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1日14:04 來源:中國之聲
文化和旅游部近日印發《游戲游藝設備管理辦法》。《辦法》明確,除國家法定節假日外,娛樂場所及其他經營場所設置的電子游戲設備、游戲機等,不得向未成年人開放或者提供服務。本辦法自2020年1月1號起施行。
最近一段時間,我國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游戲的一系列措施手段再度升級,從線上到線下,進一步對未成年人接觸游戲的時間段、時長和游戲類型等,做出了詳細的規范。除了文旅部的新規之外,本月初,國家新聞出版署也出臺了《關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的通知》,提出六方面舉措,包括每天22點到次日8點不得為未成年人提供游戲服務、不得為未滿8周歲的用戶提供游戲付費服務等嚴格要求。
其實,這些年關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游戲的各種手段和規定并不少,但實際效果卻差強人意。其中的痛點在哪里?對保護未成年人學習成長環境,各方面還需要作出哪些努力?
娛樂場所電子游戲設備非法定節假日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
對于未成年人使用游戲機的時間限制,《娛樂場所管理條例》和《娛樂場所管理辦法》此前都有明確規定,要求這些娛樂場所的電子游戲機,平日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今年春節期間,山東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局就對濟南市泉城路附近的娛樂場所進行了一次巡查,巡查范圍包括網吧、KTV以及電玩城等等。在一家網吧中,執法人員隨機詢問了上網者的年齡:
消費者:“1999年。”
檢查者:“好的謝謝。他年齡夠了。”
檢查者:“一個是上網許可證。再就是營業執照,是不是證照都全。”
根據相關規定,網吧、KTV嚴禁未成年人入內。而在電玩城內,有不少未成年人在玩游戲。文化執法局執法人員解釋說:
“電子游戲經營場所,根據《娛樂場所管理條例》,是允許未成年人在法定節假日內的,就說春節的法定節假日,年三十到年初六,也就是到今天晚上的12時就結束了。明天未成年人就不能入內了。”
文化和旅游部近日印發《游戲游藝設備管理辦法》,對相關規定進行了重申。《辦法》明確,除國家法定節假日外,娛樂場所以及其他經營場所設置的電子游戲設備、游戲機等,不得向未成年人開放或者提供服務。
此外,《辦法》還鼓勵企業,充分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價值內涵,研發生產體現民族精神、內容健康向上,具有運動體驗、技能訓練、益智教育等功能的游戲設備。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對于未成年人玩游戲,沒有必要進行“一刀切”的限制。關鍵要看游戲內容是否健康,游戲時長是否合適:
“孩子在游戲中消遣調劑、勞逸結合這是沒有問題的,只要游戲本身內容健康、適合未成年。但如果長時間沉溺其中,可能會影響學習,影響身心健康,離開了游戲后,會覺得沒有其他的樂趣,甚至出現游戲沉迷。線下的游戲機房、活動室,也要制定相關的政策。這是從未成年人的健康發展,制定的規則。”
需要控制的,不止是線下的游戲機。中國青少年宮協會一項調研發現,近三成學齡前兒童每天使用網絡時間超過30分鐘,14歲青少年這個比例則達到60%。孩子長時間沉迷網絡游戲的現象越來越突出。北京某小學德育主任何斌深有感觸:
“很多孩子都是一個小時以上,特別是一些自制力比較差的孩子。經常會拖到很晚才開始寫作業。”
由于未成年人自控能力弱,加上游戲內容良莠不齊,對孩子身心健康造成影響。2018年,我國小學生近視比例已達45.7%,近視率仍持續走高;全球青少年過度依賴互聯網的比例達到6%,我國已接近10%。兒童教育專家孫云曉:
“兒童長大的過程是一個社會化的過程,沉迷于網絡游戲變得不能跟別人很好的交流,慢慢淡化這種需求,社會化程度嚴重降低。將來走上社會甚至會變成完全不能適應的人。甚至家庭個人生活都不能正常發展。”
每日22時后未成年禁玩網游 哪些防治沉迷措施最有效?
