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3月10日11:31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長沙3月8日電(記者劉良恒)記者8日從長沙市公安局獲悉,長沙市反電詐中心通大數據分析發現,最近一些騙子居然盯上了上網課的中小學生,不少中小學生已經上當受騙,警方提醒廣大家長和學生注意防范“紅包返利”騙局。
2月底,家住湖南長沙縣的女孩小雪用媽媽的手機看完網課視頻,無意中發現了一個名叫“XX粉絲后援團”的QQ群,喜歡追星的小雪隨后加入群聊,發現群主正在組織“紅包返利”的“游戲”。小雪抱著試試看的心理,加了對方QQ好友,開始參加“掃碼轉賬返利”活動。在用其母親的手機掃碼支付300元后,對方以需要支付押金為由,讓其繼續掃碼支付,并許諾小雪再掃碼支付588元后,便可返還3888元。小雪在支付了588元之后,對方繼續以各種理由拖延“返利”。
當得知小雪還是一名初中學生時,對方開始套取小雪媽媽的微信賬號和支付密碼,并登陸小雪媽媽的微信進行轉賬。在轉賬14次共計27700多元后,對方將小雪拉黑。小雪意識到自己被騙了,于是告訴家長,小雪媽媽隨后報警。
據了解,最近一段時間以來,長沙市反電詐中心已接收“紅包返利”詐騙警情9起,其中7起受害人為未成年人,年齡最小的還不到12歲。由于未成年人防范意識弱,加上被騙以后不敢第一時間告訴家長,導致錯過攔截止付的黃金時間。
長沙市反電詐中心提醒:家長要妥善保護好自己和孩子的手機,不要將自己手機支付密碼等信息透露給孩子;要引導孩子適度娛樂,不要長時間沉迷于電子產品;提高防騙意識,不要亂點擊網站鏈接,不要隨意掃碼轉賬。
記者從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科爾沁左翼中旗公安局獲悉,辦案民警日前打掉一個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的團伙,該團伙以共享交易支付為噱頭,以高額返利為誘餌,發展下線逾10萬人。
網信中國微信公號消息,近期,國家網信辦會同相關部門對國內31家主要網絡直播平臺的內容生態進行全面巡查,著力把網絡直播專項整治和規范管理工作引向深入。國家網信辦有關負責人表示,結合群眾舉報及核查情況表明,國內31家主要網絡直播平臺普遍存在內容生態不良現象,不同程度地存在內容低俗庸俗問題。
女孩轉賬記錄民警表示,紅包返利是典型且常見的電信網絡詐騙方式,而根據數據統計,從2月1號至今,紅包返利類詐騙較以往同期而言有所增多。家長要設置相對安全性更高的支付密碼,避免孩子不小心落入騙子的圈套。
12月3日,民政部、中國銀保監會、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專門聯合發布四項風險提示,揭露涉老詐騙四大套路,推動老年人防詐騙意識和能力的提升。為深入揭露涉老詐騙真相,民政部聯合中國銀保監會、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于12月3日專門發布4項風險提示:——高額返利無法實現。
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近期開展電商平臺整治行動,發現多款電商平臺App存在隱私不合規行為,違反《網絡安全法》相關規定,涉嫌超范圍采集個人隱私信息。針對上述情況,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提醒廣大手機用戶首先不要下載這些違法有害移動應用,避免手機操作系統受到不必要的安全威脅。
距離“雙11”還有一段時間,很多電商平臺促銷活動已經啟動?!半p11”虛假促銷、假冒偽劣、刷單、產品雙標等丑聞,引起輿論強烈批評,而且沖動性購買也誘發了節后大批退貨,讓“雙11”的魅力減色。
如果有人提出買車先繳預付金,事后再返現的“優惠”時,一定要小心。北青報記者從北京朝陽警方獲悉,目前已有12人被騙40余萬元,4名犯罪嫌疑人已被警方刑拘。
隨著3月15號國際消費者權益日的臨近,各類消費騙局成為大家重點關注的焦點。近日,360安全專家對近期高發的詐騙手段進行分析,曝光五類最具特點的消費騙局,為消費者敲響警鐘。
作為一種銷售手段,買房“返利”并不稀罕,操作者一般都是開發商。對涉案的中旭公益基金會來說,這番“費心費神”的操作,也并非“為他人作嫁衣裳”——不僅企業掏腰包了,錢還能隨意“活用”。
名人為TST產品站臺,或為其商業模式站臺,這本身就違反《廣告法》相關規定。由于張庭夫婦的明星光環,再加上多位影視明星或入股或站臺,TST疑似傳銷的營銷模式常被人所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