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9月18日20:48 來源:光明網-時評頻道
作者:李澍
碌曲,隸屬于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在藏語中意為“洮河”,足見水資源之豐富。洮河及其支流遍及碌曲全縣,得益于河水灌溉,碌曲形成了39.4萬公頃的草場,在這里生活的人們大多都從事著與放牧有關的工作。
近年來,作為國家58個集中連片貧困縣之一的碌曲不斷創新工作方法,堅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牧民們的生活隨之大為改善。
過上“風吹不到、雨打不著”的好日子
逐水草而居是牧民們千百年來的生活習慣,也是郎木寺鎮波海村村民甲央西拉曾經的生活方式。牧區偏遠,看病、與外界溝通、兩個孩子的上學等等都是困擾他的問題。
“甲央西拉”們的難題,也是碌曲當地政府關心的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碌曲在牧民定居點建設、人畜飲水工程、鄉村道路建設等方面持續進行大量工作,波海村也建起了整潔的房屋,道路、水電、網絡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2018年秋,甲央西拉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住進了新房,過上了“風吹不到、雨打不著”的好日子。
甲央西拉站在新房前(光明網記者張雯/攝)
定居后的甲央西拉生活也發生了不小變化,出行、通訊、看病、孩子上學等等都更加方便,村子里有工程開展的時候他也會去幫工,賺取一些額外收入。但更重要的是,定居下來后,雖然他還會去放牧,但心里多了村子里的這個家,多了一個“錨”、一份牽掛。在采訪最后,甲央西拉談及自己的兩個孩子,他充滿憧憬,“只要孩子們爭氣,我就一直供他們上學,上大學,傾盡我的全力。”
因地制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坐落在碌曲草原腹地的尕秀村,是高原生態與草原風光完美結合的一塊瑰寶。近年來,伴隨著牧民定居點建設、異地搬遷項目等工程建設,尕秀村的基礎設施條件的得到了整體提升。碌曲縣更是積極響應州委州政府“搶占綠色崛起制高點,打造環境革命升級版”的號召,按照尕秀村的區域特點、發展水平、基礎條件等因地制宜,推動生態旅游發展,給這里的人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實惠。
達知加是一位牧民,而現在他還有另一個身份,就是尕秀村一家“藏家樂”的經營者。2017年起,他就把重心放在了經營自己的“藏家樂”上,每年單以此能獲得兩萬多的收入,“比放牧要多”。
尕秀村景色(光明網記者張雯/攝)
牧民們生活的變化,反映著碌曲脫貧攻堅的決心與成效,也預示著人們未來的生活會越來越好。
(光明網記者李澍采訪整理)
初秋的碌曲,是一幅美麗靜謐的油畫:金黃色的草原顯得格外平靜溫和,悠閑的牛羊和歡快的馬兒在草原上撒歡,似乎在向來自遠方的客人發出呼喚……位于碌曲縣西倉鄉的則岔國家自然保護區,有一個美麗純樸的鄉村——貢去乎村。
碌曲是藏語“洮河”之意,洮河發源于碌曲縣西南傾山和其支脈李恰如山南麓的代富桑草原。2012年以來,碌曲傾力打造“鍋莊”旅游文化品牌,已成功舉辦了七屆鍋莊舞展演,使“鍋莊”這一古老的舞蹈煥發出了新的生命力。
9月17日上午,“脫貧攻堅地方行”——看甘肅線下走訪活動首站走進碌曲縣 甘肅受歷史、自然、地理等因素影響,貧困面積大、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在全國都是典型。”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時提出了深化脫貧攻堅、堅決攻克最后的貧困堡壘的要求,這一重要指示催人奮進,更吹響全省高質量脫貧攻堅的沖鋒號角。
9月17日,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隨“脫貧攻堅地方行”看甘肅線下走訪活動采訪團來到甘南州碌曲縣。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梁木 攝 波海村目前共有291戶,117戶是建檔立卡易地搬遷戶,其中有59戶曾經是像羅藏貢去乎這樣的無房戶。
9月17日,由中央網信辦網絡評論工作局、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主辦,甘肅省委網信辦承辦,中國甘肅網、甘南州委網信辦、臨夏州委網信辦協辦的“脫貧攻堅地方行”——看甘肅線下走訪活動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縣正式啟動。
“窮根”找到了,通過易地搬遷讓交通閉塞的村民從草原深處搬出來,再通過發展產業讓大家致富成為必然選擇。據介紹,波海村易地搬遷主要有兩種戶型供村民選擇,3人以下為76㎡,3人以上為99.05㎡,完全可以滿足居住需要。
尕海湖位于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縣境內,是青藏高原東端的高原濕地,黃河上游重要水源補給區之一。由于近年來降水量較大及整體生態環境保持較好,尕海湖水域面積持續擴大,目前已達2700公頃。新華社記者 馬寧 攝 7月29日無人機拍攝的尕海湖湖畔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