最近一段時間,我國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游戲的一系列措施手段再度升級,從線上到線下,進一步對未成年人接觸游戲的時間段、時長和游戲類型等,做出了詳細的規范。
本月初,國家新聞出版署就出臺了《關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的通知》,提出六方面舉措,包括每日22時到次日8時不得為未成年人提供游戲服務、不得為未滿8周歲的用戶提供游戲付費服務等嚴格要求。
不過,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的管理,準確判斷游戲用戶是否是未成年人,并且嚴格落實相關限制,才是規則發揮作用的前提。對于線下的娛樂場所,判斷未成年人身份的方式相對容易。熊丙奇認為,強化企業經營者的社會責任,至關重要:
“現在有很多經營性場所,本身就要做這個生意,想方設法繞過監管給孩子提供這些服務。可能在門口立個牌子,說禁止未成年人入內,還像模像樣的說,必須出具身份證。最后我們發現,檢驗未成年人身份的程序基本上都是形同虛設。必須要求嚴格執法,面對未成年人經營的場所,要履行社會責任。”
而對于線上的游戲,未成年人冒用家長賬號的情況屢見不鮮。對此,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提出,在開始游戲前進行面部識別,就可以解決這個難題。對此,國家新聞出版署出臺的《通知》中強調,所有網絡游戲用戶,都需要使用有效身份信息進行注冊。此外,相關部門正在建設統一的身份識別系統,方便游戲企業準確驗證未成年人的身份。
“整個互聯網平臺中建立防沉迷系統,都跟真實身份認證結合起來的。必須要把人、身份、行為,做一一對應的關系。不然的話隨便拿了別人一個手機注冊一個賬號,后面的這一切制度可能就沒有辦法保障。所以網絡實名制不是注冊的時候實名,而是每一次去玩游戲的時候,要建立起這個人和游戲行為之間的關系。”
此外,還應引導家長、學校等社會各界力量履行未成年人監護責任,幫助孩子培養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興趣愛好:
“他們沒有什么興趣愛好實際上是導致沉迷網絡的重要原因。父母跟孩子一起從事戶外活動、體育鍛煉,拓寬孩子視野,培養興趣。尤其引導孩子理性規劃業余時間,自主管理,即便離開家長的約束也能形成自主上網的習慣。” (記者 何源)
民法典總則編專設“監護”一節,修改后的未成年人保護法也明確了家庭監護職責、國家監護制度。檢察機關要把貫徹實施民法典與修改后的未成年人保護法有機貫通銜接,緊密結合持續落實“一號檢察建議”,更好促進未成年人保護綜合治理。
3歲“吃播”佩琪被父母喂到70斤、6歲小男孩望望在父親規劃下練習蒙眼走鋼絲……近段時間,“另類”未成年人主播屢被曝光,引發輿論熱議。
紀念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成立30周年暨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表彰大會17日至18日在京召開。關心下一代事業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大事業,關工委老同志也將在對法治理念的指引下,把新時代的“五老”精神踐行在實處。
根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發布的實時統計數據,截至北京時間今天(11月18日)上午10時25分,美國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數達到了11343509例,死亡病例升至248555例。央視記者 劉驍騫:美國新冠疫情一直有一個特點,就是病患呈現出年輕化的趨勢,除了大量的年輕人感染新冠之外,很多不滿18歲的未成年人也殃及其中。
修訂后的未成年人保護法(下稱未保法)第106條規定:“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受到侵犯,相關組織和個人未代為提起訴訟的,人民檢察院可以督促、支持其提起訴訟;涉及公共利益的,人民檢察院有權提起公益訴訟。
責編:舒穎
“不是什么法都能治國,不是什么法都能治好國;越是強調法治,越是要提高立法質量。新版《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一條提出,“促進未成年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等等,重新定義了未成年人的素質要求和培養目標。
10月17日,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版經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該法自2021年兒童節施行。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專門增設網絡保護章節,增加了對網絡游戲、直播、音視頻以及智能硬件等互聯網軟硬件產品的具體法律要求。
未成年人保護法是未成年人保護領域的綜合性法律,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增加、完善多項規定,著力解決社會關注的涉未成年人侵害問題,包括監護人監護不力、學生欺凌、性侵害未成年人、未成年人沉迷網絡等問題。
十五號主席令說,《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的決定》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于2020年10月17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