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9月14日16:39 來源:央廣軍事
央廣網9月13日消息(彭云杰 郭帥飛 楊昌唐)一聲聲軍號,吹出了新時代官兵的忠誠與擔當,吹燃了新時代官兵的血性與膽魄。近日,南部戰區陸軍邊防某旅第一期司號員集訓圓滿結束,學員們完成了從“小白”到真正司號員的完美蛻變。
后臺“列隊”的軍號
面對繁雜的教學工作以及學員零基礎的現實問題,集訓前期,隊長就制定了嚴密的訓練計劃,集訓期間共設有軍樂與司號歷史、法規常識、樂理知識、吹奏技能、軍樂管樂欣賞、司號教學法等10余個課目,采取理論授課、實踐操作,考核驗收等步驟,做到對每一名學員負責,保證每一名學員學精學細。
“小白”書寫“新”篇章
“氣息吸到腹部,不可用‘胸腔’呼吸……”隊長理論授課時,中士曹祥認真的記著課堂筆記。“隊長教的、自己琢磨的、不明白的,訓練時指出的問題、產生的原因、解決的方法,我全記在本子里。”曹祥說。
鼓鼓腮幫子,吹出最強音
走進訓練場,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黃銅色的軍號以及學員們因為吹奏而高高鼓起的腮幫,再看他們那挺拔的身姿、堅毅的眼神,無一不在彰顯著新時代中國軍人的風采。
下士余飛最擅長的是薩克斯演奏,“本以為能吹好薩克斯,小號學起來就會很快。而這些卻都是自己的臆想。”剛開始練習吹奏,余飛就在嘴形上遇上了麻煩。
分組訓練時的激情澎湃
正確的嘴形是吹好軍號的第一步。學員們手中拿著號嘴,不時的放在嘴上。利用嘴唇的震動將號嘴吹響,每次保持15—20分鐘的訓練時間(俗稱“叼號嘴”),這也是快速固定嘴形、鍛煉唇尖肌肉控制力的一種方法。
“20分鐘的叼號嘴練習導致嘴角酸麻,連說話都是難受的。”下士劉金委笑著說。除了叼號嘴練習,學員還被要求對著大樹吹氣,想象著要把大樹吹倒的場景。“吹奏過程中,隊長和教員一個一個的查看我們的嘴型是否正確。”
“似火的驕陽炙烤著大地。學員們每天重復著‘嗦、哆、咪、嗦’四個自然泛音的過程,嘴唇腫了消、消了腫,人曬黑了一圈,皮也脫了一層,但他們依舊頭頂烈日拼盡全力,讓‘不可能’變成‘可能’。”列兵熊進深有體會。
“器”宇軒昂顯擔當
熊進總是在其他學員午休后找一個偏僻空曠的地方“加班”,午后的陽光火辣辣的透過樹葉打在他的臉上。“自己基礎差底子薄,多加練習才能迎頭趕上;這時練習,人少空曠,可以清晰地聽見自己吹的節奏和號譜,能夠及時發現錯誤并改正。唯一不好的就是太陽大,天氣熱,嘴唇上磨起的水泡,火辣辣地疼。”熊進說到。
“第一周基礎理論,第二周吹響,第三周吹幾個譜......”六周的集訓時間被精確切分、標記到每天每時每刻。從一開始的數著指頭過日子到現在的爭分奪秒。剛開始的集訓生活讓周鵬以日為年,然而到了即將結業的時候,又覺得培訓時間一晃而過。
吹響強軍號角站排頭
檢閱臺下,集合號聲響起,氣質昂揚的司號員迅速帶著“裝備”整整齊齊列隊,一個個挺拔的身姿,動作整齊而又嫻熟,司號員們抬頭挺胸,左手叉腰,右手拿起軍號,用他們那強勁有力的嗓子吹響手中的軍號;整齊響亮的軍號聲、號管上迎風飄舞的紅綢,完美地向領導和戰友們展示了六周的集訓成果。匯報表演完畢,檢閱臺下掌聲雷動,經久不息。
課余輔導訓練
在這短短六周的集訓時間里,司號員深知了軍號在戰場上的重要意義,在新時代強軍路上,它將喚醒蟄伏在軍人骨子里的血氣、斗志,強化軍人的號令意識、推進部隊正規化建設、提振軍心士氣,點燃官兵們的戰斗豪情。
軍號就是命令,軍號就是枕戈待旦。軍號再次在軍營中響起,不僅僅喚起了軍人強烈的情感共鳴,更是紅色精神的傳承,更是新時代的強軍誓言。
在抗美援朝戰爭第三次戰役的釜谷里戰斗中,有這樣一把“神號”,硬是把英國兵嚇跑了。英軍不甘心失去這塊要地,在坦克和炮火的支援下,分多路向立足未穩的7連發起沖擊,企圖奪回南山陣地。
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陳列著一把軍號。” 拿著連長交給自己的駁殼槍,鄭起滿懷怒火和力量大聲喊:“全連同志,聽我指揮,守住陣地,打退敵人。
” 在中國作協機關,有同事說:“走進蔣巍的辦公室,聽他噼里啪啦敲擊鍵盤就像彈鋼琴,你能聽出他的激情和思考。” 這分別是文章《響徹一生的軍號》的開頭與結尾,來自蔣巍的《國家溫度》一書。
沒有人會預見,這次會議將改變中國的前途和命運,以致影響未來世界的格局和進程。過去、現在和將來都將證明,軍隊聽黨指揮,既是黨之
11月23日,第3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頒獎典禮在福建廈門舉行。當日,第3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頒獎典禮在福建廈門舉行。當日,第3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頒獎典禮在福建廈門舉行。當日,第3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頒獎典禮在福建廈門舉行。
據介紹,2019年,中國電影人推出了一系列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精品力作。獲得推介的還有追尋紅色足跡的電影《決勝時刻》《古田軍號》《紅星照耀中國》,以及塑造當代英雄群像的電影《烈火英雄》。
7月19日,再走長征路第39天,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長征路萬里行”移動報道團隊從重慶轉戰到了云南尋甸,一起打開紅軍長征的云南記憶。和氣、守信,是朱澤順奶奶對紅軍的第一印象,就在還炊具的當天下午,一個受傷的小紅軍突然跑到家里。
7月19日,再走長征路第39天,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長征路萬里行”移動報道團隊從重慶轉戰到了云南尋甸,一起打開紅軍長征的云南記憶。和氣、守信,是朱澤順奶奶對紅軍的第一印象,就在還炊具的當天下午,一個受傷的小紅軍突然跑到家里。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長征先遣隊紅六軍團行進到貴州石阡,一場悲壯的戰斗在困牛山打響。戰士們砸爛了手里的刀槍,義無反顧跳下了山崖,用他們寶貴的生命,換來了8天后軍團主力的成功會師,也譜寫下長征中驚天動地的英雄壯舉。
1974年,由于連日大雨,羅廣茂重新修繕院中谷倉,在谷倉底板上,意外發現一塊被油紙布層層包裹的東西。令人驚喜的是,寧化師范附小的老師巫朝良與學生一起,吹奏了起床號、集合號等指令,為記者重現了這本舊號譜里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