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3月11日20:13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編者按:3月9日,國際油價暴跌30%,受此影響,股市、債市、匯市和其他大宗商品大幅波動,10年期美債收益率跌破0.5%的歷史低位。美元、美股、美債高位震蕩,全球資本面臨再配置。分析人士指出,本輪全球資金從發達市場轉向新興市場,最好的資產在中國,中國最好的資產在股市。
有媒體報道稱,業內人士認為,西方一些經濟體進入負利率、“資產荒”時期,中國資產性價比和配置價值凸顯,A股“避風港”效應逐步顯現。
興業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王德倫分析,從本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理來看,中國所展現出的優勢,被全球投資者認可。同時,中國貨幣政策空間相比于其他國家而言更具優勢。美聯儲降息后,人民幣資產的性價比、吸引力進一步提升,有利于推動全球資金流回中國,特別是中國股市。
油價“跳水”引發國際金融市場大震蕩
3月9日,國際油價出現罕見跌幅,NYMEX原油期貨、ICE布油期貨盤中一度跌逾30%,NYMEX原油期貨一度跌破30美元。
有分析稱,沙特國有石油公司、全球最大原油出口商沙特阿美在上周末發起全面油價戰爭,恐怕是此次油價暴跌的直接導火索。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產業部副主任、研究員卞永祖表示,原油暴跌給當前的資本市場重重一擊。目前,標普500期權隱含波動率和恐慌指數均處高位,進一步增加其大幅下跌的可能性。
原油下跌引發的擔憂迅速擴散至全球金融市場,波及股市、匯市、債市及其他大宗商品。
股市方面,歐美股市延續亞太市場跌勢,標普500指數開盤后一度跌至7%,觸發第一層熔斷機制,暫停交易15分鐘。截至北京時間9日22:30,標普500指數、道瓊斯工業指數、納斯達克指數均跌逾5%,法國CAC40指數、德國DAX指數均跌逾6%。
外匯市場,美元指數9日大幅走低,一度跌破95,非美貨幣集體上行。截至北京時間9日22:30,美元指數跌1.03%,歐元兌美元、英鎊兌美元、日元兌美元分別上漲1.19%、0.46%、2.94%。
資金涌入債市避險。數據顯示,10年期及30年期美債收益率9日盤中分別跌破0.5%和1%,均為歷史首次。
對于美股斷崖式下跌,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無論是疫情在海外的擴散,還是國際油價暴跌,都只是推動美股見頂回落的催化劑,真正促使美股下跌的原因在于美股在這十年牛市中積累了大量獲利盤。同時,推動美股上漲的一些因素正在悄悄地改變:一是美聯儲降息空間已不大;二是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的風險加大,且歐洲經濟已在衰退邊緣,從而影響美國經濟的表現;三是疫情蔓延加大了投資者的擔憂,美國上市公司高速增長的階段可能會告一段落。
人民幣資產風景獨好
與國際金融市場的不平靜形成對比的,是我國金融市場保持平穩。
據上海證券報,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穩中有升,穩中顯強;債券收益率持續下行,并仍有下行空間;雖然3月9日股市出現回落,但在2月3日如期開市至今,股市在震蕩中保持基本平穩。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除湖北省外,全國工業大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開工率大多已經超過90%,浙江、廣東、山東、江蘇等省已經超過了95%。
我國金融市場穩的背后,是政策的扶持。
面對疫情,比較其他經濟體,我國的宏觀經濟政策呈現出空間足、彈性強、反應快的優勢。以支持中小企業政策為例,近一個多月來,中央和地方密集出臺各類扶持政策約800項。
以貨幣政策為例,人民銀行在保證穩健貨幣政策的基調下,第一時間提供充足流動性支持,并通過政策利率有序引導融資成本下降,還有結構性貨幣政策——3000億元專項再貸款和5000億元再貸款再貼現,精準滴灌戰“疫”企業和中小企業復工復產。
市場上越來越多的聲音認為,人民幣資產正成為全球資金的避風良港。
自2月3日開市至今,北向資金累計仍為凈流入。2月境外機構托管的人民幣債券面額環比增加657億元,連續15個月增長。摩根士丹利策略在最新研究報告中指出,對中國、新加坡股票市場的評級由“中性”上調至“增持”,對澳大利亞股票市場的評級由“減持”上調至“中性”,主因是這些國家央行有較大的貨幣政策空間。從某種程度看,這些市場正成為“資產避難所”。
3月9日避險資金表現得更為明顯。當日歐洲股市開盤暴跌,英國富時100指數跌8.3%,標普500指數期貨跌幅達到4.9%,觸發熔斷。而截至發稿時,富時中國A50指數期貨夜盤大幅反彈,漲幅一度達1.66%。
受美債收益率持續走低影響,中美利差擴至180個基點的歷史高位,資本項下資金流入,加之美元指數連跌,驅動人民幣對美元9日盤中一度收復6.91關口,中間價亦是七連升。
有理由相信,未來隨著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勝利,中國經濟長期運行在合理區間,金融市場越趨成熟和開放,我國的金融資產將贏得更多國際投資者真金白銀的“投票”。
我國防風險工具豐富
中國證券報報道稱,中信證券分析,貨幣政策發力快,近期仍存在降息降準的可能。財政政策主要聚焦于通過補貼快速支持疫情防控、精準減稅降費助力受損行業休養生息等。
