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6日19:26 來源:中國日報網
新華社武漢10月16日電(記者劉濟美、廖君)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火炬傳遞活動16日在本屆軍運會承辦城市武漢舉行。共有100名來自武漢和軍隊的火炬手參與了火炬傳遞。這是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火炬傳遞活動的終點站。
10月16日,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火炬傳遞活動在武漢東湖綠道舉行。這是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火炬傳遞活動現場(10月16日攝)。 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8時,火炬傳遞儀式在武漢中心城區的東湖綠道上正式啟動。在1300余名軍民的見證下,圣火護衛手持火種入場,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組委會副主席黎火輝點燃點火棒,湖北省人民政府省長王曉東接過點火棒點燃圣火盆。國際軍事體育理事會主席赫爾維·皮奇里洛點燃第一支火炬,湖北省委書記蔣超良從赫爾維·皮奇里洛手中接過火炬,交給第一棒火炬手、奧運冠軍廖輝。廖輝是八一隊運動員,曾在69公斤級舉重中多次打破全國和世界紀錄,曾獲得奧運會該級別獎牌。
10月16日,國際軍事體育理事會主席赫爾維·皮奇里洛(左)點燃第一支火炬。當日,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火炬傳遞活動在武漢東湖綠道舉行。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2015年5月,國際軍體理事會代表大會一致通過將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承辦權授予中國。當年10月,在韓國聞慶舉行的第六屆軍運會閉幕式上,中國代表團接過會旗與火種,標志著這項軍事體育盛會進入“中國時間”。
參加武漢站火炬傳遞的100名火炬手由先進典型和國際友人組成,他們當中既有奧運冠軍,也有本屆軍運會參賽選手;既有創新發展中的科技尖兵,也有在專項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著名專家;既有“道德模范”,也有“最美軍嫂”;既有駐軍部隊官兵,也有來自國際軍事體育成員國的外籍人士。
10月16日,第一名火炬手廖輝在傳遞火炬。當日,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火炬傳遞活動在武漢東湖綠道舉行。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第98棒火炬手馬旭今年86歲,她長期從事軍隊醫療衛生工作,是“中國第一代女空降兵”,2018年她將畢生積蓄的1000萬元無償捐給家鄉,用于教育文化事業,她也是這次火炬傳遞中年齡最大的火炬手。最后一棒火炬手張文秀,曾3次參加奧運會,4次參加世界田徑錦標賽,在女子鏈球項目中多次奪得獎牌。
9時30分,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火炬傳遞活動圓滿結束,圣火護衛將火種引回火種燈。18日,軍運圣火將在開幕式上點燃,屆時全世界的目光都將聚焦武漢,共同見證激動人心的歷史時刻。(完)
上午8時許,第一支火炬從熊熊燃燒的圣火盤中點燃,被交給了第一名火炬手廖輝,隨后開始了100棒的傳遞。第100位火炬手、田徑世界冠軍張文秀,手持火炬跑到終點處東湖楚城,結束了武漢站的傳遞。
從人民軍隊誕生地“英雄城”南昌采集的“星星之火”,到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承辦城市武漢的“江城閃耀”;完成火炬傳遞任務后,張勇說:“中國軍人必將用實際行動,履行中國軍隊維護世界和平的莊嚴承諾。
屆世界軍人運動會軍營火炬傳遞,21日在海軍“和平方舟”醫院船靠泊浙江舟山某軍港舉行。新華社發 本屆軍運會火炬名為“和平榮光”,總長700毫米,重量780克,整體外觀為三角造型,頂部由三團火焰緊靠相融而成。
9月7日,是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火炬傳遞”日。為確保活動期間線路及中心現場周邊交通秩序良好,鄭州交警六大隊黨員突擊隊凌晨3:00全體隊員齊上陣,提前到崗開展道路交通安全保衛工作,在崗的所有執勤民警、 輔警警容嚴整、精神飽滿、手勢規范,對車輛進行有效分流疏導,對交通管制區域進行有效管控。
?今天,第11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火炬實地傳遞在河南鄭州舉行,56個民族代表和67位各界火炬手,將象征著民族團結友誼的圣火交替傳遞。本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將于9月8日在鄭州開幕。
9月7日早上8:00,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城市火炬傳遞儀式在鄭州舉行,56名民族代表火炬手和67名各行各業杰出代表火炬手齊聚一堂,用矯健的步伐和飽滿的熱情參與了本次城市火炬傳遞。
9月7日上午8時,鄭州市如意湖廣場天朗氣清,湖面波光瀲滟,千人齊唱《愛我中華》的歌聲在空中回蕩,民族團結喜慶的氛圍愈發濃郁,火炬起跑儀式正在進行。
56根線條一齊向上,象征56個民族緊密團結心向黨,寓意56個民族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表達新時代各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之心;出火口形似含苞待放的鄭州市花月季,象征鄭州城市發展四季紅火,體現本屆全國民族運動會活動和賽事紅紅火火、圓滿舉辦的美好寓意。
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火炬傳遞于9月7日在如意湖廣場至二七廣場進行,火炬手共123棒,其中56個民族代表與各界火炬手交替傳遞,每棒火炬手傳遞距離約為70米。寓意56個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密團結在黨中央周圍,共祝新中國成立70華誕,攜手奮進新時代,同心共筑中國夢。
火炬傳遞是運動會的重要環節,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火炬城市實地傳遞活動于9月7日上午在鄭州開啟,并將在9月8日晚的開幕式上點燃主火炬塔。據悉,此次火炬城市實地傳遞線路全長8.7公里,共有123棒火炬手傳遞,其中,89歲抗戰老兵張利修擔任第一棒火炬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