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31日17:57 來源:金羊網
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2019)10月29日在上海召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向論壇致賀信中指出,科學技術是人類的偉大創造性活動,發展科學技術必須具有全球視野、把握時代脈搏。中國愿同世界各國一道加強科學研究,密切科研協作,推動科技進步,應對時代挑戰。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由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每年10月底,邀請一批諾貝爾獎、沃爾夫獎、拉斯克獎等全球頂尖科學獎項得主與中國兩院院士科學家、全球頂尖青年科學家共同討論人類當前與未來面臨的科技挑戰、人類命運的可持續發展等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學交流平臺。此次論壇以“科技,為了人類共同命運”為主題,再次向世界傳遞出科學是國際性、無國界的強烈信號。
在科技交流中推動基礎科學。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總源頭,具有探索性、不確定性,成效可能在數年甚至數十年后才產生。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在基礎研究領域,包括一些應用科技領域,要尊重科學研究靈感瞬間性、方式隨意性、路徑不確定性的特點,允許科學家自由暢想、大膽假設、認真求證。不要以出成果的名義干涉科學家的研究,不要用死板的制度約束科學家的研究活動。”可見,推動基礎科學需要長期穩定支持,需要通過全世界的思想和信息交流,如此才能凝聚起源源不斷的智力貢獻。
在科技交流中倡導國際合作。愛因斯坦在1948年普朗克紀念會上代表美國科學院表達的希望:“出于純粹的知識目的而進行的自由研究,不應該受任何阻撓和破壞。”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主席羅杰.科恩伯格在首屆論壇開幕上也強調:“科學是自由、開放和國際化的,我們中沒有人是獨自成功的,我們的成就都建立在彼此的成就之上。”眾所周知,疾病威脅、氣候變暖、環境污染等全球性問題,與每一個人都息息相關,哪個國家都不可能置身度外,每一個人都不可能獨善其身。基于此,推動基礎科學更好地解決這些問題。合作和開放是科技發展不可阻擋的潮流,才是科技事業發展的正道。
在科技交流中扶持青年成長。“科學無需敬老,年輕人應更自信。”在去年首屆論壇上,26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和8位著名學術獎項得主,攜手17位中國兩院院士、18位杰出青年科學家,共赴一場智慧盛宴;在本屆本論壇上,前輩青年對話——百余青年科學家、精英學府翹楚將與諾獎得主“面對面”,與現場的世界頂尖科學家交流碰撞、即時互動,這充分說明了青年成長對基礎科研的重要促進作用。培養一大批青年才俊和科技精英,不僅能夠促進青年學子保持對基礎科學的研究興趣,更是為推動基礎科學發展長盛不衰、后繼有人提供了不竭動力。
“中國將以更加開放的態度加強國際科技交流,依托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等平臺,推動中外科學家思想智慧和研究成果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只有把開放的“門”打得更開、把科技創新的“火”點得更旺、把包容的生態建得更好,讓世界各國關注共同命運,才能讓科技創新煥發出更加蓬勃的生機。(金羊網 文/安子州)
開幕式上,上海特別為全球頂尖科學家送來厚禮:建立世界頂尖科學家發展基金,基金會正式揭牌;世界頂尖科學家社區正式啟動,科學家可以正式入駐。” 習近平主席對“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的關心、支持,充分體現了中國政府對科學事業發展和科技合作創新的高度重視。
金秋時節,黃浦江畔迎來科學高峰的攀登者。即將開始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哈維·阿爾特、安德烈亞·蓋茲兩位新鮮出爐的2020年諾貝爾獎得主,將領銜論壇參會陣容。
作者:彼得·多爾蒂(著名醫學家和生物學家,199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1995年國際醫學界著名大獎拉斯克獎獲得者。新冠病毒致死率比SARS冠狀病毒以及中東呼吸綜合征冠狀病毒要低,但感染性極強,老年人免疫衰竭容易發展成重癥。
促進科學家與青年人之間的互動與交流是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的一個重要內容。1991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 厄溫·內爾:他們的研究非常多樣化,我剛剛在跟工程專業的學生聊天,他們探討的卻是抗真菌藥,非常有趣。
8月20日,一個晴朗的上午,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正式揭牌。8月20日,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揭牌儀式后,首批13家企業當場獲頒了營業執照,執照地址前綴正式更新為“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