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1日11:3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就是要消除同質化競爭,做強各自差異化的長板,讓共性與個性相得益彰、合作與競爭辯證統一、集聚與輻射相輔相成
“上海臨港新片區將從空間一角成為杭州灣樞紐”“南通新機場為南通帶來‘世界級’發展契機”“7市加入長三角,安徽全面‘入長’”“滬舟甬跨海通道氣貫長虹”……隨著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長三角再次受到全社會廣泛關注。
以4%的國土面積創造了全國1/4的經濟總量,長三角是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去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宣布支持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并上升為國家戰略,區域一體化發展已經跑出了加速度。著力落實新發展理念,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推進更高起點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層次的對外開放,同“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相互配合,《規劃綱要》的目標非常明確,正是要“完善中國改革開放空間布局”。
地緣相近、習俗相通、市場相連,相似的基因鑄就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最初的雛形。但區域內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產業發展協同性有待提升,統一開放的市場體系尚未形成等問題開始顯現。如何真正成為全國發展強勁活躍增長極,如何打造全國高質量發展樣板區,如何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引領區,如何成為區域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又如何成為新時代改革開放新高地?要實現這些目標,離不開進一步增強創新能力和競爭能力,提高經濟集聚度、區域連接性和政策協同效率。
細讀這份《規劃綱要》不難發現,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遠景規劃是立體的、全方位的。“共建軌道上的長三角”,意味著地理意義上緊密整合的都市圈、城市群將接踵而至;“聯合提升原始創新能力”“聯手營造有利于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的創新生態”,全國原始創新策源地正呼之欲出;“合力保護重要生態空間”,意味著各方將在保護好長三角可持續發展生命線上凝心聚力、齊頭并進;“中心區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控制在2.2∶1以內,中心區人均GDP與全域人均GDP差距縮小到1.2∶1”,更意味著一體化發展不僅面向城市,更是面向城鄉融合發展,面向共同富裕,實現普惠便利共享發展的目標清晰可見。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具有極大的區域帶動和示范作用,“一體化”和“高質量”是其中兩個關鍵。高質量一體化,意味著它絕不是“一樣化”,而是尊重差異、發揮各地比較優勢上的通力合作。這在《規劃綱要》中體現得十分鮮明。上海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龍頭”,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的擔子不輕,如此才能“引領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蘇浙皖各有所長,因此要“強化分工合作、錯位發展,提升區域發展整體水平和效率”。如果說,曾經的區域競爭更多體現為一種錦標賽模式,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就是要消除同質化競爭,做強各自差異化的長板,讓共性與個性相得益彰、合作與競爭辯證統一、集聚與輻射相輔相成,真正實現“1+3>4”。
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不僅僅是劃定示范區,實現地理意義上的整合,更是合作機制上的協調,是制度建設層面的探索。可以看到,從推動“制度性交易成本明顯降低”到力爭“區域生態補償機制更加完善”;從探索“建立城市間重大事項重大項目共商共建機制”再到“實行人才評價標準互認制度”……在《規劃綱要》中,“機制”“制度”等關鍵詞高頻出現,本身就展現出對體制機制創新的高度重視,體現了“突出制度建設這條主線”的改革思路,對于探索區域一體化發展的制度體系和路徑模式,為全國區域一體化發展提供示范,具有重要意義。
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中國改革開放歷史進程中發揮過重要作用的長三角,將會在新一輪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進程中,繼續走在全國前列,不斷完善中國改革開放空間布局,引領全國高質量發展。
《 人民日報 》( 2019年12月11日 05 版)
日前,部分中東歐國家駐華使節受邀參訪江蘇昆山長三角經濟區。塞爾維亞駐華使館臨時代辦 伊萬·坎迪亞斯:我們期待未來特別是疫后,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來塞爾維亞投資,參與我們的基礎設施建設。
日前,部分中東歐國家駐華使節受邀參訪江蘇昆山長三角經濟區。使節們高度肯定中國發展前景,認為隨著“十四五”規劃的出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將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新機遇。十多個中東歐國家的駐華使節到訪江蘇昆山,深入了解長三角一體化下中國中東歐合作。
梳理明確三年開工項目計劃,建設總規模約6000公里,加快建設一批條件相對成熟的城際和市域(郊)鐵路項目。把握好城際鐵路功能定位和建設標準,加強市域(郊)鐵路的統籌規劃和設計建設,實現鐵路建設與城市融合和多網融合,科學規劃項目建設。
2020年10月2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勝利閉幕,擘畫了下一個五年以及到2035年的中國發展藍圖。這是一次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看齊之旅,河南堅守初心使命,將自身發展置于新發展階段中謀劃未來;
大會成果展示廳內,服裝生產“柔性制造”、無人駕駛車輛、智慧港口、智慧礦山等一系列5G與工業互聯網融合的應用場景集中亮相。在加快設施建設,夯實產業發展基礎方面,肖亞慶表示,將全面推進工業互聯網網絡、平臺、安全三大體系建設,完善標識解析體系布局。
11月16日到21日,河南省黨政代表團啟程赴上海、江蘇、浙江學習考察,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深度對接長三角一體化和長江經濟帶國家戰略,學習借鑒先進地區發展經驗,主動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11月16日到21日,河南省黨政代表團赴上海、江蘇、浙江,學先進,談合作,收獲滿滿。河南真誠務實的態度、日新月異的發展,也收獲
在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科學謀劃“十四五”發展的關鍵時期,11月16日至21日,河南省黨政代表團到上海、江蘇、浙江學習考察。從上海中共一大會址到嘉興南湖紅船,代表團沿著早期共產黨人的足跡,重訪黨的精神家園,探尋黨的“精神密碼”,堅定理想信念,砥礪初心使命。
金圖解丨看長三角“研學”之旅 河南如何借“東風”
河南廣電全媒體記者 趙丹楓 蔣啟明 馬亞光/文 張子琪 李慶宇 于巖/視頻 2003年,年僅36歲的他 成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歷史上 最年輕的終身正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