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3日09:34 來源:東方今報
大象新聞·東方今報記者 王姝
陳俊武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石化洛陽工程有限公司技術委員會名譽主任,創造了石油煉制、煤化工領域的多個中國第一和世界第一。32歲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58歲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64歲被評為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65歲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88歲斬獲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1927年出生的陳俊武如今仍堅持每周上班,被稱作“90后院士”。今年10月,他被中宣部授予“時代楷模”。是什么讓他一生兢兢業業、作出非凡成就?12月12日,陳俊武先進事跡報告團宣講會在鄭州舉行,引發了河南科技界強烈反響。
心懷報國之志,投身化學、石油事業
活頁裝訂,分類成冊,取名《生物素的化學》《藥用植物成分的研究》《中國藥用植物一覽》《中西藥植成分志》,包含目錄、序言、插圖、中英文字等內容,全部手繪,還標記了當時日期……宣講會上,中石化洛陽工程有限公司資深專家、陳俊武助手陳香生向觀眾展示了陳俊武在上高二時記下的藥物、化學筆記。
陳香生表示,自己大學畢業后教了五年化學,這些筆記堪稱期刊,是大學二年級有機化學專業的水平,如今有機化學專業的本科畢業生,也不一定達到這個水準。
1944年,陳俊武考取了北京大學工學院,盡管癡迷于藥學,但得知當時國家建設的需要,他把志愿填報了應用化學系。1948年,22歲的陳俊武從北京大學化工系畢業后,成為遼寧撫順礦務局人造石油廠的技術員,后來,他牽頭突破了煉油工業關鍵技術——流化催化裂化工藝,設計出國內第一套流化催化裂化裝置,助力中國煉油技術跨越20年,接近當時的世界先進水平。1969年年底,為籌備建設洛陽煉油廠,陳俊武隨石油工業部撫順設計院搬遷到距洛陽市區80公里外的豫西山區竹園溝,這一干就是半個世紀。20世紀80年代,陳俊武開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渣油催化裂化技術,助力我國煉油工業開始由“只能吃精糧”到“也吃粗糧”轉變。
堅持傳道授業,陳俊武事跡引發強烈反響
“沒必要保命,我不能靠‘枸杞’活著。”陳俊武的金句在網上流傳,因為奮斗不止的精神,他被網友稱為“90后院士”。
1990年陳俊武退休了,但他未離開過能源領域。2000年前后,我國原油對外進口依存度逐年遞增,陳俊武開始研究國家石油替代戰略,他與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合作,指導完成了甲醇制烯烴(DMTO)技術工業放大及其工業化推廣應用,為我國煤炭資源轉化利用開辟新路徑,獲得2014年國家技術發明獎(通用項目)一等獎。
其間,陳俊武還關注全球氣候變化和溫室氣體排放問題,從2010年起,他發表十余篇論文,整理出版《中國中長期碳減排戰略目標研究》,對我國碳減排領域所作構想預測與之后權威數據基本吻合。在科技報國的理想下,他還為中國煉油技術編纂了200多萬字的《催化裂化工藝與工程》,為中國石油化工事業培養了一批高層次人才。
座談會上,陳俊武同志先進事跡引發了河南科技界代表的強烈反響。河南省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談朗玉說,“我們要以學習宣傳陳俊武院士為契機,認真做好科技界先進典型的選樹、培養工作,將科協所能、科技工作者所愿、經濟社會發展所需充分結合起來,建載體,搭平臺,創新體制機制,著力打造一批具有科協特色的工作品牌,為科技工作者發揮才干、展示才華提供廣闊的舞臺和空間”。
五千年歷史悠悠,這里誕生了無數了不起的人物,時至今日,這里依然人杰地靈、人才輩出。2020全國兩會之際,河南廣播電視臺映象網特推出“了不起的河南人”系列稿件,以榜樣人物為筆觸,聚焦河南在實現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全面小康道路上的模范力量;以人為鏡,窺探大國之中發展巨變背后的原動力。
2010年8月神華包頭項目開工現場,前排從左至右劉昱、陳俊武、劉中民、袁知中。” 歷經四年多的艱苦攻關,1965年5月5日,我國第一套自行設計、自行施工安裝的60萬噸/年流化催化裂化裝置,在撫順石油二廠建成投產,催開了我國煉油工業新技術的“第一朵金花”。
這一天,催化裂化高研班及專家班洛陽現場教學活動在洛陽工程公司辦公樓學術報告廳舉行。當90歲的老師緩緩走上講臺,全場起立,掌聲經久不息。
受過陳俊武幫助的人,不止張政偉,有的解決了一時的困難,有的可能因此改變了人生 鮮為人知的是,陳俊武也有非常大方的一面。拋開石油和科研,陳俊武感到更多的是對家人的愧疚 人們看到了陳俊武的成功,而他卻更愿意分享他的遺憾。
陳俊武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石化集團有限公司科技委顧問、中石化洛陽工程有限公司技術委員會名譽主任,是我國著名煉油工程技術專家、煤化工技術專家、催化裂化工程技術奠基人。
1月13日下午,“時代楷模”陳俊武先進事跡報告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報告會上,陳俊武院士身邊的5位同事用真實、生動的事例和真摯、樸實的情感,從不同視角、不同側面,講述了陳俊武院士堅守初心使命、科技報國70載的感人事跡。
半個世紀前,在西方對煉油深加工技術壟斷的背景下,時年不到40歲的陳俊武指導設計的流化催化裂化裝置,將我國煉油技術一舉向前推進了20年。經過研究,陳院士確認中國的碳排放峰值年出現在2030年比較合適,常規方案的排放量為每年110億噸,嚴格控制方案則為不大于每年100億噸。
半個世紀前,在西方對煉油深加工技術壟斷的背景下,時年不到40歲的陳俊武指導設計的流化催化裂化裝置,將我國煉油技術一舉向前推進了20年。經過研究,陳院士確認中國的碳排放峰值年出現在2030年比較合適,常規方案的排放量為每年110億噸,嚴格控制方案則為不大于每年100億噸。
據悉,首期“出彩河南人”楷模發布廳把“出彩”與色彩聯系起來,運用“赤、橙、黃、綠、青、藍、紫”7種顏色,盤點2019年我省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三農”工作、高質量發展、綠色發展、民生保障、黨的建設、全國民族運動會等中心工作、重點領域涌現出來的,在全國、省內獲得表彰榮譽,群眾中影響力大的先進典型。
陳俊武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石化洛陽工程有限公司技術委員會名譽主任,創造了石油煉制、煤化工領域的多個中國第一和世界第一。12月12日,陳俊武先進事跡報告團宣講會在鄭州舉行,引發了河南科技界強烈反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