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5日17:54 來源:經濟日報
今年前10個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193萬人,提前實現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的目標。
在外部環境復雜多變的情況下,我國依然提前完成了城鎮新增就業的硬指標,彰顯了就業增長的“韌性”。那么,全年就業目標是如何提前完成的?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采訪了相關部門和人士。
總量拉動效應明顯
經濟增速放緩,就業為何能保持平穩態勢?
先看經濟總量。經濟總量的持續擴大,釋放了總量效應,為穩就業提供了根本保障。
“就業形勢保持平穩,得益于我國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和經濟發展質量提高,經濟增長拉動就業效應日益明顯。”對外經貿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李長安表示。
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GDP保持了6.2%的增速。這一增速雖然沒有前些年那么高,但隨著GDP總量的不斷擴大,GDP每增長1個點,對就業的拉動作用也相應增強。據相關測算,目前我國GDP每增長1個百分點,能夠帶動約200萬個就業崗位。6.2%的經濟增速,意味著帶動1100萬至1200萬的就業人數。
再看經濟結構。產業結構調整的不斷優化,拓展了就業空間。近年來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由工業主導向工業和服務業并重轉變的趨勢得到鞏固,服務業對勞動力的吸納能力更強。今年前三季度,我國第三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高于一產、二產增加值和GDP增速,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0.6%,有力帶動了就業。
以蘇州工業園區為例,根據《蘇州工業園區2019年三季度人力資源情況報告》顯示,第三產業的不斷發展以及傳統產業企業的轉型升級,拉動了三季度的需求指數上漲。“園區服務業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態勢,高端服務業對就業創業的拉動效應顯而易見。”蘇州工業園區人力資源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張曉光說。
就業主要指標持續保持在合理區間,也能印證就業處于平穩狀態之中。今年10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1%,比上月下降0.1個百分點,低于5.5%的預期控制目標。三季度,100個城市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市場求人倍率為1.24,市場運行基本平穩。
“5%左右的調查失業率,意味著我國實現了比較充分的就業。”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莫榮說。
從地方人社系統發布數據看,多地也已經提前完成城鎮新增就業任務。近日,河南省發布的經濟發展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至10月份,河南省城鎮新增就業113.53萬人,提前超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截至今年9月末,廣東省城鎮新增就業、失業人員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分別完成年度任務的102.0%、89.5%和107.6%;四川省前三季度實現城鎮新增就業85.5萬人,完成全年計劃的100.6%。
就業優先政策發力
就業給力,離不開就業優先政策的全面發力。今年以來,各類就業利好政策頻頻出臺,為穩就業“保駕護航”。
中小企業是吸納就業的主渠道,貢獻了80%以上的城鎮就業崗位。人社部門將鼓勵企業吸納就業和支持自主創業作為積極就業政策的重要內容,貫徹落實各項支持中小企業扶持優惠政策,給企業吃了“定心丸”。比如,通過積極開展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落實工作,今年前三季度,全國累計返還失業保險費275億元,切實減輕了企業負擔。
“這筆穩崗返還經費,對于資金流緊張的我們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江西燕京啤酒有限責任公司遂川分公司經理劉小勇說。
今年9月底,江西省遂川縣人社局組織業務部門工作組走訪企業,牽頭召開了由人社、發改、工信、財政等8部門參加的困難企業認定工作座談會,通過聯合會審,一致同意認定江西燕京啤酒有限責任公司遂川分公司為困難企業,經過公示并向縣政府報告后,從失業保險基金中撥付已參保99人的穩崗返還經費,每人一次性返還6個月失業保險金,總金額為52.1235萬元。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到,這筆資金目前已返還到位。
“之前職工養老保險都是足額上交。這筆穩崗返還經費,一部分要放到職工培訓上,一部分用于增加職工福利,如提高績效考核、出勤獎等津貼,一部分投入到設備技改,提高員工積極性,間接提升企業效益。”劉小勇說。
聚焦穩崗位,減稅降費幫助企業卸下更多“擔子”。從今年5月1日起,29個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已全面降至16%,廣東、浙江暫繼續執行原費率,失業保險、工傷保險階段性降費政策普遍延續。今年前9個月,已累計減收社保費2725億元,預計全年釋放政策紅利將超過3800億元。
