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2月19日15:48 來源:交匯點
交匯點訊 江蘇援湖北醫療隊數次連夜集結,前后8批奔赴抗疫最前線。在這個由2505人組成的醫療隊中,有這樣一群年輕人,他們有的是90后,有的是95后。曾經被人呵護的“孩子”,如今已經成長為一支青春力量奔赴年輕的戰場,不畏艱險地忙碌在抗疫第一線。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就是對青春無悔的最好詮釋。
是硬漢也是暖男,干起“細活”毫不遜色
張海東是來自江蘇省中醫院重癥醫學科的一名90后醫生。在疫情一線,他有兩個身份,一個是支援武漢市江夏區中醫院的醫生,另外一個是大家的“勤務兵”——負責后勤保障工作。
承擔醫生角色時,張海東白天會跟著醫療隊中有經驗的醫生們查房、分析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情、共同擬定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到了晚上,他會翻開文件,學習最新的防疫防控知識,抓緊鉆研業務。“我這個年紀正是學習的時候,防疫防控的相關細則也一直在更新中,我自己做好了,也是對患者最大的負責人。年輕人,正是拼的時候!”張海東說。
承擔后勤保障角色時,張海東依舊很拼。江蘇援武漢的防護物資補給點距離張海東的駐地近5公里,每周他最少要來回跑2-3趟。“防護物資及時補給非常重要,就像戰士打仗,沒有槍怎么打?”
有時防護物資是夜里到達,他就要夜里帶著公交車去拖,一件件搬上車,運回來,再一件件地搬下來,回到駐地再一一登記。別看他平時是一個樂呵呵的陽光大男孩,可是這些“細活”干起來也細致周到,毫不遜色。對于江蘇省中醫院通過快遞送往前線的防護物資,張海東也同樣是接收人。手機上跳動著快遞提醒,往往一天他就要接收30件快遞。看著他每天的奔波忙碌,隊友們送給他“最美勤務兵”的贊譽。
“我們1990年出生的人,今年是三十而立的時候,我們已經長大,要承擔起自己的社會責任,擔負起中流砥柱的作用。”張海東說,1990年出生的人也被稱作“鳥巢一代”,2003年,上初中的我們經歷了“非典”,2008年,高考那一年的我們經歷了汶川大地震,更見證了北京奧運會的舉辦。“我們見證著祖國日益強大、也見證著多難興邦。現在,接力棒交到了我們手中,請大家放心,祖國有我!”
守護世界,90后追逐自己的英雄夢想
已經抵達武漢25天了,江蘇省援湖北第一批醫療隊隊員、南京鼓樓醫院重癥醫學科護師劉驪娟依舊忘不了第一次走進病房時的樣子。“當我看到患者們一雙雙渴望的眼神和醫務人員的笑容時,我就覺得來對了,為了他們,一定要支持下去。”劉驪娟說。
除了參與正常排班外,劉驪娟還會跟著感控組一起督查醫院和醫護人員們是否達到感控標準。遇到問題記在小本子上,關鍵地點拍照留存。如果遇到需要現場改進的地方,劉驪娟會主動幫著分配物資。
“這對我來說更是一次學習的過程,每一次感控工作要點我會默默記在心上, 想想自己做得是否合乎規范。”劉驪娟說。隨著大后方送來的物資越來越多,劉驪娟漸漸承擔起接收、記錄和整理物資的任務。
從南京出發時,身為90后的劉驪娟曾說過這樣的話為自己打氣:“2003年‘非典’,全世界守護90后。2020年,90后守護這個世界!”
如今,劉驪娟守護著患者們,也守護著與自己同行的戰友。“記得畢業后剛進醫院工作時,當年參與‘非典’救治的護士長是我心中的英雄。現在,我也有機會成為這樣的‘英雄’,當人民需要的時候,我們就會主動站出來!”
與劉驪娟一樣,來自蘇大附一院重癥醫學科護師王夢蘭也實現著自己的英雄夢。這位已從事重癥護理工作6年的小姑娘說,希望用自己的專業和能力幫助更多人。
2016年,王夢蘭曾獲得蘇大附一院靜脈留置針技能競賽一等獎。良好的基本功與專業技能讓她在武漢的重癥監護病房更加得心應手。為患者打留置針時,王夢蘭基本能做到一針見血。對于一直為隊員們所頭疼的護目鏡起霧影響視線的問題,她和小伙伴們也想了一些小妙招。“我們在工作前會擠一點洗手液在護目鏡上,之后擦干凈。這樣可以保證4個小時不起霧。”
在王夢蘭所在的重癥病房里,護理人員們不僅需要對患者進行常規的輸液、觀察病人生命體征,還需做處理病人的排泄物,幫助病人整理或者取一些物品等事情。一天,王夢蘭在為阿姨導完尿、換完床單后,阿姨向她豎起了大拇指,并要求合照。“我們年輕,能多做一點就多做一點,在蘇州的時候我是這樣的,在武漢我也同樣這樣。”
其實,這是來到武漢是王夢蘭第一次離開父母去的最遠的地方,也是時間最長的一次。看著自己的孩子在前線那么辛苦,王夢蘭的父母心疼而自豪。“她以前挑食,我們總會在微信上提醒她要多吃一點,一定要保重身體。”王夢蘭的媽媽告訴記者。
拼!戰勝自我, 救助更多人!
