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08日22:05 來源:光明日報
庫爾班·尼亞孜 新華社發
【最美奮斗者】
9月27日上午,在北京召開的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來自新疆阿克蘇地區烏什縣前進鎮國家通用語言小學校長庫爾班·尼亞孜代表獲獎人員發言。他講得最多的,是怎么讓更多的孩子傳承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文化上認同的事。
說起自己強調文化認同的事,庫爾班·尼亞孜笑著說:“這幾年來,我一直在講文化認同的事。去年以來,我在多地開展調研時,很多學生家長都向我表達了同樣的愿望——增加鄉村學校高水平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老師數量。這讓我非常高興。這表明,教育的重要性已經得到家長的認可,他們從內心認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迫切想要提升孩子們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水平。”
今年新學期開學第一天,在前進鎮國家通用語言小學里,600人同時表演的陜北大秧歌,拉開了新學期的序幕。暑假里,庫爾班·尼亞孜請來專業的舞蹈老師,教孩子們扭秧歌、舞龍、趕毛驢、跳陜北大秧歌。不知從何時起,這堂特殊的“開學第一課”已經成為該校的一項辦學特色。
六年級的努爾夏提·阿里木站在第一排,手持紅色的油紙傘,隨著音樂聲伸展四肢,賣力地跳著。偶爾,所有的孩子們跟著歌曲里的節奏齊聲吆喝。600雙腳踏在地上,揚起的塵土仿佛讓人看到黃土高原上頭戴白羊肚巾,扭著大秧歌的陜北漢子。
“我家在前進鎮,從學前班開始在這里上學,明年就要畢業了。我想考內初班、內高班,像穆薩·圖爾貢哥哥一樣上清華大學。”努爾夏提·阿里木說。
“今后,國家通用語言小學常設班級將不再有學前班,因為現在烏什縣,阿克蘇地區乃至整個南疆,從幼兒園開始普及的國家通用語言教育已經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很多一年級新生用國家通用語言交流完全沒有問題。我們要在教學質量上有所突破,在教學模式上有所創新,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方面,讓更多的孩子和家長入腦入心、入骨入血。”庫爾班·尼亞孜說。
2003年,庫爾班·尼亞孜在家鄉創辦了這所國家通用語言小學,讓邊遠鄉村的維吾爾族學生接受中國傳統文化熏陶,從小在孩子心中種下民族團結的種子,引導他們增強國家認同,走向包容多元的未來。16年風風雨雨,他“讓孩子們接受最好的教育,擁有更好的人生”的辦學初衷矢志不渝,2300余名少數民族學生因此改變命運。國家通用語言小學的教育成果贏得了當地家長們的認同,每到開學季,不僅是烏什縣,就連阿克蘇市的很多家長都慕名前來,希望孩子能從這里開始,走向更加廣闊的人生舞臺。
“教育的發展必須要適應老百姓的需求。過去,老百姓覺得孩子上過學就行了。現在,他們的思想觀念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轉變,開始重視教育,并希望通過接受更好的教育,改變孩子的命運。”庫爾班·尼亞孜說,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他的思路、目標和方向都必須向前一步,今后,他將致力于縮小內地和新疆孩子文化知識的差距,用好先進的教學設備,引入先進的教學和管理理念,讓國家通用語言小學的孩子和內地的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線,同堂上課,共同進步。
為了這個目標,國家通用語言小學打破了以往“來者不拒”的招聘方式,通過競聘上崗,吸納了18名新教師,并計劃從內地高薪聘請政教處和教務處主任,抓好德育教育,提升教學質量。今年,該校常設班級14個,由28個教師授課。
如今,在學校里,班級、宿舍、走廊都安裝了電視機和廣播,成為校園一景。“走一條文化融合之路,這是我的長期奮斗目標。中華文化的生命力很頑強,基因很強大,語言必須跟著文化走,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讓孩子們不能忘本。從娃娃抓起,牢固樹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我們要給孩子們營造一種文化無處不在的氛圍,讓優秀文化滲透到他們的骨血里。”庫爾班·尼亞孜說。
(本報記者 王瑟)
2017年底,一檔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一夜之間火了起來。新華社發 “在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形成了偉大民族精神和優秀傳統文化,這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長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習近平總書記向“共和國勛章”獲得者鐘南山(前排右二),“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張伯禮(前排左二)、張定宇(前排右一)、陳薇(前排左一)頒授勛章獎章。
追夢新時代,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揚光大,必須做好“傳承”“創新”“交流”三篇文章。“互聯網+”時代,借助網絡、手機等載體對鄉賢文化、村規校訓、優秀家風、傳統民俗等進行創造性轉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揚光大的動能將更加強勁。
新華社北京11月30日電 12月1日出版的第23期《求是》雜志將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更好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目標任務。華夏大地上,綿延五千多年而歷久彌新的中華文明,蘊藏著令人驚嘆的燦爛成就,積淀著中華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
山東是儒家文化的發源地,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國家至上的大局意識、公而忘私的高尚境界、同舟共濟的美好品質,成為一代代齊魯兒女的人生追求。中幾友好醫院院長桑迪感謝中國政府和人民為幾內亞防控疫情提供無私援助,期待學習借鑒中方抗疫經驗。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目標任務。華夏大地上,綿延五千多年而歷久彌新的中華文明,蘊藏著令人驚嘆的燦爛成就,積淀著中華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
習近平: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只要不斷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始終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我們就一定能夠建設好全國各族人民的精神家園,筑牢中華兒女團結奮進、一往無前的思想基礎。
偉大抗疫精神,同中華民族長期形成的特質稟賦和文化基因一脈相承,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的傳承和發展,是中國精神的生動詮釋,豐富了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內涵。
”這里所說的重要經驗和深刻啟示,包括對中國抗疫的社會根基與文化底蘊的深化認識。我們經受住疫情考驗,步入統籌推進常態化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軌道,獨特的制度優勢是堅強支撐和堅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