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3日09:27 來源:大象新聞
今天,12月13日,第六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攻占南京,進行了長達六個多星期的大屠殺。
82年前,南京大屠殺期間,國際友人約翰·馬吉先生不顧個人安危,用16毫米攝像機拍攝珍貴畫面。這段視頻成為揭露日軍暴行的鐵證。
1937年12月13日,中華民國首都南京淪陷,掀開了中國近代史上,最沉重的一頁。
大量平民及戰俘,被侵華日軍殺害,無數家庭支離破碎。據統計,至少有30萬人,沒能等到秦淮河畔,下一個溫暖的春天。
慘烈與悲壯,“全體戰死”血戰到最后
1937年12月,侵華日軍兵分三路攻占南京 ,南京城東南的光華門巍然佇立,那里是當年最激烈的戰場。日軍連續使用大炮轟擊城墻,試圖打開突破口沖進城內,卻屢次被擔任光華門防務的教導總隊謝承瑞團和第87師易安華259旅等部擊退。
為了奪回城門、堵住城墻缺口,整排整連成建制的中國官兵前仆后繼,在短短數小時內壯烈犧牲,謝承瑞給身處武漢的妻子信中寫道“中樞決意守城,余意甚慰。殺敵效命,在此一舉……此次戰爭,造出多少世間慘事。期望倭寇早日肅清,山河亦然無恙。”
戰斗一次次打響,謝承瑞因燒傷而發起高燒,但他依然堅守在城頭督戰,直到司令部轉達了撤退命令,已經陷入昏迷的謝承瑞在紛亂中不幸壯烈犧牲。光華門一戰,據日軍第6師團戰史記載:“敵人是以‘全體戰死’為口號一直血戰到最后”。
這是英勇不屈的中華民族,面對侵略者的黑云壓城,守護者們的背后是父老鄉親腳下是摯愛的土地,他們前仆后繼、萬死不辭。
身中37刀成為“活證據”,生死訴訟只為侵略者承認罪行
日軍侵占南京后,李秀英因懷有七個月的身孕只能與其父在地下室避難 ,喪心病狂的日本兵沒有放過南京任何一個角落……
他們闖進地下室圖謀強奸李秀英,性格倔強的她與三個日本兵殊死搏斗,臉上、身上、肚子上被刺了37刀。日本兵走后,她經過醫生搶救雖保住了性命腹中的胎兒卻不幸流產。
李秀英奇跡般地活了下來,也成為那段悲慘歷史最有力的見證人,她成為戰后第一位赴日控訴南京大屠殺暴行的幸存者。向世人展示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暴行的鐵證。
每一次講述的過程,都等同于將她內心的傷疤,一次次無情地揭開只為爭回應有的公道!
然而沒有等到勝訴判決書的那一天,老人永遠離開了人世,“那么多的罪行罪證,他們不承認,我這口氣咽不下去”。
今年13位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去世,目前登記在冊的幸存者已不足80人
經歷過1937年和1938年之交的嚴冬浩劫,并幸存下來的人,都已是八九十歲的高齡。走過戰爭,背負著慘痛的記憶,他們卻通過反思和療傷,最終選擇成為和平最虔誠的守護者。
夏淑琴老人
“我活到現在,只要和平,世世代代和平,永遠和平。”——幸存者夏淑琴
年至九旬的夏淑琴老人一生都在為歷史真相各處奔走。慘案發生時,她只有8歲,家中九口人,七口人被日軍殘忍殺害。1994年,她踏上日本國土,成為戰后第一個赴日控訴南京大屠殺暴行的幸存者;2006年,她因日本右翼作家污蔑其是“假人證”而赴日應訴,并當庭反訴,大獲全勝。一直以來,她與研究南京大屠殺的知名學者松岡環等一批日本友好人士,為傳遞歷史真相、促進世界和平不懈努力。
南京大屠殺幸存者葛道榮
“我希望,做一個和平使者,生命不息,腳步不止。”——幸存者葛道榮
葛道榮出生于1927年,在南京大屠殺發生時剛10歲。82年前發生的一幕幕,至今還清晰地印在他的腦海。“1937年12月18日,我在漢口路金陵女子大學難民區內南院樓下教室內,被闖入的鬼子用刺刀刺傷右腿,現在還留有疤痕。”葛道榮希望更多人為了和平團結起來,但這得建立在正確認識歷史的基礎上。“我希望通過自己的經歷去告訴更多人這段歷史,希望日本人能正視,能承認這段歷史。只要一天日本沒有承認,沒有道歉,我就會一直說下去。我們幸存者都在等待一個道歉!”
