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7日17:21 來源:大象新聞
【編者按】
黃河文化源遠流長,永續不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要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我們只有高度重視黃河文化的保護和傳承,才能凝聚起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精神力量。繼續來看《黃河新時代》 系列報道第六集《文化聚力》。
在新中國70周年大型成就展上,二里頭遺址作為一項重大考古成果精彩亮相。而在其發現地河南洛陽,10月20日,遺址博物館正式開館,向觀眾掀開了夏朝都邑的神秘面紗。
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二里頭考古工作隊隊長許宏:“發現了中國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網,中間圍起來的中國最早的宮城,開了許多制度的先河,這是二里頭的重要地位”。
黃河流域是中華文化的搖籃,在黃河的上中下游,星羅棋布的留存著早期人類文明的遺跡。這些精美的陶器是世界彩陶藝術的頂峰之作,它們被大量發現于黃河上游的甘肅省臨洮縣馬家窯。這些彩陶燒制于距今4000-5000年。
“馬家窯類型主要是以大漩渦,漩渦紋水波紋為主,它表現水文化比較明顯,可以說馬家窯文化是黃河母親河孕育而成的典型文化。”甘肅省馬家窯文化研究會會長、馬家窯彩陶文化博物館館長王志安介紹。
臨黃河而知中國!距今180萬年前,我們的祖先就逐黃河而居。中華五千年文明史,其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有三千多年都在黃河流域。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王震中說:“這樣一個傳統文化的形成和凝固,主要在黃河流域,所以說黃河文化對我們今天講的文化自信,也起到一個追根溯源的作用”。
黃河文化不僅印刻在流域星羅棋布的遺存里,更深深融入億萬炎黃子孫的血脈中。
每年農歷三月三,海內外華人都不遠萬里齊聚河南新鄭黃帝故里,拜謁人文始祖軒轅黃帝。而每年的清明節,在陜西延安黃陵縣,公祭軒轅黃帝也是炎黃子孫的傳統盛事。在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新西蘭海外華人華僑近幾年也紛紛舉辦拜祖活動。
海外炎黃文化傳承基金會會長、海外炎黃子孫拜祖大典主席張麗莉說,“我們是炎黃子孫,我們有這個義務傳承中華文化”。
黃土地、黃皮膚、炎黃子孫,“同根同源”的民族心理,今天成為國人維系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文化支柱,也是海外華人華僑的精神寄托。
“這些文化已經沉淀在中華民族的血液中,是我們文明的根,民族的魂。”中央黨校社會和生態文明教研部教授張孝德說。
在黃河流域,古老的城市都寫滿著滄桑的記憶和不屈不撓的抗爭。歷史上,黃河三年兩決口,開封城多次遭受滅頂之災又就地重建,形成城摞城的歷史奇觀。而位于黃河中游的古城西安,是歷史上的兵家必爭之地,始建于隋朝的古城墻多次被戰火摧毀,又多次重建,形成了舉世聞名的西安18城門,這些古城的性格命運何其相似。
河南大學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 心教授艾少偉說,這體現了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豐富發展了黃河文化和中華文化。
上下五千年,黃河兩岸孕育出五彩繽紛的戲曲藝術,豫劇、秦腔、呂劇等深受人民喜愛。尤其是中原地區的豫劇,從白發蒼蒼的老人到四五歲的孩子,都能像模像樣的唱上幾句。
“從小就喜歡豫劇,生氣了干啥了,只要一聽到戲全忘完了。” 豫劇愛好者說。
在河南廣播電視臺《梨園春》的舞臺上,豫劇表演更常常贏得陣陣喝彩。
河南廣播電視臺衛星頻道監委會成員《梨園春》欄目總制片人龐曉戈:“在豫劇當中,有特別多像花木蘭,穆桂英,楊家將,岳飛,包青天等等忠肝義膽,家國情懷的大戲,它是豫劇的根也是豫劇的魂,就像滔滔奔騰的黃河水一樣,激蕩在河南人的心中”。
與豫劇大戲一樣,西北黃土高原上久唱不衰的走西口、信天游,都以蒼勁雄渾之勢,深得黃河風骨和氣質。這些文化元素與張騫出使西域等歷史故事,一同成為新時代講好黃河故事的載體、堅定文化自信的源泉。
1939年,侵華日軍鐵蹄肆虐中國,在革命圣地延安,詩人光未然和作曲家冼星海創作了氣勢磅礴的《黃河大合唱》,在民族危亡時刻奏響了時代最強音。
冼星海之女冼妮娜 :“毛主席高興地就連聲說了三個'好啊,好啊,好啊'。《黃河大合唱》里的《保衛黃河》就隨著散會的人流傳唱開了”。
從革命時期,到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再到中華民族邁向偉大復興的新時代,《黃河大合唱》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砥礪前行!
