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9月25日17:36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今天的《共和國不會忘記》系列報道,介紹共和國勛章獲得者屠呦呦。她60多年致力于中醫藥研究實踐,帶領團隊攻堅克難,研究發現了青蒿素,攻克了一個世界性的健康難題,挽救了數百萬瘧疾患者的生命,讓來自中藥青蒿的青蒿素成為中國送給世界的一個禮物。
今年8月,在北京大興舉行了中國中醫科學院青蒿素研究中心奠基儀式。在最終的設計方案中,研究中心白色的主樓像一棵生機勃勃的青蒿。這種挽救了數百萬人生命的植物,隨著2015年諾貝爾獎頒獎典禮向全世界轉播,而成為名揚世界的“中國神草”。當中國科學家屠呦呦穿著印有青蒿圖案的套裙站上領獎臺時,世界知道了這位中醫藥科研工作者以及中國為人類健康所作出的貢獻。
20世紀60年代初,全球瘧疾疫情難以控制。1969年1月,39歲的屠呦呦接受了國家“523”抗瘧藥物研究的艱巨任務,被任命為中醫研究院中藥抗瘧科研組組長。
屠呦呦從文獻研究入手,編撰了載有640種藥物的《瘧疾單秘驗方集》,并先后進行300余次篩選實驗,確定了以中藥青蒿為主的研究方向。功夫不負有心人,項目組終于得到了對瘧疾抑制率達到100%的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這是青蒿素發現史中最為關鍵的一步。
為了能盡快把乙醚中性提取物拿到當時國內的瘧疾疫區試用,屠呦呦和研究組的成員甚至在北京充當了第一批志愿者“以身試藥”。
一心撲在“青蒿”研究上的屠呦呦,對于家庭卻是充滿了愧疚。大女兒4歲的時候就被送到托兒所全托,尚在襁褓中的小女兒則被直接送回了寧波老家。
20年來,青蒿素——這個中國送給世界的禮物走向國際抗瘧臨床,并成為全球抗瘧的一線藥物。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2000年至2015年期間,全球瘧疾發病率下降了37%;瘧疾患者的死亡率下降了60%,全球共挽救了620萬人生命。2015年,屠呦呦因發現抗瘧新療法而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的中國本土科學家及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
這位已經譽滿全球的科學家,沒有停下攀登的腳步。直到今天,年近九旬的屠呦呦還在抗瘧領域攻堅克難,針對青蒿素在大湄公河次區域等地出現的“抗藥性”難題,她帶領科研團隊在“青蒿素抗瘧機理研究”“抗藥性成因”等層面不斷產生新進展,提出新的治療應對方案:一是適當延長用藥時間,由三天療法增至五天或七天療法;二是更換青蒿素聯合療法中已產生抗藥性的輔助藥物,以增強療效。為了擴大青蒿素的適應癥,在“青蒿素抗藥性”研究獲新進展的同時,她還帶領團隊發現,雙氫青蒿素對治療具有高變異性的紅斑狼瘡效果獨特。為中醫藥事業培養更多的后繼人才,成為她90歲以后的新目標。(央視記者 陳杰 白央 錚錚 李斌 郝明哲)
在我國黃海前哨,有一座叫做開山島的小島。今天(4日)的《共和國不會忘記》系列報道,我們來認識這樣一位一生做一事的守島人、“人民楷模”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王繼才。
為表達全國各族人民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國務院4月3日發布公告,決定2020年4月4日舉行全國性哀悼活動。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人民楷模”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 朱彥夫:疼得很我才知道自己活著,只要活著就好辦,我自己只要活著,有生命我就能干。“人民楷模”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 朱彥夫:祝福祖國永遠富強。
9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頒授儀式在這里隆重舉行。授勛儀式前,習近平和獲獎者們一同進入會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頒授儀式上,習近平說:“英雄模范們用行動再次證明,偉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偉大。
1964年,布茹瑪汗·毛勒朵與丈夫第一次來到吉根鄉的冬古拉瑪山口,成為了第一批護邊員。“人民楷模”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 布茹瑪汗·毛勒朵:壞人看到“中國石”知道是中國的領土就會害怕,所以我才刻寫。
9月29日上午,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頒授儀式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今天我們以最高規格褒獎英雄模范,就是要弘揚他們身上展現的忠誠、執著、樸實的鮮明品格。
光輝榜樣,照亮民族復興征程 9月29日上午,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親自為他們頒授勛章。“崇尚英雄才會產生英雄,爭做英雄才能英雄輩出。”
把人文關懷注入語文課堂,讓課程成為德育教育的載體,從1951年起,于漪就嘗試讓語文課充滿溫度。到去年為止,這位耄耋老人已經連續八年擔任上海市語文學科德育實訓基地的主持人,每月一次8個小時的活動,她一場不落。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系列報道《共和國不會忘記》今天(9月25日)為您介紹“共和國勛章獲得者”——袁隆平。他一生致力于雜交水稻
今天的《共和國不會忘記》系列報道,將為您介紹的這位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一位今年已經91歲高齡的戰斗老英雄。共和國勛章獲得者 李延年:當時是我說了算,你們說了不算數(笑著說的) 就是這樣子,這是上級的命令,一定要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