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3日16:43 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每年10月下旬,白天鵝從西伯利亞等地遷徙至河南黃河三門峽濕地保護區越冬,種群數量在12月中旬趨于穩定,來年2月下旬至3月下旬離開濕地陸續北遷,在此停留約5個月。
近年來,隨著黃河流域治理力度不斷加大,黃河三門峽濕地新建了島嶼60000多平方米,白天鵝棲息地擴大到38.5萬平方米,栽植30多萬平方米的蒲草、蘆葦、荷花、睡蓮等白天鵝喜歡吃的水生植物,吸引白天鵝來此越冬。據黃河三門峽濕地管理處統計,到黃河三門峽濕地越冬的白天鵝從2009年尚不足50只,到今年12月中旬已突破10000只。保護區也在不斷加強對白天鵝的保護管理,調整充實管護人員,及時觀測白天鵝變化情況,及時為白天鵝越冬期補食。
新華社鄭州10月31日電題:從“四亂”突出到生態修復 黃河漸成中原“綠飄帶”基于黃河深厚的文化、生態稟賦,河南省委省政府圍繞鄭州、開封、洛陽“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提出打造世界級黃河文化旅游帶。
新華社鄭州10月31日電題:從“四亂”突出到生態修復 黃河漸成中原“綠飄帶”基于黃河深厚的文化、生態稟賦,河南省委省政府圍繞鄭州、開封、洛陽“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提出打造世界級黃河文化旅游帶。
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是黃河三門峽以下唯一能夠取得較大庫容的控制性工程,處在控制黃河中下游水沙的關鍵部位,是黃河防汛調度和水沙調控的一線擔當。小浪底水利樞紐不僅是黃河中下游防汛調度的一張“王牌”,也是黃河水沙調控體系的“硬核擔當”。
近日,“天下黃河”后地攝影藝術村亮相河南省三門峽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大王鎮后地村。“天下黃河”后地攝影藝術村由三門峽市攝影愛好者石旭民發起創建,立足豫晉陜黃河金三角地區,堅持讓影像貼近百姓,在這里品讀黃河的發展理念,旨在讓黃河影像落地生根,讓黃河文化發揚光大,讓黃河三門峽名揚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