就業形勢持續平穩
盡管城鎮新增就業目標提前實現,但仍要充分認識就業工作的艱巨性和形勢的復雜性。在就業總量壓力不減、就業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的情況下,“有人沒活干,有活沒人干”,成為我國“就業難”和“招工難”并存的寫照。而從就業崗位來看,今年1月份至10月份新增就業人數比去年同期略有減少。有關專家分析認為,如果經濟增速偏離合理區間,出現過快下滑,就業問題就會凸顯出來,必須強化就業形勢預測分析的科學性、預見性和有效性。
“穩增長首要是為保就業,必須持續實施好就業優先政策,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以促進比較充分就業。”李長安說。
超過100萬名數字化管理師,越來越多的電子競技職業選手、物聯網安裝調試員……新職業對新增就業的貢獻率已不可忽視。“近年來,新就業形態已經成為穩就業的重要生力軍。”莫榮表示。
業界專家認為,經濟總體平穩、穩中有進,吸納就業容量大的服務業快速發展,創新創業帶動作用不斷增強,這些為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提供了有力支撐。打好就業優先政策的“組合拳”,能夠使就業保持穩定。
人社部就業促進司司長張瑩說,我國將持續推進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組織開展各類公共就業服務活動,以提升勞動力市場的匹配效率。尤其是針對高校畢業生這一重點群體,密集的就業招聘活動已經啟動。從今年11月下旬至12月份,將推出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周、中央企業面向西藏、青海、新疆高校畢業生專場招聘等各項活動。
“綜合各方面情況看,我國就業形勢將繼續保持總體平穩,城鎮登記失業率、城鎮調查失業率預期低于控制目標。”展望未來一個時期的就業形勢,張瑩充滿信心。(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韓秉志)
報告顯示,今年以來,面對復雜嚴峻的形勢,廣東打出了一套減負穩崗擴就業的政策“組合拳”。報告顯示,廣東突出抓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穩住就業基本盤。
商務部今天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10月,我國企業承接服務外包合同額10954.1億元,同比增長9.3%。 在業務結構方面,1—10月,我國企業承接離岸業務流程外包和知識流程外包執行額,同比分別增長13%和12.9%;承接集成電路和電子電路設計外包離岸執行額以及醫藥和生物技術研發外包離岸執行額增長較快。
國家統計局11月16日發布數據,1月至10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09萬人,提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通過減輕企業負擔,推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盡快恢復正常生產經營、良性發展,穩定就業崗位,為全力穩住就業基本盤提供了堅實支撐。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數據顯示,5年間,我國城鎮新增就業累計超過6000萬人,勞動參與率在主要經濟體中始終處于較高水平。回望“十三五”,圖說你我的收獲與轉變,央視網系列漫畫《一圖秀出我的“十三五”》推出第二期,帶你感受多渠道穩就業。
來自央視微博的一組數據顯示,在我們一起走過的這個“十三五”期間:我國2020年GDP預計突破100萬億元。5575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糧食年產量連續5年穩定在13000億斤以上;城鎮新增就業超過6000萬人;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超過13億人;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近10億人。
當前,就業形勢總體平穩,逐步回暖,好于預期。人社部就業促進司司長張瑩表示,人社部會同有關部門實施就業創業促進等系列行動,為高校畢業生提供不斷線就業服務,促進市場化社會化就業。
在28日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李忠介紹了“十三五”時期我國在就業方面取得的成就。“面對嚴峻復雜的國內外形勢和艱巨繁重的就業任務,我國堅持實施就業優先政策,推動就業工作取得重大進展,保持了就業形勢總體穩定。
10月28日,國新辦舉行穩就業和減免社保費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會上,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李忠表示,當前就業形勢可用12個字概括:總體平穩、逐步回暖、好于預期,主要體現在三方面:一增、一降、一升。
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困。
“十三五”期間,我國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就業形勢持續保持穩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數據顯示,5年間,我國城鎮新增就業累計超過6000萬人,勞動參與率在主要經濟體中始終處于較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