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30日14:45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的意見》正式發布。在28日舉行的國新辦發布會上,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和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兼中農辦秘書局局長吳宏耀對此進行了相關解讀。韓長賦介紹,意見中長久不變的政策內涵,歸納起來為“兩不變、一穩定”:保持土地集體所有、家庭承包經營的基本制度長久不變;保持農戶依法承包集體土地的基本權利長久不變;保持農戶承包地穩定。
意見發布后,網上有一種極端錯誤的觀點,認為“長久不變”是承認土地事實私有。實際上,關于“長久不變”的對象,意見說得很明確,分別是土地集體所有、家庭承包經營的基本制度和農戶依法承包集體土地的基本權利。“基本制度”和“基本權利”才是“長久不變”的對象。而關于農戶承包地,則是保持穩定,不是“長久不變”。 農戶對土地的權利不是個人所有權,而是承包權。農戶承包地保持穩定是為了穩定農戶預期,激發投資動力和生產動力,是對農戶承包權的確認,而非對土地所有權的確認。所以,把“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解讀為承認農村土地事實上的私有,是對意見的曲解,是完全錯誤的。
農戶承包權穩定和土地所有權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如果土地為農戶私有,則農戶有對土地的自由處置權,比如,可以自己耕種,可以出租,可以進行非農生產,也可以買賣,總之是可以隨意處置。農戶承包權則是指,農戶承包土地之后只能從事農業生產并以此獲利,可以自己耕作經營,或將經營權流轉,也可以用于擔保、抵押,但是要保證農業用途不變。顯然,承包權是基于土地使用的權利束,而非基于土地本身的權利束。所以,穩定農戶土地承包權絕對不是“土地事實私有”。
改革開放以來,農村土地集體所有、農戶承包經營是被實踐證明了的有效制度。有人基于西方產權經濟理論鼓吹土地私有,既違反歷史規律,也不符合我國的現實國情,是錯誤的。
而在一些地方,農民對土地承包權同樣存在著錯誤認識,認為“分給我地,地就歸我”或“土地確權給我,就是我的”。于是,有人在承包地上蓋了房子,有人在承包地上建了廠房。如此隨意占用耕地,有損于農業穩定發展,應該被制止。意見發布后,各地在具體執行中,要對農民深入宣講,講清楚什么“長久不變”,什么“保持穩定”,什么是土地承包權,讓農民分清楚土地承包和土地私有的區別,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執行土地集體所有、家庭承包經營的基本制度。(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 喬瑞慶)
專題↑↑↑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原創評論、理論文章可發至cepl#ce.cn(#改為@)。詳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征稿啟事。
相關評論:振興鄉村產業要以農民為主體
分田資格獲得,應讓法律戰勝習俗
90后劉芳芳,大學畢業后返鄉,她堅信,只有發展現代化農業 ,農村生活才能更好,6年下來,“公司+基地+農戶”的形式,讓1000多戶村民收入翻倍。
12月6日,農民在河北新河經濟開發區五里鋪村的溫室大棚里采摘火龍果。近年來,河北省新河縣調整農業產業結構,采取“合作社+農戶”、農業生態觀光采摘園等模式,引進火龍果、百香果等熱帶果品發展“南果北種”,助力當地農民增收致富。
農業農村部昨天(11月30日)發布,作為推動鄉村產業振興的一項重要舉措,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首批30個整縣推進試點任務基本完成。近年來,農民合作社在發展壯大的同時,也面臨規范不夠、質量不高、指導服務薄弱等問題。
2020年11月29日,河南省尉氏縣邢莊鄉大廟楊村,一位村民在扶貧基地蘑菇大棚里采摘蘑菇。新華網發(李新義 攝) 2020年11月29日,河南省尉氏縣邢莊鄉大廟楊村的村民在位于本村的扶貧基地的蘑菇大棚里收摘蘑菇。
2020年11月,記者來到陜西西鄉白龍塘鎮。這親切而熟悉的味道,開啟了我們尋訪甜蜜事業的一天……
打通產業鏈,農戶、合作社、企業抱團取暖,原本產業基礎薄弱的偏遠農村,有了發展后勁。甘肅還加大返鄉創業精準招商力度,加強金融土地等要素支持,完善配套扶持政策措施,推進返鄉創業工作取得實效。
11月25日,記者走進賀蘭縣常信鄉寧夏豐植源現代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花卉產業園,只見大棚里栽種著各種顏色的蝴蝶蘭,工人們正在澆水、鋤草,整個花棚里綠意盎然,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有了云棚系統根節點,遠在山東壽光的野虎蔬菜合作社的產業園便有了數據支撐,農戶不再依靠經驗種田,而是依靠精確的數據種田。除了云棚系統試驗區,譚家灣云上農業試驗場還布局有智慧網格試驗區、都市農業試驗區,涵蓋多種作業場景。
11月17日,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弦山街道辦事處椿樹崗村,天隆農業專業合作社社員正在收獲西蘭花蔬菜。該合作社從今年8月開始,引進種植西蘭花蔬菜,采取“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種植模式,畝均收入可達到4000多元,吸納當地100多名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初冬的清晨,黑龍江省鶴崗市綏濱縣忠仁鎮黎明村,裊裊炊煙從屋舍升起。10月29日,在黑龍江省鶴崗市綏濱縣忠仁鎮黎明村的編織工作室,李明鴿(左)輔導村民做手工編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