春節以來,監管部門已做好政策應對準備。一方面,資本市場“深改”正持續優化市場生態,提升A股市場投資價值。再融資新規落地、新三板轉板上市機制公開征求意見、創業投資基金反向掛鉤政策簡化優化、券商投保基金繳納比例下調,均有助資本市場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應對疫情影響,央行、證監會等五部門聯合發文,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包括加強金融基礎設施服務保障、提高債券發行等服務效率、減免疫情嚴重地區公司上市等部分費用等多條措施直接利好資本市場。
另一方面,保障市場流動性充裕。繼節后兩個交易日央行累計投放1.7萬億元流動性后,央行又“降息”開展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并調降1年期LPR10個基點、5年期以上LPR5個基點。
此外,中信證券首席固收分析師明明表示,美聯儲意外降息應對疫情影響,我國貨幣政策空間進一步打開,3月份大概率繼續“降息”。
監管部門多次表態,將根據經濟形勢變化,及時研究出臺新的政策。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鋒建議,既要著眼于短期經濟穩定,運用傳統的貨幣、財政政策工具,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同時,更要寓穩增長于促改革,全面激發消費與投資的活力。
在今天(23日)下午舉行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提問:根據最新數據顯示,中國今年已連續6個月實現吸收外資單月正增長。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跨境直接投資持續低迷的形勢下,這充分展現了中國經濟的韌性和活力。
在今天(23日)下午舉行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提問:根據最新數據顯示,中國今年已連續6個月實現吸收外資單月正增長。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跨境直接投資持續低迷的形勢下,這充分展現了中國經濟的韌性和活力。
商務部外資司有關負責人今天(22日)在接受總臺央視記者采訪時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跨境直接投資持續低迷的形勢下,我國吸收外資連續6個月實現單月正增長。商務部外資司負責人介紹,寶馬、戴姆勒、西門子、豐田、LG、埃克森美孚、巴斯夫等一大批大項目在華增資擴產。
前三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3324億元,同比下降7.2%,降幅比上半年收窄4.2個百分點;其中三季度增長0.9%,季度增速年內“首次”轉正。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81元,同比名義增長3.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0.6%,年內“首次”轉正。
1日上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1周年升旗儀式暨國慶酒會分別在金紫荊廣場及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8時整,在警察銀樂隊伴奏下,鮮艷的五星紅旗和香港特區區旗在金紫荊廣場冉冉升起。
這是正義戰勝邪惡、光明戰勝黑暗、進步戰勝反動的偉大紀念日,是中國人民和全世界一切愛好和平的國家和人民的重大節日。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情,就要集中精力發展經濟,暢通國內大循環,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這是自強自立的根基。
王炳南告訴記者,今年服貿會的主題是“全球服務,互惠共享”,它不僅僅是服貿會的主題,也是我國發展服務貿易一貫秉持的原則。楊晉柏表示,2020年,國務院批準成立了由胡春華副總理擔任主任委員的服貿會組委會,向國際社會傳遞了我國堅持經濟全球化、推動高質量對外開放的堅定決心。
繼中國外貿進出口增速6月雙雙轉正后,又一個衡量中國經濟“健康度”的重要指標轉正。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持續擴散蔓延,疊加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因素影響,世界經濟不穩定、不確定性顯著增加。
今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際需求萎縮,外貿企業訂單下滑,出口轉內銷的積極性和呼聲不斷上升。商務部消費促進司副司長李黨會表示,更多的優質出口產品轉內銷會進一步豐富國內市場供給,增加消費者選擇,精準對接需求,帶動消費升級。
毛曉彤:演的時候我也會體會她的喜怒哀樂,但以我個人的經歷來說,離鐘曉芹挺遠的。毛曉彤:劇透不可以,我只能告訴,鐘曉芹做出了她自己認為正確的、幸福的選擇。毛曉彤:30+這個年齡,對于我意味著自己內心越來越強大,越來越獨立,越來越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也多了一份對家人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