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6日17:17 來源:大象新聞
早餐界的大咖
這一期的早餐,帶你走進濟源。在濟源,稱霸早餐市場的,不是胡辣湯、牛肉湯、羊肉湯、驢肉湯等湯湯水水,而是一種再尋常不過的肉夾饃。可是,把肉夾饃放在早上吃,吃貨們到底是因為味道,還是因為飲食習慣?
帶著種種疑問,我們找到了這家位于濟水大街附近的肉夾饃老店。還未進店,就看到了一只腳剛踏出店門,便迫不及待張大嘴巴咬向肉夾饃的食客。問他,當地人早上都吃這個嗎?他頭都不抬的說,“是啊,早上吃這個抗餓,還香!”
看著吃貨流油的嘴角,忍不住咽了咽口水。進店一瞅,更是被來吃早餐的食客們震驚。人手一個肉夾饃,一個個吃的正香。有些食客覺得吃一個不過癮,干脆一次買倆。不過,仔細瞅了瞅食客手里的肉夾饃,還真和咱們常吃的不太一樣。
在濟源,肉夾饃大多以豬臉肉為主,而且講究熱肉配熱饃。剛出鍋的豬臉肉熱氣騰騰,趁熱把肉從骨頭上剔下來,再切成大小不一的肉塊兒。可肥可瘦,一股腦夾到熱燒餅里,不用過多的調料,吃的就是那股熱乎的鮮香勁兒。
不過,當地吃貨說了,吃豬臉肉在當地只是肉夾饃的基本操作。除了豬臉肉,還有豬耳朵、豬大腸、豬肚等食材可選。食客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挑選,但無論哪種食材都是講究原汁原味,沒有青椒、蒜等配菜。
吃的時候用手稍稍擠壓一下,肉里的油脂就嘶嘶兒地滲透進了餅芯兒里。原以為沒有青椒和蒜的加持,吃起來會有些油膩。沒想到一口咬下去,滿嘴都是肉的鮮香。因為足夠軟糯,味蕾還來不及泛膩,瞬間就干掉了一個。
要想肉夾饃好吃,煮肉是關鍵。因為肉夾饃在濟源當地是早餐,每天就得早早起床煮肉。采購回來的豬臉肉、豬耳朵等食材處理干凈后,分批下入鹵鍋中,咕咕嘟嘟煮上幾個小時。等客人上門時,肉也就差不多煮熟了。
李大叔是這家店的老板,問他為啥濟源早上吃肉夾饃。李大叔說,最開始當地早上是沒有肉夾饃的,因為他只在早上賣,慢慢就給吃貨們養成了這種早餐習慣。然后從97年開始,早餐吃肉夾饃這種飲食風俗就在濟源當地流行開來。
李大叔從1986年開始干這一行,最開始是和愛人倆人推著小車在街上賣,因為制作的燒餅跟不上吃,后來就開了這家店。肉夾饃好吃,也離不開燒餅的功勞。每天根據季節調整水溫和出來的面做成餅胚,現做現烤,外焦里嫩。
當地人早餐吃肉夾饃,更喜歡搭配一碗雞血泡。米線、海帶、雞血,搭配著韭菜碎,看似簡簡單單,入口卻是鮮香清爽。清早來上這么一個組合,一整天味蕾都是服服帖帖的。
- 肉夾饃的二三事 -
店名:濟鋼肉夾饃老店
地址:濟源市濟水大街花園底商
消費:人均15-20元
農民工上了公交車,很多座位不坐,非要坐在左側車門的臺階上,車長看到后,怒懟農民工,并農民工不生氣反而拿出自己剛買的肉夾饃感謝。當時那位穿紅色衣服的農民工說,他們剛下班,身上有點臟,怕把座位弄臟了。
農民工上了公交車,很多座位不坐,非要坐在左側車門的臺階上,車長看到后,怒懟農民工,并農民工不生氣反而拿出自己剛買的肉夾饃感謝。當時那位穿紅色衣服的農民工說,他們剛下班,身上有點臟,怕把座位弄臟了。
作為西安市餐飲協會委派來的陜西美食后援團,他們三人是精心挑選出來的,其中有兩名中國烹飪大師、一名陜西烹飪大師,堪稱最強美食陣容。:“前方醫護人員上一線抗擊疫情,陜西餐飲人也要用行動抗疫,用家鄉的美食為醫護人員暖胃減壓。
在不少萌新的眼中,又要發面又要油炸,油條的操作難度實在太大,一不小心就會翻車。先把各類干粉混合均勻(包括面粉、食鹽、白糖、油條復配膨松劑,膨松劑超市有現成的),再加水和雞蛋拌成面團。
國慶假期,由于旅游人次較多,重慶市公安局、市文化旅游委多次發短信“轟炸”,請廣大市民錯峰出行把更多空間留給外地游客。不說話,看圖吧↓↓↓ 數據顯示,陜西肉夾饃不僅在西安受寵,更是登頂北京、上海、青島、哈爾濱、廣州等多地游客最愛的特色外賣單品,“饃都西安”實至名歸。
張福才把新西蘭的黑金鮑夾在了陜北的黃饃饃里,這個獨特的“肉夾饃”,折射出中國人餐桌上的進步升級。今天,徐焰輝也成了裁縫,而徐媽媽曾經工作過的小作坊,現在已經是世界一流的服裝智能化生產工廠。
摘要:這個“90后”美國猶太裔小伙,是聯合國訪客中心目前唯一一位母語非中文的中文講解員,也是中國答疑平臺“知乎”上吸粉超過兩萬的“網紅”。2月5日,在位于紐約的聯合國總部,講解員馬紹飛在向游客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