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6日11:29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科技前沿】
我科學家破譯睡蓮基因組密碼
破解“開花植物快速占領地球”之謎邁出關鍵一步
光明日報福州12月25日電(記者高建進、劉成志)日前,由福建農林大學教授張亮生主持的研究成果《睡蓮基因組和早期開花植物進化》在《自然》雜志在線發表。該研究獲得了藍星睡蓮的高質量基因組。由于睡蓮獨特的進化位置,其基因組與轉錄組結果展示了早期開花植物的進化特點和特征,對揭示開花植物起源和進化具有重大意義。同時該研究解析了睡蓮的花器官發育和花香花色調控基因,對園藝植物分子育種等應用具有重要參考價值,破解“開花植物如何在2億年內快速占領地球”之謎邁出了關鍵一步。
開花植物又叫被子植物,主要分為真雙子葉、單子葉、木蘭類和早期開花植物類群。早期開花植物類群有無油樟目、睡蓮目以及木蘭藤目。睡蓮作為早期被子植物類群,其基因組和生物學特點是理解被子植物起源和快速輻射的關鍵一環,具有重要的進化地位和基礎研究價值。同時,睡蓮是著名的水生觀賞花卉,有著重要的經濟和文化價值。近20年來,世界各地通過雜交技術培育了大量的睡蓮品種。
據了解,在此項研究中,科研人員獲得了藍星睡蓮的高質量基因組,通過系統發育組分析顯示,睡蓮屬于早期被子植物類群,以此確定了睡蓮的進化位置。他們還通過基因組和轉錄組分析,發現睡蓮科祖先發生了一次基因組加倍事件,這個事件發生在大約1億年前,是一個古老的基因組加倍。研究表明,睡蓮基因組多倍化對睡蓮的起源和廣泛分布有貢獻。
睡蓮有花色和花香,科研團隊還通過基因組研究了其花器官發育ABCE模型以及花色花香的合成途徑,揭示了早期被子植物的一些進化特征。研究人員通過比較自然變異的白色花瓣與藍色花瓣的轉錄組,發現兩個重要基因是編碼藍色花瓣合成途徑的關鍵酶。
有關專家表示,睡蓮基因組研究成果加深了人們對多倍化的認識,是被子植物演化研究的一個重要標志性工作。該研究所取得的新突破,對我國觀賞園藝領域物種起源演化的基礎研究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也為其他園藝作物復雜基因組解析提供了借鑒。
《光明日報》( 2019年12月26日 08版)
據央視新聞11月27日消息,11月26日晚,陜西省安康市漢濱區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工作指揮部發布通告,尋找流入當地涉事進口冷凍肉制品相關接觸人員。近期“物傳人”引發的病例接連發生,有專家提醒,除了堅持戴口罩,從公共場所回家后,做手部消毒同樣重要。
發布會上通報,滿洲里市此次疫情確診病例11例(重癥1例、危重癥1例、普通型5例、輕型4例),疑似病例2例,無癥狀感染病例1例。下一步,內蒙古綜合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還要對本起疫情進行溯源,對其他確診病例也要進行基因測序和比對。
疫苗是克敵利器和終極大招。產業界合作成為重要推進器。至少11種進入III期臨床試驗。中國以實打實的行動 為全球疫苗研發注入信心和能量。“唯一的希望是科學、找到解決辦法和團結”。團結合作是正途。
4月11日,工作人員在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新冠疫苗生產基地質量檢定部門對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樣品進行雜質檢測。4月11日,工作人員在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新冠疫苗生產基地質量檢定部門對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樣品進行純度檢測。
截至11月26日7時,滿洲里市現有本土確診病例11例、疑似病例2例、無癥狀感染者1例,均在滿洲里市定點醫院進行隔離治療,流調和溯源工作仍在同步進行。病例4:白某某,男,36歲,現住滿洲里市東山街道世紀金城二期,滿洲里某銀行職員,24日診斷為新冠肺炎疑似病例。
4月11日,工作人員在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新冠疫苗生產基地質量檢定部門對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樣品進行雜質檢測。4月11日,工作人員在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新冠疫苗生產基地質量檢定部門對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樣品進行純度檢測。
人類感染水貂身上變異的新冠病毒一事備受關注,外媒報道稱,目前全球已有七個國家和地區報告了此類事件。據報道,荷蘭、西班牙和希臘等國都采取了撲殺感染新冠病毒的水貂的措施,波蘭已開始對水貂進行新冠病毒檢測。
冷鏈蝦、冷凍牛肉、冷凍豬肉……短短幾天時間,國內多省份頻繁曝出冷鏈環境中檢測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武漢市也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進口冷鏈食品核酸檢測的通知”,對全市所有進口冷鏈食品進行全覆蓋、無縫隙大排查。
近日,丹麥、美國、意大利等六個國家向世界衛生組織報告本國的貂養殖場發現新冠病毒。在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顯示,“截至目前,丹麥、荷蘭、西班牙、瑞典、意大利和美國已向世衛組織報告了養殖貂感染新冠病毒的案例。
近日,丹麥、美國、意大利等六個國家向世界衛生組織報告本國的貂養殖場發現新冠病毒。在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顯示,“截至目前,丹麥、荷蘭、西班牙、瑞典、意大利和美國已向世衛組織報告了養殖貂感染新冠病毒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