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6日19:45 來源:四川在線-天府評論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大計。抗日戰爭年代,“黃河大合唱”響遍中華大地,激勵中華民族愛國豪情,打敗侵略者,取得抗戰偉大勝利。今天,新時代,我們依然要奏響“黃河大合唱”,凝聚偉大復興力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助力。
我們要用生態文明奏響“黃河大合唱”。 黃河流域構成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是連接青藏高原、黃土高原、華北平原的生態廊道,擁有三江源、祁連山等多個國家公園和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沿河兩岸分布有東平湖和烏梁素海等湖泊、濕地,河口三角洲濕地生物多樣。黃河流域自然景觀壯麗秀美,沙漠浩瀚,草原廣布,峽谷險峻,壺口瀑布更是氣勢恢宏。我們要珍惜寶貴的黃河資源,我們要呵護黃河對我們的恩賜,我們要用生態文明建設讓黃河更壯美。治理黃河,重在保護,要在治理。要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保障黃河長治久安,推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讓黃河成為精彩自然的美麗河,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用生態文明奏響“黃河大合唱”,讓這個大合唱釋放生態文明能量,為美麗中國夢添彩。
我們要用黃河經濟奏響“黃河大合唱”。 黃淮海平原、汾渭平原、河套灌區是農產品主產區,糧食和肉類產量占全國三分之一左右。黃河流域又被稱為“能源流域”,煤炭、石油、天然氣和有色金屬資源豐富,煤炭儲量占全國一半以上,是我國重要的能源、化工、原材料和基礎工業基地。黃河經濟在中國經濟發展中舉足輕重,黃河經濟要進入到高質量發展時代,沿黃河各地區要從實際出發,宜水則水、宜山則山,宜糧則糧、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積極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為“江河經濟”走出一條新路。用黃河經濟奏響“黃河大合唱”,讓這個大合唱釋放綠色發展能量,為瑰麗中國夢助力。
我們要用黃河文化奏響“黃河大合唱”。 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在我國五千多年文明史上,黃河流域有三千多年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孕育了河湟文化、河洛文化、關中文化、齊魯文化等,誕生了“四大發明”和《詩經》《老子》《史記》等經典著作。這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資源,我們要保護傳承好黃河文化,守好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要發展好黃河文化,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講好新時代“黃河故事”。用黃河文化奏響“黃河大合唱”,讓這個大合唱孕育精神滋養,為壯麗中國夢加油。
奏響新時代“黃河大合唱”,我們要人人努力;凝聚偉大復興力量,我們要人人奮斗。我們堅信,新時代奏響的“黃河大合唱”必然更加嘹亮,更加雄渾,更加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磅礴力量。(作者系天府評論新聞觀察員)
奏響大合唱、建設幸福河,需要我們在保障黃河安瀾上持續發力,筑牢人民幸福的安全防線。奏響大合唱、建設幸福河,需要我們在弘揚黃河文化上用心用情,構筑人民幸福的精神家園。
河南廣播電視臺黨組成員、副臺長崔為兵,河南黃河河務局副局長姚自京,東方今報社社長胡楊,惠濟區區委常委、宣傳部長焦健等多位領導蒞臨現場,并共同開啟了儀式。啟動儀式結束后,采訪團將探訪黃河灘公園,見證黃河之美和生態保護成果;參觀黃河博物館,感受黃河文化獨有的魅力;
今年,中原文博會正式升級為省級展會,10月16日-19日,共有來自全國27個省區市的企業齊聚河南鶴壁,整個展會規模之大、規格之高、范圍之廣為歷年之最。來自青海、四川、河南等沿黃九省區的26家博物館帶來了各具特色的精美文創,在文博會上一同奏響“黃河大合唱”。
對黃河的治理保護已成為重大國家戰略,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的千秋大計。今天的黃河,歲歲安瀾,天高水闊,林草豐茂,沿岸百姓脫貧致富,早已沒有昔日“百里不見炊煙起,唯有黃沙撲空城”的景象。
9月25日,順著九曲黃河一路向南,“游山西·讀歷史”第二屆全國主流媒體山西行黃河線一行,走到了黃河岸邊,近距離感受氣勢壺口,任浪花飛濺,觸及大河之魂。壺口,正是黃河鏗鏘激越的心臟,是黃河澎湃不休的呼吸,是黃河永恒搏擊的脈動。
9月24日,黃河文化高層論壇在鄭州舉行。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考古學家劉慶柱,中國社科院榮譽學部委員、甲骨學家王宇信,分別以《黃河文化與中國不斷裂的文明史》《黃河文化與甲骨文》為題作主旨報告。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以來,提煉新時代黃河精神顯得尤為迫切。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在歷史進程中積累的強大正能量,如同黃注一樣充分爆發,形成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勢不可擋之力。
如果用數字表述 如果用歌聲表達 也是花兒,是二人臺,是船工號子 是豫劇、呂劇
做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工作,尤須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層層壓實責任,凝聚各方力量,埋頭苦干、真抓實干,推動黃河流域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千年沉淀的護河治河寶貴經驗,千年孕育的博大精深、雄渾厚重的黃河文化,澎湃著強大的精神動力,凝聚起磅礴的正能量。
9月7日至8日,中國黃河文化研究中心黃河論壇在武陟開壇,來自清華大學、沿黃省區的50余位專家學者與會研討。就要求我們必須重視做好黃河文化核心區文明起源研究,特別是早期中國研究、夏文化研究、甲骨文研究,溯源黃河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