《黃河大合唱》中,黃河號子高亢激昂,催人奮進!
新時代爬坡過坎,更加需要團結協作。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時強調,要“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干大事的優越性,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尊重規律,更加注重保護和治理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為保護和治理黃河再出發吹響了號角。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擘畫的宏偉藍圖,唱響新時代黃河大合唱,中華民族必將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書寫更加輝煌的篇章!
奏響大合唱、建設幸福河,需要我們在保障黃河安瀾上持續發力,筑牢人民幸福的安全防線。奏響大合唱、建設幸福河,需要我們在弘揚黃河文化上用心用情,構筑人民幸福的精神家園。
河南廣播電視臺黨組成員、副臺長崔為兵,河南黃河河務局副局長姚自京,東方今報社社長胡楊,惠濟區區委常委、宣傳部長焦健等多位領導蒞臨現場,并共同開啟了儀式。啟動儀式結束后,采訪團將探訪黃河灘公園,見證黃河之美和生態保護成果;參觀黃河博物館,感受黃河文化獨有的魅力;
今年,中原文博會正式升級為省級展會,10月16日-19日,共有來自全國27個省區市的企業齊聚河南鶴壁,整個展會規模之大、規格之高、范圍之廣為歷年之最。來自青海、四川、河南等沿黃九省區的26家博物館帶來了各具特色的精美文創,在文博會上一同奏響“黃河大合唱”。
對黃河的治理保護已成為重大國家戰略,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的千秋大計。今天的黃河,歲歲安瀾,天高水闊,林草豐茂,沿岸百姓脫貧致富,早已沒有昔日“百里不見炊煙起,唯有黃沙撲空城”的景象。
9月25日,順著九曲黃河一路向南,“游山西·讀歷史”第二屆全國主流媒體山西行黃河線一行,走到了黃河岸邊,近距離感受氣勢壺口,任浪花飛濺,觸及大河之魂。壺口,正是黃河鏗鏘激越的心臟,是黃河澎湃不休的呼吸,是黃河永恒搏擊的脈動。
9月24日,黃河文化高層論壇在鄭州舉行。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考古學家劉慶柱,中國社科院榮譽學部委員、甲骨學家王宇信,分別以《黃河文化與中國不斷裂的文明史》《黃河文化與甲骨文》為題作主旨報告。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以來,提煉新時代黃河精神顯得尤為迫切。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在歷史進程中積累的強大正能量,如同黃注一樣充分爆發,形成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勢不可擋之力。
如果用數字表述 如果用歌聲表達 也是花兒,是二人臺,是船工號子 是豫劇、呂劇
做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工作,尤須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層層壓實責任,凝聚各方力量,埋頭苦干、真抓實干,推動黃河流域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千年沉淀的護河治河寶貴經驗,千年孕育的博大精深、雄渾厚重的黃河文化,澎湃著強大的精神動力,凝聚起磅礴的正能量。
9月7日至8日,中國黃河文化研究中心黃河論壇在武陟開壇,來自清華大學、沿黃省區的50余位專家學者與會研討。就要求我們必須重視做好黃河文化核心區文明起源研究,特別是早期中國研究、夏文化研究、甲骨文研究,溯源黃河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