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9日19:35 來源:人民網
急性腦血管病,又稱卒中,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中風”,是由于腦血管堵塞或破裂引起腦梗死或腦出血,從而導致的一種臨床急癥,是人類健康的重要殺手。
據統計,中國的腦血管病現患人數高居世界首位,腦血管病已經成為我國農村居民第二位、城市居民第三位死因。即使治療及時,患者也可能遺留嚴重的殘疾。
減少腦血管病危害的最好辦法就是預防腦血管病發生!幸運的是,腦血管病是一類可防可控的疾病。當前,已經有20多種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被識別。只要積極避免這些危險因素,適當改變一些生活方式和習慣,就可以做到"四兩撥千斤",將罹患腦血管病的風險降至最低。
科學預防妙方1 —— 遠離“三高”
在這些暗藏殺機的危險因素中,首當其沖的就是“三高”,即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糖尿病)。收縮壓每升高10 mmHg,腦血管病的發病風險就會增加30%。糖尿病和高膽固醇血癥同樣可顯著增加缺血性卒中及顱內出血的風險。
專家建議:40 歲以上男性和絕經后女性應每年檢查血壓、血脂、血糖,做到及早發現“三高”。健康生活方式是防治“三高”第一步,應貫穿每個人的一生。早期或輕度“三高”患者,可首先采用改變生活方式治療,戒煙、控制飲食、增加活動、減輕體重,效果仍不佳者,應加用長期藥物治療。
科學預防妙方2 —— 戒煙、戒酒
吸煙和飲酒是腦血管病的第二類重要危險因素。俗語說“煙酒不分家”,殊不知這一煙一酒竟能帶來這么大的危害!吸煙可使缺血性卒中的風險增加90%,使蛛網膜下腔出血的風險增加近2倍。被動吸煙同樣增加腦血管病的風險。同樣,過量飲酒也會大大增加腦血管病風險。
專家建議:吸煙者應戒煙,不吸煙者也應避免被動吸煙。至于飲酒方面,有一種流行的觀點認為適度飲酒可以養護血管,特別是紅酒,少酌有益健康。然而,目前還沒有充分證據表明少量飲酒可以預防腦血管病。2018年9月《柳葉刀》雜志發布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最安全的飲酒量是零!飲酒不能帶來任何健康獲益,反而是全球范圍內導致中青年(15~49歲)男性死亡的頭號殺手!因此,飲酒者應盡可能少飲酒或不飲酒,沒有飲酒習慣者更不要為了預防腦血管病而飲酒。
科學預防妙方3 —— 減重、多動
缺乏體育鍛煉及超重是腦血管疾病的第三類重要危險因素。研究表明,體質量指數(BMI)每增加一個單位,缺血性卒中風險增加6%,肥胖(特別是腹型肥胖)更是腦血管病發病的強烈預測因子。專
家建議:增加規律的日常身體活動,無論是與工作相關的還是休閑娛樂的身體活動,都可以降低腦血管病風險。身體活動對于心腦血管疾病等40多種慢性病都有益,其防治效果甚至可能優于藥物療效。
健康成人每周應至少有 3~4次、每次至少持續40分鐘的中等或以上強度的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騎自行車等 )。對于日常工作以靜坐為主的人群,建議每坐1小時就進行2~ 3分鐘的身體活動。超重者更應通過增加活動、控制飲食等措施減輕體重。
控制飲食方面,做到少吃鹽(每天不超過6 g)、多吃魚、多吃蔬菜水果,增加食用全谷、豆類、薯類和低脂奶制品,豐富膳食種類,減少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酸的攝入,能量攝入合理,規律飲食尤其是早餐。
如此看來,預防卒中,并不需要多少高精尖的技術與設備,在日常生活中,做到遠離“三高”、戒煙戒酒、減重多動,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就可以顯著降低腦血管病的發病風險,降服這只“猛虎”。
當然,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不止上述三類,一些已知疾病是可以顯著增加腦血管病風險的,例如,心房顫動和其它心臟病、頸動脈狹窄、代謝綜合征、睡眠呼吸暫停、偏頭痛,等等。這就需要我們重視定期體檢,發現相關問題后盡早就醫、規范治療。
對于正在使用口服避孕藥或正在接受絕經后激素治療的女性來說,也應該定期與醫生溝通,評估腦血管病的風險。
還有一些危險因素,譬如年齡、性別、種族、遺傳因素、出生時體重,是我們無法改變的,也不必強求,畢竟“長生不老”、“凍齡”都是傳說。
最后,預防卒中還要注意“量力而行”,過度鍛煉或過度飲食控制都是不可取的。要聽從醫生的科學指導,努力將可干預的危險因素控制住。要認識到“凡事無絕對”,防治腦血管病也要遵循“盡人事,聽天命”的客觀規律,一旦發生腦血管病,及時就診。
本文由北京協和醫院神經科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彭斌進行科學性把關。
今天(29日)是第14個“世界卒中日”。對于正在使用口服避孕藥或正在接受絕經后激素治療的女性來說,也應該定期與醫生溝通,評估腦血管病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