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1月22日17:46 來源:荔枝新聞
特約評論員/秦希
“百節年為首”。再過幾天,我們就將迎來一年一度的新春佳節。春節是中華民族最為隆重的傳統佳節,相傳原始社會就有“臘祭”之說,民國初年開始將農歷正月初一正式定名為“春節”。當春節“遇上”互聯網,更是發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
互聯網+習俗,讓年的味道更加香醇。傳統節日儀式與相關習俗活動,是節日元素的重要內容,承載著豐富多彩的節日文化底蘊。春節是各種民俗活動最為豐富的節日,經國務院批準春節民俗還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買年畫、貼春聯、剪窗花、蒸年糕、備年貨、包餃子、吃湯圓……借助網絡直播,這些流傳了許久的春節習俗也都“吸粉”無數,讓年的味道更加香醇。
互聯網+文化,讓進的步伐更加有力。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比如網絡春晚,其在滿足人民群眾需求同時就有助于營造歡樂和諧的節日氛圍??梢钥隙ǎ葌鞒泻筒蓴X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又吸納和融合現代文明的精華,創作和生產更多接地氣、有溫度的網絡產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將更有時代張力,追夢路上的人們也將更加自信。
互聯網+團圓,讓家的感覺更加溫暖。團團圓圓,這是每個人春節時最期待的事?!皥F聚最喜悅,團圓最幸福,團結最有力?!绷暯娇倳浀倪@句話,就曾道出了春節文化的內核。“有錢沒錢,回家過年”,這也是人們一年到頭的最大心愿。但為了城市的正常運轉,總有一些人們要堅守在工作崗位上,無法回家團圓。借助互聯網,就能夠克服距離困難,滿足人們的團圓念想,讓家的感覺更加溫暖。
“春節是新的開始,預示著新的希望”。隨著互聯網不斷普及,傳統春節走向網絡已經成為了時代必然。可以說,傳統文化因互聯網更加生動、豐富、親民,互聯網因傳統文化更加文明、理性、有序,互聯網和傳統文化已經越來越相得益彰、水乳交融。春節“遇上”互聯網,在香醇“年味”同時,就有助于14億多中華兒女增強文化自信,續寫中華民族輝煌成就,為人類文明進步提供更好的中國方案。
11月12日,記者從河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獲悉,根治欠薪冬季專項行動從2020年11月6日至2021年春節前在全省范圍內組織開展,以確保農民工按時足額拿到工資,兜住基本民生底線,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和社會和諧穩定。
億萬游客之所以能夠盡享假期,是因為有無數勞動者堅守在崗位,用專業精神和職業素養支撐著各行各業有序運轉。萬家燈火、山河秀美、經濟復蘇,每個勞動者都在用汗水為民族復興貢獻著力量。
10月1日,留學生李天力(左一)在老家淄博的親戚家中與親人一起吃晚飯,共度中秋 天涯共此時。對于億萬中國百姓而言,這種心情,因為以一種艱難的磨礪、巨大的付出而換來,尤其讓人懂得珍惜。
這個國慶、中秋的假期合體,真的有點特別。來自文旅部的數據顯示,國慶中秋假期首日,全國共接待國內游客0.97億人次,按可比口徑同比恢復73.8%。在有些令人恍惚的“春節幻境”中,有頗為濃烈的家國共情:當舉國歡慶,當闔家團圓,請允許我們一起緬懷逝去,一同珍惜當下!
在華夏大地,一條條高鐵線縱橫穿越,連接起遼闊疆土的錦繡河山,見證著國家的發展前行。央視記者胡婧在國慶假期前就登上了京滬高鐵,讓我們跟隨她的腳步,體驗一把“最快早班車”是什么樣的感覺吧。
?太公終于歸來!8月16日,電影《姜子牙》通過官微宣布,定于今年10月1日公映。
8月10日上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舉行2021年春節聯歡晚會啟動會?!按和硎且粋€國家的舞臺,這個舞臺應該是一個開放的、包容的、多元化的舞臺”,創新求變一直是夏雨導演的創作課題?!?005、2006、2009、2017、2018、2019、2020年 央視春節聯歡晚會 歌舞、魔雜類節目導演
如果說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那么傳統節日就像優秀傳統文化結出的花果,孕育了、濃縮著民族的記憶和情感。傳承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不妨從過好傳統節日做起。
2020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民進上海市委副主委、上海市作家協會副主席潘向黎對春節假期延長的話題表示了關注。
5月22日,微信公眾號“上海民進”刊發了潘向黎的《從防疫出發春節放假15天的建議》(下稱《建議》)。她在《建議》中提出,結合現實情況、傳統風俗、國民訴求和防疫需要,建議延長春節假期到1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