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7日19:13 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
圖為:2019年7月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北京出席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總結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
10月28日至31日,我們黨的一次重要會議——十九屆四中全會將召開。
會議召開前夕,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研究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
會議提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體目標:
到我們黨成立100年時,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顯成效;
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全面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鞏固、優越性充分展現。
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全黨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為推進這項重大戰略任務順利進行,會議還列出具體要求:
必須在黨中央統一領導下進行,科學謀劃、精心組織,遠近結合、整體推進。
各級黨委和政府以及各級領導干部要切實強化制度意識,帶頭維護制度權威,做制度執行的表率,帶動全黨全社會自覺尊崇制度、嚴格執行制度、堅決維護制度。
那么,如何更好地理解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可從習近平的一系列講話中探尋答案。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分別是什么?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國家制度和制度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國家治理體系是在黨領導下管理國家的制度體系,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各領域體制機制、法律法規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緊密相連、相互協調的國家制度;國家治理能力則是運用國家制度管理社會各方面事務的能力,包括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個方面。
——2013年11月12日,在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
為何要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真正實現社會和諧穩定、國家長治久安,還是要靠制度,靠我們在國家治理上的高超能力,靠高素質干部隊伍。我們要更好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必須從各個領域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2013年11月12日,在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
如何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要適應時代變化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就是要適應時代變化,既改革不適應實踐發展要求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又不斷構建新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學、更加完善,實現黨、國家、社會各項事務治理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
——2013年11月12日,在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
創新制度安排
我們要通過創新制度安排,努力克服人為因素造成的有違公平正義的現象,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
——2013年11月12日,在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
兩個堅守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大力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加快構建充分反映中國特色、民族特性、時代特征的價值體系。堅守我們的價值體系,堅守我們的核心價值觀,必須發揮文化的作用。
——2014年2月17日,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的講話
三個堅決
改革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我們必須堅定不移高舉改革旗幟,堅決沖破思想觀念束縛,堅決破除利益固化藩籬,堅決清除妨礙生產力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體制機制障礙,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2016年10月21日,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
我們整體性推進中央和地方各級各類機構改革,重構性健全黨的領導體系、政府治理體系、武裝力量體系、群團工作體系,系統性增強黨的領導力、政府執行力、武裝力量戰斗力、群團組織活力,適應新時代要求的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主體框架初步建立,為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了有力組織保障。
——2019年7月5日,在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總結會議上的講話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
聯播+11月30日至12月6日是第三個全國“憲法宣傳周”,也是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首次召開,習近平法治思想首次提出之后的首個國家憲法宣傳周。今年全國“憲法宣傳周”的主題為“深入學習宣傳習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弘揚憲法精神”。
憲法,如太陽一般耀眼,照射國家的每一處地方,保障著每一個公民的福祉權益。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所強調的,要把體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落實到全面依法治國各領域全過程。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強調:“全面依法治國是一個系統工程,要整體謀劃,更加注重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構建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要求把政府工作全面納入法治軌道,用法治給行政權力定規矩、劃界限,確保行政權力在法治框架內運行。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做出新的表述:“協調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這些目標中,“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主要講的是物質的現代化,“國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講的是制度的現代化。
在11月16日至17日召開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依法治國是一個系統工程,要整體謀劃,更加注重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國家治理體系的主體和內容,決定了政府治理體系是國家治理體系的具體目標和重要內容,完善政府治理體系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關鍵步驟和迫切需要。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是我國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上召開的具有全局性、歷史性意義的重要會議。當前,復雜的國內外環境對國家治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既要有效應對各種風險,又要增強國家治理的人民性、系統性和創新性。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是我國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上召開的具有全局性、歷史性意義的重要會議。當前,復雜的國內外環境對國家治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既要有效應對各種風險,又要增強國家治理的人民性、系統性和創新性。
十九屆五中全會閉幕不久,11月16日至17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期間,11月16日出版的第22期《求是》雜志,發表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積極作用》。
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11月16日至17日在北京召開。到2035年“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
“這與我國人口老齡化嚴峻形勢、與億萬老年人美好養老生活新期待、與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略要求相比很不適應。”在中國老齡協會政策研究部主任李志宏看來,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仍應堅持應對人口老齡化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堅持滿足老年人需求和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