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3日15:47 來源:光明網
光明網訊(記者 張慕琛)平弦戲起源于青海河湟地區,最初是以坐唱曲藝的形式在民間流傳,最后由平弦戲的創始人周娟姑成功地將她搬上了戲曲舞臺。平弦戲的唱腔由板腔體和聯曲體結合組成,俗稱“西寧賦子”。
平弦戲劇目《魂系金銀灘》講述了被評為感動青海十大人物之一的卓瑪措帶領牧民們脫貧攻堅的故事。她是一名普通藏族基層女黨支部書記,在身患絕癥的情況下,帶領鄉親們艱苦創業、脫貧致富、建設新牧村,藝術化地再現了少數民族地區基層公務員的工作、生活場景,及各民族群眾互幫互助、共奔小康的感人事跡。
“地方戲需要有地方戲的表演特色,不能只是一味追求角色。”青海省演藝集團平弦劇團主演李超表示,在舞蹈表演中加入藏族、土族的民間元素,將青海地方音樂的現代元素與青海平弦戲的傳統音樂融合創新,這些無疑都展現了平弦戲獨特的地方舞臺風格。
“以前在全國知道平弦戲的人不多。”李超表示,從2010年《日月灣》獲得中國秦腔藝術節“優秀劇目獎”開始,平弦戲慢慢地被西北觀眾了解;到2014年,北京的一些觀眾也知道了平弦戲;現在,平弦戲的影響力正在逐步擴大。
由中央網信辦移動網絡管理局指導、文化和旅游部藝術司支持、光明網主辦的“為人民抒情”中國傳統戲曲科普訪談系列短視頻共20集,該系列短視頻以向網友科普我國各地方戲曲劇種為目的,邀請不同劇種的院團領導、演員、導演、專家對各劇種進行講解對各劇種進行講解,介紹各劇種特點、歷史、知名演員及代表劇目。
這兩天,一個講述河南故事的短片《豫見河南 豫見你我他》,在網上收獲了一眾網友送出的小心心。《豫見河南 豫見你我他》, 卻向我們展示了河南的另一面, 它的厚重孕育了開放和活力; 它的包容集聚了硬核的力量。
婺劇俗稱“金華戲”,是浙江省的第二大劇種,距今已有500多年歷史。作為一個多聲腔劇種,婺劇包含高腔、亂彈、徽戲、昆腔、灘簧、時調六種聲腔。婺劇的表演動作有“大花過頭,老生平耳,小生平肩,花旦平乳,小丑平臍”的說法,每個行當的動作都有規范性。
桂劇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發端于明代中葉。作為廣西地方傳統戲劇,桂劇以彈腔、高腔、昆腔、吹腔、雜腔五大聲腔為主,形成了聲調優美、抑揚有致的演唱特色。
荊州花鼓戲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荊州花鼓戲劇目《十二月等郎》以“三農”問題為題材,是反映外出創業的成功企業家回鄉帶領鄉親們創業致富的大戲。
跟隨劇組的步伐,趙志剛帶著話劇、越劇混搭版的《新暗戀桃花源》走進了多個城市,廣受觀眾歡迎。“現在已經是網絡時代,作為戲曲人,你的思維模式必須改變,才能爭取到更多的年輕人走進劇場,走進你的越劇之中。
潮劇是廣東省潮汕地區地方傳統戲劇,距今已經有400多年的歷史。作為宋元南戲的一個分支,潮劇用潮州方言演唱,唱腔包括曲牌聯套體和板式變化體兩種體制,輕柔中帶有抒情。
稀有劇種唱主角,活態傳承進清華。發布會上,參加本次展演的太康道情、商丘四平調、延津二夾弦、濮陽大平調、永城柳琴戲、安陽懷調、沁陽淮梆等7個來自河南的稀有劇種劇團代表登臺亮相。發布會上,有關領導和嘉賓給參加此次展演的七個稀有劇種代表頒發了清華大學展演證書。
8月24日,在昆山當代昆劇院劇場,來自陜西的劇團演員在表演線戲《百寶箱》。2019年戲曲百戲(昆山)盛典于7月21日至8月27日在江蘇省昆山市舉行,來自全國20個省區市的112個劇種、118個劇目在此間集中獻演。以“匯中國百戲 展戲曲新顏”為主題的百戲盛典旨在打造“戲曲的盛會 百姓的節日”。
“文脈頌中華·名家@傳承”網絡主題傳播推出的“小藝‘畫’傳承”系列微動漫,旨在對文藝名家的傳承故事、傳承精神進行巧妙、形象、生動、有趣的闡釋。集《馬金鳳:“帥旦”是怎么“帥”起來的》,展現了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馬金鳳和她創造“帥旦”行當的故事。
19年前的一個冬夜,在一場老腔皮影戲演出上,現任華陰老腔保護中心主任黨安華初識老腔。抑制不住內心的澎湃,黨安華把他的想法和那天晚上表演老腔皮影的藝人張喜民談了幾次,然而張喜民并不接受這一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