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1月23日11:17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重慶1月22日電(記者谷訓)春節臨近,脫貧戶王述珍卻顧不上置辦年貨,因為村里的龍燈彩扎專業合作社又接了新的訂單,她和鄉親們得趕制一批燈籠。
在重慶市銅梁區太平鎮坪漆村,龍燈彩扎專業合作社成立兩年來,不僅鞏固了脫貧成果,更改善了村民的精神面貌。
銅梁素有“中華龍燈之鄉”的美譽,新春佳節,全國很多地區都有舉辦燈會、舞龍舞獅的傳統,因此每年下半年,龍燈訂單就從四面八方向銅梁飛來。“春節前忙三個月,就能掙個幾千塊錢。”王述珍坐在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的“龍燈彩扎基地”牌匾下,熟練地在燈籠骨架外套上絨布罩子,兩頭一壓,便撐起一個飽滿的大紅燈籠。
這幾天,龍燈彩扎專業合作社每天要向公司交一百多個燈籠。
太平鎮黨委副書記李小波介紹說,盡管坪漆村在2015年就已經脫貧摘帽,但村集體收入低、脫貧戶收入不穩定等短板比較明顯。2018年,區文旅委對口幫扶坪漆村鞏固脫貧成果,結合坪漆村出了兩名龍燈彩扎工藝非遺傳承人的優勢,成立了銅梁第一家龍燈彩扎專業合作社,發展龍燈彩扎產業。
重慶市銅梁區龍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斌說,公司每年投入20多萬元培訓農戶,現已為200余名農戶免費培訓了龍燈彩扎、燈組安裝、運營維護等技能。
周建、周合平兄弟是從坪漆村走出的市級非遺傳承人,世代扎龍燈。如今,他們受該公司聘請回到老家,教鄉親們學扎龍燈手藝。
銅梁龍燈起于唐宋,歷史悠久,在當地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一說教扎龍燈,老百姓積極性都比較高。”李小波說。
兩年下來,周家兄弟感受到了家鄉的變化。“來學手藝的基本都是中老年人,以前他們沒啥事就打打牌,現在都忙著接訂單。”周建說,也有些相對年輕的勞動力愿意留在家鄉扎龍燈,留守老人、留守兒童的情況減少了。
快要過年了,坪漆村家家戶戶門前都掛上了一對大紅燈籠,喜氣洋洋,更多的燈籠則銷往海內外,為村民們帶來實實在在的幸福。
連續3次參展的美國嘉吉公司亞太區總裁安博泰表示,進博會不僅是一個展會,更重要的是,它體現了中國對于推動全球貿易的支持。諾基亞大中華區總裁、諾基亞貝爾首席執行官馬博策說,中國擁有廣闊的市場空間,正以一流的營商環境吸引著四海賓朋。
今年10月1日是國慶中秋雙節,香港街頭到處洋溢著歡慶的氛圍。” 港區省級政協委員聯誼會會長施榮懷說:“在疫情下,有機會去過一個快樂的中秋,過一個快樂的國慶,所以我們準備了一些燈籠。
匾額楹聯藏著喬家“家風” 整個喬家大院布局嚴謹,設計精巧,建筑考究,僅屋頂上140多個煙囪,都沒有一個是重樣的。” 巍峨的大院,精美的建筑,是喬家留下的物質遺產,而嚴格的家規、睿智的家訓、垂范的家風,是喬家留下的精神財富,揮手道別喬家,它們已鐫刻在采訪團成員內心深處。
截至目前,科爾沁右翼中旗173個嘎查集中舉辦刺繡培訓班100多期,培訓繡工1.47萬人次,全旗從事刺繡的農牧民及居民超過2萬人。在鄉里幫助下,楊紅娟申請到扶貧貸款,承包了2座大棚,種植高品質原原種土豆,有了企業訂單,銷路不用愁。
2020年給海南出了三張必須答好的考卷:全力應對統籌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 把因疫情失去的生產時間搶回來,把損失補回來,海南在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同時,正以超常規的舉措,有序有力推動復工復產復學。
今年66歲的白軍平家住河北石家莊市藁城區屯頭村,這個村子制作燈籠歷史悠久,曾因進貢宮廷而得名“宮燈”。目前,屯頭村已有工商注冊的電商賣家1000余家,電商渠道的銷售量占據了屯頭村宮燈總銷售量的40%左右,電子商務產業園也在規劃中。
在鼠年春節到來之際,新疆瑪湖油田西部鉆探準東鉆井公司50562鉆井隊的各民族石油工人踏雪手提大紅燈籠把建設工地裝扮得年味十足。蘭自濤攝 安徽省亳州市市民在年貨市場選購年畫、中國結、大紅燈籠等春節飾品,備足年貨過大年。
對聯、窗花、小燈籠、卡通氣球等小裝飾掛滿了車廂……1月22日下午,看著29路公交車被打造得如此溫馨,不少乘客紛紛夸獎車長富有愛心和創造力。
冬日夜晚,走在鄭州市惠濟區的江山路、天河路、開元路上,只見一處處用燈籠、中國結、彩燈裝扮一新的景觀流光溢彩,夜景璀璨迷人,節日氛圍濃厚,路上的行人不時駐足觀看。據了解,這是惠濟區為進一步扮靚城市夜景,營造節日氛圍,近日,惠濟區精心組織開展了春節期間夜景亮化工作。
(朱虹)2020春節即將來臨,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2019級新生熊貓寶寶在臥龍神樹坪基地幼兒園集體亮相,向全國人民恭賀新春。熊貓寶寶賀新年 (李傳有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