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09日16:24 來源:中國之聲
近日,針對《關于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教育部在官網公開相關答復。在這份答復中,教育部對哪些問題進行了回復?簡體字究竟會不會影響傳統文化的傳承呢?
簡化漢字符合演變規律
目前我們所使用的正是簡化漢字,而這也曾遭到一些人質疑簡化漢字“因簡害義”“有損漢字的藝術美和規律性,不利于文化傳承”。針對這一說法,教育部介紹,自古以來漢字由繁趨簡的發展演變趨勢十分顯著。簡化字伴隨著漢字的產生而發展,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
其實,繁體字與簡體字,本就一脈相承,根植于同一種文化。文化學者于丹就曾在電視節目中介紹,漢字從甲骨文、金文變為篆書,再變為隸書、楷書,總趨勢就是從繁到簡。
于丹:“因為漢字一直在演變的過程中,我們現在所看見的繁體字也是從古文演變成的今文現在的文字,所以現在有很多字就是這樣識繁、用簡一路演化過來的。”
中國文字學會會長黃德寬表示,文字作為社會性符號,其背后的文化內涵并不會因此而磨滅。
黃德寬:“其實漢字的發展,它這個‘簡’事實上是兩條路走,有時候一部分字追求減省,是提高書寫效率,但是要看到差異越大,閱讀效率、辨認效率越高。我認為在學習過程中傳遞文化內涵就可以了,文字是一個社會性的符號。”
文字不等同于文化
此外,教育部還表示,文字并不完全等同于文化,文字是記錄、傳遞文化信息的工具,中華文化的大量信息是通過漢字記錄下來的。要讀懂這些信息,首先要能讀懂漢字記錄的各個歷史時期的漢語書面語。但經過長期的歷史發展,漢語發生了很大變化,人們現在通過文字資料了解古代文化信息的困難主要在于記錄這些信息的語言從古至今發生了很大變化,認識繁體字的人不經過專門的古漢語、古代文化知識等的學習、培訓,一樣讀不懂古典詩文,不能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知曉中國文化的由來。同樣,現在古典詩文都已經有簡化字版,如果不經過專門訓練,也一樣讀不懂。
針對“中小學繁體字識讀教育”一事,教育部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明確規定,“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以普通話和規范漢字為基本的教育教學用語用字。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因此,學校教學應依法使用規范漢字。但在中小學經典閱讀和書法教育中,會涉及繁體字教育有關內容。
對此,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昭暉表示,在中小學進行繁體字教育的問題已經說了幾十年,在他看來,繁體字的識讀并不困難。
儲昭暉:“很多成年人可能用一兩個小時就可以把繁體字認全。我認為在中小學階段沒有必要去花這個時間(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如果孩子在生活當中遇到繁體字,讓他知道這是什么字就夠了。”
而這一觀點,也和國家11個部委(局)組織的“中國語言文字使用情況調查”結果不謀而合。對全國閱讀繁體字書報困難程度調查的數據顯示,閱讀繁體字書報“基本沒有困難”和“有些困難但憑猜測能讀懂大概意思”的比例占58.69%;“困難很多”的比例占41.31%,多集中在西部省份。這表明,我國多數人基本能夠認讀繁體字。
此外,儲昭暉還表示,要想傳承中華文化,單純讓孩子們識讀繁體字還遠遠不夠,更應該從多學科汲取知識,提高綜合素養。
儲昭暉:“繁體字對文化傳承有作用,但是這個作用多大,對不同的學生是不一樣的。生活中有機會去了解,就可以傳承,未必需要通過教學這種方式來實現。”
周揚青還在分手后特意在社交平臺上寫道“終于不用為了你看懂一直打繁體了”,之后周揚青發動態均使用簡體字。這次她曬出的聊天記錄中再用繁體字立即引起了粉絲們的反感,擔心她和羅志祥再有瓜葛,她本人也非常迅速地給出回應,否認與羅志祥有關。
近日,針對《關于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的提出,教育部回應:沒必要。也有少部分網友表示,繁體字挺好看的,可以適當開展繁體字教學,但畢竟現在中小學的學習壓力挺大的,應該設置為選修課,而不是必修課。
漢字要不要簡化?有沒有必要恢復到繁體字?漢字教學過程中,要不要教現在的中小學生學習繁體字?受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指導,上海市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等主辦的《語言文字周報》,對這個問題做了深入調研。記者專訪語言文字專家、該報執行主編楊林成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