚濤駭浪中錘煉黨性
上海中波國際船舶管理有限公司“東海”輪三管輪 劉宣虎
劉宣虎。張波 供圖
得知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的時候,劉宣虎所在的“東海”輪正靠泊在新西蘭馬斯頓角港。春節就要到來,他為家人、祖國和同胞正在遭受病毒的侵襲而深感擔心,也時刻準備著要為抗擊疫情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防控疫情,人人有責。作為“浮動國土”上的一名青年黨員,更應該積極主動,多為群眾著想,體現使命擔當。
鑒于疫情防控需要,船舶急需一批防疫口罩。劉宣虎便向黨支部主動請纓,承擔起下船為大家采購口罩的任務。因全球疫情影響,作為防疫必須品的口罩不只在國內供不應求,在新西蘭也幾乎脫銷。街上許多藥店的門口都打出了“口罩已售罄”的告示,甚至許多藥店的銷售人員看到中國面孔進來,還沒等他開口,便說口罩已經售罄了。
劉宣虎和同事穿梭在一條條馬路,出入于一間間藥店,耐心詢問、悉心尋找,在把當地藥店尋了一個遍后,最終買到五六十只防護口罩,船上人均能分到兩三只。盡管數量還很有限,但解了船上口罩使用的燃眉之急。
疫情期間,即使是普通的發熱感冒都會讓人驚出一身冷汗,因此毫不松懈地做好感冒預防,就顯得十分重要。由于船舶生活區狹小并且密閉性強,因此保持船舶生活區環境溫度適宜、空氣清新是預防感冒的關鍵,這就對空調系統的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作為三管輪,這項工作正是劉宣虎的職責。為了全船船員的身體健康,他竭盡全力把空調管理工作落實落細。首先,每天對空調系統進行一次全面檢查,發現問題,第一時間進行處理,并加強維修保養,確保整個系統運行良好。其次,密切關注船舶內外部溫度變化,適時對生活區溫度進行動態調節,并增加通風頻率,努力讓船員們的生活環境始終維持在舒適宜人的狀態,避免忽冷忽熱造成感冒。同時,每三天對空調風箱內外濾網換新,每天早晚兩次對船舶空調系統風箱及其周圍進行消毒處理。
離開港口后,“東海”輪開啟了歷時半月之久的大洋航行。劉宣虎受組織委托,利用這個空檔期積極組織全船船員學習疫情防控的相關知識,為船舶回國戰“疫”做準備、打基礎。期間,他自己總結口罩佩戴口訣“一定正反,二掛耳,三要下拉捏鼻夾”,幫助大家很快掌握正確的佩戴方法。此外,他還每天收集疫情動態進行張貼,提高大家對疫情的了解和認識。特別是引導年輕船員,要從心底里對疫情高度重視,從而積極做好相關防護。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青年黨員就應該在驚濤駭浪中錘煉黨性,在困難挑戰中鍛造青春。越是艱難越向前,現在我們正同舟共濟,航行在回國的途中,我們堅信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我們一定能打贏這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 劉宣虎對抗擊疫情充滿信心。(張波)
責編/陳雪飛
難忘安徽,一聲“行動起來,到一線去,筑起抗擊疫情的堅固防線”動員令,安徽衛健系統45萬干部職工立刻進入戰時狀態,全員在崗。難忘安徽,抗疫與生產“兩手抓、兩不誤”,以更有力舉措投入“兩個戰場”作戰,為抗擊疫情、穩定經濟發展注入澎湃動力。
90后劉芳芳,大學畢業后返鄉,她堅信,只有發展現代化農業 ,農村生活才能更好,6年下來,“公司+基地+農戶”的形式,讓1000多戶村民收入翻倍。
“聽完李書記的宣講,我作為師范類英語專業大二學生,能夠做到的是不斷提升自己,畢業以后為甘肅的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在四川,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四川省委宣講團分別走進省內多個市州和高校、消防等單位,開展全會精神宣講。
2016年以來,廣州市累計向畢節市、黔南州投入財政幫扶資金32.16億元,選派黨政干部129人、專業技術人才4398人;2020年11月,畢節、黔南所有貧困縣退出貧困縣序列,實現脫貧摘帽。
近年來,“脫發”和“禿頭”已經成為了時下討論的話題,不少90后、00后以“禿頭少女”、“禿頭青年”自稱。脫發問題的蔓延帶來的是假發套、生發營養液等防脫產品銷售量的暴增,相比于其他美妝產品,防脫用品的增長比一枝獨秀。
來自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已經有超過2.5億人正飽受脫發的困擾,平均每6人中就有1人脫發,大批90后也已經加入到脫發的陣營中來。
挺拔的身姿、爽朗的笑容,初見江震佳,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眼前這位90后大男孩是桃浦鎮新楊村村民委員會主任。今年5月,江震佳還組建了一支由15名在職青年退役軍人組成的志愿者隊伍,結合社區微型消防站建設,定期組織消防培訓。
新華社鄭州11月15日電題:哪里需要 我們就在哪里——抗疫凡人英雄掃描 2月12日,薛榮帶領第三支黨員突擊隊逆行馳援湖北省十堰市,不僅捐贈了1500斤84消毒液、1500斤醫用酒精以及緊缺消毒防護物資,還進駐十堰市人民醫院。在持續200多天的疫情阻擊戰中,河北省“三道防線”民警輔警承受著巨大的工作強度。
” 視頻中奶奶坐在床上吃飯,爺爺剛開始夾了菜放到奶奶碗里,但奶奶又放了回去,隨后爺爺又親手喂給奶奶吃。兩位老人都已90歲高齡,按中國對婚姻的說法,50年為金婚,80年為鉆石婚,他們的愛情早已超越了金婚。
陳高宏還記得,當年在浦東開發辦那間簡陋的辦公室里就掛著一句話:“站在地球儀旁思考浦東開發”。這種重大項目的建設也倒逼政府不斷提升服務能力和效率,未來這將是上海浦東新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