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3月05日10:44 來源:中國新聞網
【解說】近期,武漢一位普通的快遞員汪勇,受到境內外媒體廣泛關注。汪勇從大年三十開始,瞞著家人投身抗疫志愿服務,接送收治重癥患者的金銀潭醫院醫護人員上下班,為有需求的醫護人員籌集物資餐食。
【解說】中新社介紹汪勇的微紀錄片《武漢志工》,在各類視頻網站的播放量數千萬次,他的事跡不僅被中央電視臺等中國多家媒體報道,而且受到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等西方主流媒體關注。近日,汪勇再次走進中新視頻的鏡頭,講述他“出名”后的變化。
【解說】隨著疫情逐漸被控制,現在汪勇已經復工,但他還繼續參與志愿服務。每天早上先為酒店的醫護人員送早餐,隨后到辦公室打卡上班,公司也支持他把志愿服務做下去。
汪勇關注到,不少醫護人員長期高負荷工作,對心理健康需求越來越多,對此他對接了心理咨詢平臺,募集圖書放置在醫護集體入住的酒店,購買一些零食、生活用品等提高醫護人員生活質量。汪勇也感慨,“出名”后自己的號召力更強,現在做志愿服務溝通更高效。
【同期】志愿者 汪勇
我現在出去談一些事情,比如說醫護方面,我需要接觸的一些事情,跟別人談起來就不費勁。現在可能都是信任,汪勇是吧?好好,我們能做的我們盡量大家都幫把手,這個(疫情)也快過去了,對吧?所以現在就遇到什么事情,跟哪些人溝通都很方便,這是最大的改變。
【解說】在受到關注的同時,汪勇也多了一些煩惱。他的事跡被廣泛報道后,有些網友也有一些對其他方面的偏激言論。在汪勇看來,當下更重要的是人們要團結起來,相互幫助。
【同期】志愿者 汪勇
很多人指責這個東西的時候,他們了解很片面。如果這些人,我們有一部分人被這些指責、謾罵把他困住了,那他可能就沒有精力做更多的事情。所以我覺得那些情緒沒有什么實質性的幫助作用。疫情過后,經濟的復蘇需要多少人的努力,每個人都會很難。但是如果說大家都互相幫一下,那么這個難就不會太難。
【解說】2月26日,國家郵政局印發通知,授予汪勇“最美快遞員”特別獎,并號召全行業向汪勇學習。但在汪勇看來,這份榮耀不單屬于個人,像他一樣的人還有很多,自己只是恰巧被放在了聚光燈下。
【同期】志愿者 汪勇
在這個特殊的時期有那么多人幫我之后,但是結果展現導向顯示就是我,其實是不知道多少人在做這個事情,但是大家可能看到的聚光點就在我這個人身上而已。其實都是好多的志愿者,好多的企業,包括一些政府的部門,共同努力才展現出來,我們遇到的困難都被解決。
【解說】在志愿服務一個月后,2月底,汪勇也搬回家中居住,結束了住在公司倉庫的生活。
【同期】志愿者 汪勇
(剛進家門)抱著孩子那一刻,我們兩個開始都戴著口罩,其實我知道我不能親她,知道吧?結果她主動親上來的,我躲都沒躲贏。
【解說】現在汪勇格外珍惜和家人相處的時光。談到現在的感觸,汪勇說,要堅持做對的事情,讓好的溫暖人心的力量不斷傳遞。
【同期】志愿者 汪勇
我覺得可能我做的是對的事情。下一代他們看到這些東西,對他們的內心有一種觸動,我如果以后長大了,我有能力了,我遇到什么事情,我可不可以這么做?我會不會有一定的擔當,會不會站出來貢獻一份小小的力量?
孫恒業 單璐 湖北武漢報道
責任編輯:【盧巖】
在得知援鄂醫療隊員所住的酒店用餐存在困難后,汪勇和志愿者們四處奔波,想辦法找餐館解決吃飯的問題。9月8日召開的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汪勇以志愿者的身份,獲得了全國抗疫先進個人的稱號。
新華社武漢5月19日電題:“能為武漢戰‘疫’出份力,感覺一切都值得”——汪勇一家的抗疫故事 漸漸地,汪勇組建的志愿者隊伍成了武漢金銀潭醫院的“編外后勤服務中心”。
汪勇無意間看到一條求助信息,是金銀潭醫院的醫生發出來的:明早6點下班,沒公交沒地鐵,4個小時還沒有網約車接單。他組建志愿者團隊,對接滴滴、摩拜等企業,滿足金銀潭醫院醫護人員的出行需求。
35歲的順豐快遞小哥汪勇,在疫情初期,憑一己之力,搭建起醫護人員后勤保障線。這件事也傳開了:金銀潭醫院,有一個快遞小哥能接醫生護士上下班,而且不收錢。接送醫護人員上下班,“汪勇”這兩個字在志愿者服務圈子里積累了一些知名度。
3月11日下午,汪勇義務開車為醫護人員運送物資。35歲的順豐快遞小哥汪勇,在疫情初期,憑一己之力,搭建起醫護人員后勤保障線。這件事也傳開了:金銀潭醫院,有一個快遞小哥能接醫生護士上下班,而且不收錢。
大年三十晚上,終于閑下來的汪勇刷手機了解疫情有關信息,出于好奇,他進了一個志愿者建立的微信群——金銀潭區域醫護人員需求群。” 送那位護士回家后,群里的用車需求還在不停出現,汪勇決定繼續接送別的醫護人員。
每一個平凡的人,都好比是滿天繁星中的一個,螢火微芒,也能匯聚成光,照亮夜空。疫情暴發后,他一腔熱血扎進了武漢醫護服務群,帶領志愿者團隊將溫暖聚攏,守護冬日里“逆行”的醫務英雄,感動了武漢城,也感動了全中國。
35歲的汪勇是武漢一家快遞公司的快遞小哥,從小生長在武漢,每天忙于送快遞、打包、發快遞、搬貨。之后,汪勇和其他志愿者又聯系到了一家共享電動車公司,在金銀潭醫院周圍投放了四百輛電動車,滿足了更遠一些的交通需求。
【新聞特寫】快遞小哥汪勇:聚攏溫暖,守護英雄。
“他把百姓當親人,百姓也把他當親人”(最美退役軍人)——記西安市公安局新城分局民警汪勇 他,就是汪勇,西安市公安局新城分局韓森寨派出所的民警,也是一名退役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