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3日16:59 來源:四川在線-天府評論
一心向黨、一生愛國、一身正氣、一生恭儉。華南農業大學原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水稻遺傳學家盧永根走了,不留財產、遺體、墓碑,走得干干凈凈、坦坦蕩蕩。在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之際,中宣部追授盧永根“時代楷模”稱號。盧永根的感人事跡,在全社會引起熱烈反響。
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是一個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至誠報國,是為國家竭盡忠誠、犧牲一切。“布衣院士”盧永根用堅實行動書寫至誠報國,為新時代奮斗者點亮了價值追求的明燈。
以報國為志。“錦城雖樂,不如回故鄉;梁園雖好,非久留之地。”生于兵荒馬亂之際,年少時目睹日寇暴行,盧永根對于國家的強盛、社會的發展有著更加殷切的期盼。他無數次說,無論是一帆風順的日子,還是身處逆境的時刻,他始終堅信,要把一生獻給黨和祖國。盧永根曾三次到國外探親和訪學,在異國豐厚的物質生活面前,他選擇學成歸國、報效國家。
以報國為業。“愛國的主要方法,就是要愛自己所從事的事業。”盧院士以強農興農為己任的品質,把國家亟待解決的問題作為自己的研究方向。他獻身科研、勇挑重擔,畢生致力于水稻遺傳育種研究,始終站在科學研究第一線,為國家農業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是一位杰出的農業科學家。他立德樹人、鞠躬盡瘁,長期奮戰在高等農業教育最前沿,關愛和支持優秀人才,培養了一大批高水平現代農業專家,是一名出色的教育工作者。
以報國為榮。“祖國更重于生命,是我們的母親,我們的土地。”從捐出全部積蓄設立教育基金,到辦理遺體捐獻手續,無一不彰顯著盧永根的愛黨情、愛國情。盧永根慷慨捐贈的背后是近乎苛刻的節約。他們家中使用的都是老式家具,幾乎沒有值錢的電器。鐵架子床銹跡斑斑,掛蚊帳用的是竹竿,幾張椅子,用鐵絲綁了又綁,這些簡易的家當,已經陪伴他們半個多世紀了。
“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將它留傳到遼遠的后世。”盧永根始終對黨和國家忠誠不渝、矢志奮斗,值得我們永遠學習和懷念。我們要學習盧永根永葆初心、至誠報國的可貴精神和高尚情操,把報國之志融入本職工作,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作者系四川在線特約網評員)
他出生在香港,后來扎根內地,興農報國,把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的論文抒寫在廣袤大地上。盧永根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先進典型,是愛國主義的生動教材,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優秀榜樣。
他將積攢的880萬元捐贈給了教育事業 他將遺體無償捐獻給了醫學事業 他,就是 “布衣院士”盧永根 生前捐出畢生積蓄880萬元 卻一件毛衣穿幾十年 2017年,87歲的盧永根走進銀行
光明日報記者 王忠耀 吳春燕近日,中科院原院士、華南農業大學原校長盧永根被中宣部追授“時代楷模”稱號的消息傳回了他長期工作
本報北京11月15日電 (記者張爍)在全黨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之際,中央宣傳部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著名作物遺傳學家盧永根昨天(12日)因病醫治無效,在廣州逝世,享年89歲。
2017“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禮上給盧永根的頒獎詞是:種得桃李滿天下,心唯大我育青禾,是春風,是春蠶,更化作護花的春泥。盧永根的導師丁穎教授被譽為“中國現代稻作科學之父”,1955年當選為中科院學部委員(院士),而盧永根的學生劉耀光也在2017年12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