他叫趙益槽,第五批江蘇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南京市第一醫院重癥醫學科的一位95后男護士。陽光帥氣的他還有一個特別的綽號——“南京腿子”。因為酷愛長跑,他參加了全國各地的馬拉松比賽。同事們都說,哪里有馬拉松,哪里就有“腿子”的影子:“作為一名經歷過‘非典’的熱血青年,如今疫情肆虐,我覺得自己總要做點什么,希望我能發揚馬拉松不放棄、堅持到底的精神,同前線戰友共克艱難。”
“腿子”在南京市第一醫院的ICU已經工作了4年,已熟練掌握操作各類復雜儀器、搬運翻轉重癥病人、定時監測生命體征等基本技能,也早就適應了重癥監護室兩班倒的高強度工作。“體能好,毅力強,關鍵時候能扛得住,”加上連續4年高強度工作的磨練,讓年輕的“腿子”有足夠的能力勝任這次支援武漢的任務。
上崗期間,“腿子”每班要和7名護士還有兩位醫生一起配合。“前天我給一個老爺爺抽血。爺爺比較瘦,血管其實挺好找的,但因為我穿著防護服,又戴兩層手套,結果第一針就爆了。但感動的是老爺爺一直忍著動也沒動,什么也沒講……”“腿子”說,這次來武漢,第一次面對這樣復雜的疫情和高壓的工作,仿佛成長了許多。
“其實每次馬拉松跑到后半程,我都會感到腸胃不適、肌肉酸痛,隨時想放棄。但是完賽后,之前的痛苦就都會拋諸腦后了。”“腿子”說,馬拉松除了帶給他更強的耐力,也讓他知道“自己能堅持成什么樣子”。就像這次來到武漢,面對這樣多的重癥病人一樣。
采訪結束,“腿子”說,他其實還有一個心愿。“我一直很想參加武漢的馬拉松,前兩年報名都沒中簽,希望來年能如愿參加‘漢馬’,也期待疫情過后的‘漢馬’煥發新生。”
交匯點記者 王甜 葉真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難忘安徽,一聲“行動起來,到一線去,筑起抗擊疫情的堅固防線”動員令,安徽衛健系統45萬干部職工立刻進入戰時狀態,全員在崗。難忘安徽,抗疫與生產“兩手抓、兩不誤”,以更有力舉措投入“兩個戰場”作戰,為抗擊疫情、穩定經濟發展注入澎湃動力。
90后劉芳芳,大學畢業后返鄉,她堅信,只有發展現代化農業 ,農村生活才能更好,6年下來,“公司+基地+農戶”的形式,讓1000多戶村民收入翻倍。
“聽完李書記的宣講,我作為師范類英語專業大二學生,能夠做到的是不斷提升自己,畢業以后為甘肅的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在四川,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四川省委宣講團分別走進省內多個市州和高校、消防等單位,開展全會精神宣講。
2016年以來,廣州市累計向畢節市、黔南州投入財政幫扶資金32.16億元,選派黨政干部129人、專業技術人才4398人;2020年11月,畢節、黔南所有貧困縣退出貧困縣序列,實現脫貧摘帽。
近年來,“脫發”和“禿頭”已經成為了時下討論的話題,不少90后、00后以“禿頭少女”、“禿頭青年”自稱。脫發問題的蔓延帶來的是假發套、生發營養液等防脫產品銷售量的暴增,相比于其他美妝產品,防脫用品的增長比一枝獨秀。
來自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已經有超過2.5億人正飽受脫發的困擾,平均每6人中就有1人脫發,大批90后也已經加入到脫發的陣營中來。
挺拔的身姿、爽朗的笑容,初見江震佳,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眼前這位90后大男孩是桃浦鎮新楊村村民委員會主任。今年5月,江震佳還組建了一支由15名在職青年退役軍人組成的志愿者隊伍,結合社區微型消防站建設,定期組織消防培訓。
新華社鄭州11月15日電題:哪里需要 我們就在哪里——抗疫凡人英雄掃描 2月12日,薛榮帶領第三支黨員突擊隊逆行馳援湖北省十堰市,不僅捐贈了1500斤84消毒液、1500斤醫用酒精以及緊缺消毒防護物資,還進駐十堰市人民醫院。在持續200多天的疫情阻擊戰中,河北省“三道防線”民警輔警承受著巨大的工作強度。
” 視頻中奶奶坐在床上吃飯,爺爺剛開始夾了菜放到奶奶碗里,但奶奶又放了回去,隨后爺爺又親手喂給奶奶吃。兩位老人都已90歲高齡,按中國對婚姻的說法,50年為金婚,80年為鉆石婚,他們的愛情早已超越了金婚。
陳高宏還記得,當年在浦東開發辦那間簡陋的辦公室里就掛著一句話:“站在地球儀旁思考浦東開發”。這種重大項目的建設也倒逼政府不斷提升服務能力和效率,未來這將是上海浦東新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