據人民網報道,2019年,今年13位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去世,目前登記在冊的幸存者已不足80人。
歪曲否認,鐵證如山下應認真反省謝罪
的確,雖然日軍犯下的南京大屠殺罪行鐵證如山,但日本右翼歪曲事實,否認南京大屠殺的聲音,近年來依然刺耳。名古屋市長河村隆之等一部分人仍公然發表歪曲、否認南京大屠殺的言論,令人憤慨。
此外,日本民眾對于南京大屠殺一事的認知也非常堪憂。
據2019年的“第15次中日共同民調”結果顯示,日本受訪者在“應該被解決的歷史問題”中,選擇“日本對南京大屠殺的認識”的僅占比21.1%,雖然比2018年的20.6%略有上升,但還是反映出,大部分日本民眾并不認為日本政府對于南京大屠殺的態度有什么不妥。
被稱為“中國民間對日索賠第一人”的童增
近日,中國民間對日索賠聯合會會長童增再次致函日本駐華大使橫井裕轉日本政府及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要求日本政府對南京大屠殺進行認真反省謝罪,對所有二戰受害者真誠道歉賠償。
函件中寫道,12月13日即將來臨,82年前侵華日軍在中國制造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今天我們重提往事,不是因為第6個國家公祭日,而是因為日本政府未曾正視歷史,也從未謝罪道歉”。
“在又一個南京大屠殺紀念日和全國公祭日來臨之際,我們真誠希望日本政府能從日本全國人民的福祉出發,從維護亞洲和世界的長久和平出發,對南京大屠殺進行認真反省謝罪,對所有二戰受害者真誠道歉賠償”。
在歷史面前,任何人都不能置身事外。就像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樹曾寫道的那樣,“我們只是落向廣袤大地的眾多雨滴中那無名的一滴。即使是一滴雨水也有歷史,也有繼承那段歷史的責任。我們不能忘記這一點。”
銘記苦難歷史,后代接棒傳承
今天,千年金陵在落日余暉映照下,更加巍峨莊嚴、秀美多姿。
82年前發生在南京城下的刺痛和一個偉大民族的英勇、堅韌與包容,以及世界人民對和平的向往將永遠被銘記。
勿忘南京!勿忘“12·13”!勿忘她綿延千年波瀾壯闊的厚重歷史,勿忘她遭受慘絕人寰痛徹心扉的沉重苦難,勿忘她堅韌不拔的勇氣和自強不息的力量!
歷史永遠書寫在那兒,中華民族永遠站立在這里!
大象新聞綜合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官方微博、新華社、人民網、中國新聞網
青松蒼翠,碧草如洗,這是一片靜謐的墓園。紙張泛黃的履歷表,折痕累累的烈士證明書,字跡模糊卻飽含深情的家書,它們像一把把打開記憶的枷鎖,將塵封已久的往事慢慢揭開。“瞞了母親十七年,(朱陶然未婚妻)調到湖州來的時候,就寫了這么一封信給那個郵遞員。
吳德峰(1896—1976),湖北省保康縣人,1924年經董必武、陳潭秋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共產黨隱蔽戰線的一名重要領導人。在西安,吳德峰選派一些對黨忠誠、家庭關系復雜、便于掩護的共產黨員打入敵人心臟部門,開展秘密情報工作,建立起多層次、多角度的情報工作網絡。
站在洞口,記者心潮澎湃,這里就是新華社華北總分社、《新華日報》(華北版)經理部秘書主任黃君玨烈士的跳崖處。1942年5月日軍大掃蕩時,為了減小目標,何云帶領幾位同志轉移到遼縣東南大羊角村附近,還架起電臺,抄收延安新華社電訊。
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黨根據中國的國情,獨立自主地以“和平贖買”等方式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任務。共產主義運動的創始人和領袖們為人類徹底解放而奮斗一生的事跡和他們的人生格言,影響和教育了無數共產主義者。
在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給四川省革命傷殘軍人休養院全體同志回信,向他們致以誠摯的問候。戰后,黃繼光被追認為中國共產黨黨員,追記特等功,追授“特級英雄”稱號。
熊瑾玎,1886年1月出生于湖南省長沙縣五美鄉(今江背鎮五美社區)張家坊村。福興商號開業后,中央領導人常來這里開會,大都按照當時商人的裝扮,穿長衫,戴禮帽。1931年4月,顧順章在武漢被捕叛變,這無疑對包括福興商號在內的中央領導機關安全構成巨大威脅。
在中國共產黨歷史上,有這樣一位黨員:他是愛國將領馮玉祥的連襟,是抗日名將張自忠的鐵搭檔;他是蔣介石贈送“中正劍”的佩劍中將,是毛澤東、朱德通電嘉勉,一級解放勛章的獲得者。
在山東省濟南市槐蔭區槐蔭廣場,有一座青松翠柏環繞的“四五”烈士紀念碑。鄧恩銘,水族,一九零一年生,貴州荔波人,中共山東省黨的創始人之一,中共一大代表,中共山東省委書記。
劉謙初是我們黨早期領導人之一,也是優秀的革命者和理論宣傳工作者。1946年,從國民黨監獄獲救的劉思齊回到延安,和從蘇聯回國的毛岸英相識相愛,并在毛澤東的主持下,于開國大典之后成婚,成為一段佳話。
題:楓樹坪下的“甜蜜事業”——來自“三灣改編”發生地的脫貧故事 一大早,記者隨著三灣鄉九隴村的蜂農邱應斌鉆進大山,他的蜂箱藏在這群山峻嶺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