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1月15日16:30 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近幾年,隨著山東東營黃河三角洲濕地生態環境進一步的改善,越來越多的珍稀鳥類選擇在這里繁殖越冬。
每年10月中旬到來年3月下旬,是黃河三角洲濕地候鳥南下和北上的遷徙旺季。除了來自我國北方及東北地區的越冬鳥類,還有來自西伯利亞和蒙古國的候鳥。截至目前,已發現368種鳥類在此轉場停歇和繁殖,每年在這里聚集的鳥類,高峰時超過600萬只。
黨的十八大以來,區域協調發展呈現良好態勢,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等地區引領作用不斷凸顯。
最完整、最廣闊、最年輕,位于山東東營的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片15.3萬公頃土地創下了我國暖溫帶濕地生態系統三個“最”。行至一處濕地,隨行的保護區科研中心副主任王安東手指離岸不遠的小島:“那個可不簡單,有我們的專利。
把“百害黃河”變成一條生態文明的“幸福河”,人與河,在這里和解共生。在山東,東營市的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我國最年輕的濕地生態系統,黃河在這里入海。在河南,大規模退耕還林還草讓黃河水變清了,小浪底水庫調水調沙讓下游河槽降低了。
黃河從這里入海,泰山在這里崛起,這里是文圣孔子、兵圣孫子的故鄉,這里不僅有名山大川、碧波萬頃,還有在漫長的文明歷史發展過程中孕育出的燦爛文明。張悅鑫 攝 高青縣常家鎮黃河灘區遷建社區住房內景。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全長約5464公里、呈“幾”字形橫貫東西9省的黃河,不僅是中華大地的兩大主動脈之一,更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孕育中華文明的搖籃。正是如此,歷史悠久、萬里奔騰的“母親河”歷來倍受中華兒女歌詠和眷戀。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財經委員會主任習近平1月3日下午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研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問題、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問題。
一條大河,源遠流長、哺育了中華民族,孕育出光輝燦爛的中華文明;這條大河,桀驁難馴,曾帶給沿岸百姓深重災難,至今還體弱多病、水患頻繁。幾天前的一場降雨,讓黃河三角洲濕地高級工程師朱書玉忙活起來,他和同事們日夜不停地在為濕地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