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4日11:20 來源:荔枝新聞
特約評論員/秦希
民營企業有所望,政府就有所應。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曾明確強調,在我國經濟發展進程中,我們要不斷為民營經濟營造更好發展環境,幫助民營經濟解決發展中的困難,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變壓力為動力,讓民營經濟創新源泉充分涌流,讓民營經濟創造活力充分迸發。12月22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外發布。
民營經濟是我國經濟制度的內在要素,發展壯大民營經濟也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然選擇。新中國成立70年來,尤其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民營經濟已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目前,民營經濟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意見》提出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舉措,有助于進一步激發民營企業活力和創造力。
優化營商環境,民企發展更有信心。營商環境是生產力,營商環境也是競爭力。今年以來,諸如取消一批行政許可事項、清理規范各類涉企收費等等,都推動著營商環境趨于優化。《意見》強調,優化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完善精準有效的政策環境、健全平等保護的法治環境、構建親清政商關系,無疑有助于打破各種各樣的“卷簾門”“玻璃門”“旋轉門”,為民營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和廣闊空間。
減輕稅費負擔,民企發展更有活力。減稅降費能夠減輕市場主體負擔,今年以來小微企業普惠性減稅政策、深化增值稅改革、降低社保費率等一系列減稅降費政策就已落地。國家稅務總局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小微企業普惠性政策新增減稅1827億元。《意見》提出,實施好降低增值稅稅率、擴大享受稅收優惠小微企業范圍、加大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力度、降低社保費率等政策,將讓民企發展更有活力。
解決融資難題,民企發展更有底氣。融資難、融資貴,是民營企業發展中的“絆腳石”“攔路虎”。自去年以來,國家就多措并舉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定向引導金融活水“精準滴灌”民營和小微企業。初步統計,今年1-11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21.23萬億元。《意見》明確提出“進一步降低民營和小微企業綜合融資成本”“健全民營企業融資增信支持體系”,無疑有助于緩解融資難題。
“我國民營經濟只能壯大、不能弱化,不僅不能‘離場’,而且要走向更加廣闊的舞臺”。一系列措施作用下,廣大民營企業家心氣更高、干勁更足。前11月,我國民營企業進出口12.12萬億元,增長10.4%,占我外貿總值的42.5%,比去年同期提升3.1個百分點,成為我國第一大外貿主體。可以肯定,隨著《意見》發布,相關政策和細則及時出臺、加快落地,民企改革發展機遇更廣、后勁更足。(秦希)
記者7日從國家發展改革委了解到,“凝思匯智 共謀新局”——“十四五”規劃《綱要》問計求策活動線上已收到建言3.7萬條,線下活動共發放問卷4000多份。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12月6日發布,全國林下經濟經營和利用面積目前已達6億畝,林下經濟總產值超過9000億元,從業人數超過3400萬。林下經濟,主要是指以林地資源和森林生態環境為依托,發展起來的林下種植業、養殖業、采集業和森林旅游業。
當地時間12月4日,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發布最新的疫情防控指導意見。美國疾控中心還建議,如果家庭成員感染了新冠病毒或疑似接觸過病毒,建議在家中也佩戴口罩。該機構警告稱,隨著天氣變冷、假日即將來臨,人們在室內的聚會活動會增多,這將加劇病毒傳播,“普遍佩戴口罩”是一個重要的防疫策略。
日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12部門聯合印發《進一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為生活垃圾分類列出了時間表:上海、廈門、寧波等46個重點城市到2020年年底力爭實現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基本全覆蓋,分類運輸體系基本建成,分類處理能力明顯增強。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道,財政部等七部門日前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一卡通”管理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
包括盤活小區既有公共房屋和設施,保障新建居住小區養老服務設施達標,加強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布點和綜合利用,推進居家社區適老化改造。包括支持參與提供醫養結合服務,支持開展老年人營養服務和健康促進,發展社區助老志愿服務,促進養老產業聯動發展。
《通知》要求,實行個人(家庭)賬戶的,應于2020年底前取消,向門診統籌平穩過渡;已取消個人(家庭)賬戶的,不得恢復或變相設置。國家醫保局回應,城鄉居民醫保個人(家庭)賬戶取消并不會降低居民的醫保待遇,而是通過推進門診統籌進行替代實現的。
《通知》要求,實行個人(家庭)賬戶的,應于2020年底前取消,向門診統籌平穩過渡;已取消個人(家庭)賬戶的,不得恢復或變相設置。國家醫保局回應,城鄉居民醫保個人(家庭)賬戶取消并不會降低居民的醫保待遇,而是通過推進門診統籌進行替代實現的。
昨天(2日),財政部、農業農村部、民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審計署、國務院扶貧辦、銀保監會等七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一卡通”管理的指導意見》。2019年,財政部等七部委在全國范圍內聯合開展了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一卡通”專項治理,發現了問題主要集中在三類。
據悉,《指導意見》還提出,到2023年,實現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監管格局基本建成;實現“一張清單管制度”“一個平臺管發放”,補貼政策的科學性和資金績效明顯提高。鼓勵在全省范圍內推行以社會保障卡為載體發放補貼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