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2月12日21:52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2月12日電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接近100萬億元大關。按年平均匯率折算,人均GDP達10276美元,跨上1萬美元臺階。人均GDP過萬美元是中等以上人口規模國家發展的重要節點。對此,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接受新華網專訪時表示,對中國來說,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意味著經濟綜合實力與以往相比有很大不同,這是一個歷史性的跨越。
人均GDP是比較各國經濟發展水平的主要指標。從2001年我國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到2019年躍上1萬美元,不到20年時間。
數據顯示,我國經濟總量于1986年突破1萬億元,2000年邁過10萬億元關口。2010年,我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近年我國經濟接連邁上10萬億元級臺階,2016年超過70萬億元,2017年超80萬億元,2018年超90萬億元。
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實現人均GDP過萬美元,也是人類發展史上的奇跡。“國家、社會以及人的發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國家綜合實力都是以經濟增長為基礎的,從這個角度來看,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意味著我國綜合實力增強了,國際地位也在上升。”劉尚希說。
數據顯示,2018年人均GDP過萬美元經濟體人口約15億。中國人均GDP的突破,讓全球加入這一行列人口達近30億。“這是中國作為發展中的新興經濟體對世界的貢獻。”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說。
劉尚希認為,未來該如何更好地發揮大國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這是我們面對的問題。“一方面,我們為取得這樣一個歷史性的偉大成就而喜悅、驕傲;另一方面,也意味著我們可能面臨更多的挑戰,承擔更多的責任。”
人均GDP過萬美元,具有重要歷史標志意義,也是發展新起點。劉尚希認為,過去追求經濟增長就是追求物質財富的創造,但是增長不等于發展,并沒有縮小貧富差距。現在我們要更加注重的是起點的機會公平,而在起點上的機會公平最重要的就是能力的差距要縮小,比如說城鄉之間、群體之間、區域之間能力的差距。
那么,該怎樣通過教育、健康這些人力資本的積累來縮小這種差距?劉尚希表示,通過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來促進人力資本的積累,這是我們要長期持續努力的,只有把重點放在人的身上,縮小城鄉、區域等在能力之間的差距,我們才能在跨過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這個關口之后,更好地去應對挑戰。
表明我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 1987年召開的黨的十三大提出的我國經濟發展三步走戰略,其中第三步目標是到21世紀中葉——即2050年前后——基本實現現代化,人均GDP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從國際社會看,“中等收入陷阱”并不是一個新奇的經濟社會現象,很多發展中國家在追求現代化的進程中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比較典型的有墨西哥、巴西、馬來西亞、菲律賓、南非等國家。
在一片農田上建成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齊全、設施先進的現代化新城,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標志和現代化建設的縮影。
彭博新聞社的報道注意到,相比發展速度,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更關注發展的質量。在創新推動經濟發展方面,瑞銀分析師團隊認為,公報對科技和創新的強調意味著中國將會加快產業升級的步伐,未來將在研發和教育方面加強投入。
經合組織中國經濟政策研究室主任 馬吉特·莫爾納:首先你看這個圖表示服務業和人均GDP的關系,(橫軸)表示的是人均GDP,(縱軸)表示的是服務業在人均GDP的比重。經合組織中國經濟政策研究室主任 馬吉特·莫爾納:特別是在目前,很多國家都在對抗疫情,復工復產也是很難。
30年前,黨中央作出開發開放上海浦東的重大決策,面向太平洋打出一張王牌,一下子吸引到了全世界關注的目光。浦東以占全國1/8000的土地,創造了全國1/80的GDP、1/15的外貿進出口總額,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象征和上海現代化建設的縮影。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編者按:2019年,我國人均GDP邁上1萬美元的臺階,在中國經濟發展中具有里程碑意義。標志著我國在從中等收入國家向高收入國家跨越的進程中又前進了一大步,對促進我國經濟結構轉型和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撐,成為市場信心穩、底氣足的重要基礎。
“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個小池塘。(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 毛同輝)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原創評論、理論文章可發至cepl#ce.cn(#改為@)。
“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個小池塘。(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 毛同輝)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原創評論、理論文章可發至cepl#ce.cn(#改為@)。
中國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為啥說很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