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3月12日18:30 來源:人民網
3月11日,央行發布2020年2月份的金融統計數據。從數據來看,目前M2增速保持平穩,而M1增速較之前則有了一定幅度的回升,同時二者的剪刀差有所收窄,這反映出企業資金的活躍程度正在提升,融資難題有了進一步改善。
作為反映經濟周期波動的先行指標,M1體現居民及企業資金的變化情況,其主體部分是企業的活期存款。而M2主要指的是通常所說的貨幣供應量,它的余額是對社會總需求及未來通貨膨脹壓力的反映。2月份M1、M2二者的增速同時有了相應程度的回暖,這既是此前一系列貨幣政策效果的初步體現,也凸顯了我國經濟所具有韌性及活力。
不可否認,疫情的確對我國社會經濟各方面的運行都帶來了沖擊,尤其是旅游、餐飲、交通運輸以及房地產等服務消費業受影響較大。一方面,疫情的蔓延使得企業在資金流動方面面臨著巨大難題,很多小微企業因此陷入經營困局,甚至存在資金鏈斷裂的現實風險。另一方面,目前疫情尚未解除,各地、各企業的復工復產節奏仍在逐步推進,相關的消費需求也因此受到很大的阻礙與限制。由此看來,疫情對企業資金流動性以及居民消費需求方面所帶來的沖擊是十分明顯的,這也對此前M1、M2指標產生了極大的不利影響。
但從現階段M1、M2指標的數據來看,多種政策組合拳的運行已經初見成效。有資料顯示,目前各大商業銀行都加大了對資金的運用力度,貸款、債券以及股權投資有了顯著增加,這對2月末 M2指標的維穩起到了重要作用。而隨著復產復工的有效開展,M1增速的回升則表明企業的活期存款量有了較大的提升,標志著資金的流動狀況存在較大改善,企業融資難情況好轉。2月末的經濟數據中釋放的有利信息,進一步體現了我國經濟所具有的韌性,對未來我們應具有足夠的信心。
當下,我們一方面要正確認識目前我國所面臨的暫時性困難,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同時積極采取各類措施釋放經濟發展潛力;另一方面應當以前瞻性的眼光和心態看待我國的經濟發展。在M1、M2增速同時回暖的情況下,保持足夠的自信,中國經濟走勢向好,未來可期。
全球幾個主要經濟體上周公布的最新制造業數據普遍走強,世界經濟逐漸顯現緩慢回升態勢。新華社記者 方喆攝 另一方面,部分發達經濟體因為國內疫情控制不力,挫傷企業信心,使經濟前景面臨巨大不確定性。
(記者杜海濤)據海關統計:今年前11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9.04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8%。今年1至9月,我國外貿累計增速年內首次由負轉正,同比增長0.7%;1至10月,外貿增速提高到1.1%;進入11月,增幅繼續擴大。
海關總署7日發布數據,今年前11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9.04萬億元,同比增長1.8%,呈現持續向好、加速增長態勢。
《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發布半年來,海南改革開放力度加大,政策密集落地見效,自貿港建設步伐提速。前三季度,海南現代服務業增加值1111.57億元,增速5.6%;十二個重點產業增加值合計為2440.28億元,增長1.6%,比上半年增加1581.01億元,增速提高3.4個百分點。
4日,由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等主辦的2020年中國工業信息安全大會在北京舉行。經綜合研判,預計2020年我國工業信息安全市場增長率將達23.13%,市場整體規模將增長至122.81億元。
當地時間12月2日,國際勞工組織發布的《2020—2021年全球工資報告》指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上半年,三分之二的國家其平均工資水平面臨下行壓力;其他國家平均工資的增加主要是人為作用,反映出低薪工人大量失業。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與世界的關系發生了歷史性變化。新發展格局的構建將進一步促進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融合,優化全球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撐。對此,我們要不斷夯實適應國際新規則的國內基礎,化挑戰為機遇,將自身實力轉化為制度性話語權,不斷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
(記者劉志強)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1—10月份,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50124.2億元,同比增長0.7%,累計利潤同比增速年內首次由負轉正。1—10月份,裝備制造業利潤同比增長9.6%,增速比1—9月份加快0.8個百分點,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利潤同比增長3.2個百分點,是對工業利潤增長貢獻最大的板塊。
(記者劉志強)記者從交通運輸部獲悉:10月份,交通運輸經濟持續回升,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保持高位,貨運快速增長,客運穩定恢復。10月份,我國完成營業性貨運量44.1億噸,同比增長7.1%,增速自8月以來逐月加快,連續6個月保持正增長。
國家統計局27日發布數據,1至10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50124.2億元,同比增長0.7%,1至9月份為下降2.4%,累計利潤同比增速年內首次由負轉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