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3日15:35 來源:中國日報網
12月12日是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5周年的日子,作為緩解北方地區水資源嚴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戰略性基礎設施,南水北調工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12月12日,水利部副部長蔣旭光在國新辦記者會上介紹南水北調工程通水五周年取得的成績
1952年,毛澤東同志就曾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點水來也是可以的”偉大構想,到2002年工程開工,經歷了50年科學論證和50多個方案比選,開展了一系列跨學科、跨部門、跨地區的聯合研究,110多名院士獻計獻策,成千上萬名水利科技人員接續奮斗。
經過12年艱苦奮戰,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于2014年12月12日全面建成通水。工程質量可靠、投資不超、水質達標、移民安穩、干部沒倒、群眾叫好,創造了一項項工程建設奇跡、技術創新奇跡和制度創新奇跡。其中,南水北調丹江口庫區一期工程涉及到34.5萬人, “四年任務兩年完成”成為世界工程移民史上是一個奇跡。
截至目前,南水北調工程累計調水量已近300億立方米,相當于從南方向北方搬運了2140個西湖的水量。直接受益人口超過1.2億人,已由原規劃的受水區城市補充水源,轉變為多個重要城市生活用水的主力水源,成為這些城市供水的生命線。南水已占北京城區日供水量的73.3%,為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實施提供了可靠的水資源支撐。
五年來全面通水的實踐證明,南水北調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的重大成就,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生動實踐:中國共產黨幾代領導人擘畫、重視,目標明確、接力奮斗,充分體現了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的體制優勢,實施中最大限度地凝聚思想、形成共識,有效解決投資保障、征地移民、治污環保、技術攻關等重大關鍵制約,妥善處理各方利益關切,各地區、各部門同心協力,高效聯動,全國一盤棋、上下一條心,是社會主義制度調動各方面資源、統一各方面行動、高效有力辦大事的突出標志和集中展示。
南水北調集中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鮮明特點和顯著優勢,集中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智慧、中國速度和中國力量。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5年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方向不變、道路不偏、力度不減,堅持和鞏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我們披荊斬棘,奮勇前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必將不斷結出更多實踐成果,展現蓬勃生機。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12月3日召開會議,聽取脫貧攻堅總結評估匯報。脫貧攻堅的重大勝利,為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打下了堅實基礎,極大增強了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新型舉國體制繼承和發展了中國傳統治國理政思想和實踐的有益因素。新型舉國體制的提出,建立在中國共產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成功歷史經驗基礎上,總結出了“深深扎根于人民群眾”的基本經驗。
30年披荊斬棘,30載雨雪風霜,浦東在一片農田上建成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齊全、設施先進的現代化新城。新征程、新方位、新使命,黨中央正在研究制定《關于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將賦予浦東改革開放新的重大任務。
時政微紀錄丨浦東——新征程新使命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為開辟中國之治新境界提供了堅實基礎和有力保障 “十三五”的實踐充分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植根中國大地、具有深厚中華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擁護,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證
聯播+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川藏鐵路開工建設作出重要指示。他強調,“要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把這一光榮而艱巨的歷史任務完成好。”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不止一次強調,中國之所以能辦成這么多大事,從根本上說是因為中國具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
新華社北京11月4日電題: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自信的根源和保證——聽黨史黨建專家談“中國自信”黨史和黨建專家認為,當今中國處變不驚,自信堅毅,是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懈奮斗的偉大成果。
”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推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不能脫離的最大國情?!薄笆奈濉睍r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進入新發展階段,國內外環境的深刻變化既帶來一系列新機遇,也帶來一系列新挑戰,是危機并存、危中有機、危可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