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9月06日09:11 來源:新華社
無人機拍攝的鄭東新區夜景 新華社發
新華社電(新華社記者 李亞楠 牛少杰) 這是一幅畫卷,56枝鮮花花團錦簇活色生香;這是一部史詩,56個篇章一脈相承氣貫長虹;這是一曲琴譜,56個音符同頻共振宛轉悠揚,奏響民族團結樂章。
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將于9月8日至16日在鄭州舉行,56個民族7009名運動員如約而至,本屆運動會共包括17項競賽和194個表演項目。四年一度,民族體育之花再次綻放中華大地。
留駐記憶 花有重開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是少數民族群眾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形成并發展起來的,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健身、娛樂活動,也是民族文化、生活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它承載著民族記憶,有些曾在光陰流轉中遺落,又經共同努力被拾起。
珍珠球是一項具有滿族特色的傳統體育運動,作為民間游戲流傳至今已有300多年歷史。由于歷史變遷,這項運動本已失傳。為了發揚傳統體育運動項目,大批專業學者和研究者不遺余力地對珍珠球進行發掘整理和規則制定。
在1986年的第三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上,珍珠球首次亮相。1991年第四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上,珍珠球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
“珍珠球是模仿采珠人勞動演變而來,反映的是采蛤蚌、取珍珠的場景。”本屆運動會河南代表團珍珠球隊滿族隊員黃悅帆說,接觸到這項運動后,對相關歷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早期珍珠球運動的相關規則已無從考證,現代珍珠球運動是經過加工整理形成的,跟籃球有較多相似的地方,有著較強的對抗性、競爭性和趣味性。與籃球不同的是,球員要把球投入自己隊的持網人網里才算得分。
和珍珠球起源類似,壯族民間傳統體育項目板鞋競速也承載著一段民族記憶。相傳,明代倭寇侵擾我國沿海地帶,廣西百色地區的瓦氏夫人率兵赴沿海抗倭,曾經以板鞋訓練士兵之間的團結性和協作能力。
如今,板鞋初始的嚴肅軍紀功能褪去,但步伐一致、團結奮進的精神內核卻保留了下來,演變成日常的娛樂游戲并流傳至今。2007年,三人板鞋運動正式成為第八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比賽項目,并根據比賽的特點定名為板鞋競速。
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體育老師白洋說,體育項目是承載民族記憶的形式之一,從第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以來,不斷有民族傳統表演和娛樂項目被發掘和發展,并逐漸成為運動會比賽項目,賦予民族傳統體育以新的生命力。
交融共享 花團錦簇
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已成功舉辦10屆,不斷有獨具民族特色的體育活動被增加為表演和競賽項目。隨著參與人數的增多,這些項目不再為某個少數民族專有,而是被中華民族共享,民族體育之花進入了花團錦簇的繁榮時代。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是民族運動會毽球的比賽場地。獲得2018年河南“毽王”公開賽亞軍和第四名的黃子洋和梁誠海出現在這里并不奇怪,但他們二位卻并非在此備戰運動會。
“我們是漢族,還是做陪練更合適。”梁誠海和黃子洋幽默地解釋道。其實,從侗族、苗族、水族的手毽演化而來的毽球屬集體項目,規則允許漢族選手參賽,但有人數比例之限,“賽場外也能發光發熱。”二位高手說。
梁誠海和黃子洋認真、無保留地陪練,團隊和睦友善,彼此如戰友般親密。蒙古族選手連仁輝因學練類似排球扣殺的“踏球”動作,還把黃子洋尊為半個“師父”。
本屆民族運動會還有不少毽球這樣的集體項目,自然少不了場上場下各民族運動員間的團結互助。
新中國成立伊始,黨中央就對各民族民間傳統體育活動十分重視。少數民族將自己的民間傳統體育項目拿到全國體育運動會上展示,在中國體育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對推動民族體育事業發展,增強民族團結產生了重要影響。
回溯歷史,1953年首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僅有13個民族的395名運動員參加。如今,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解放軍、新疆建設兵團的34個代表團7009名運動員參賽,競賽和表演項目空前豐富,這項賽會已然成為中華民族的大聯歡。
未來已來 花開不敗
56個民族56枝花,時至今日,無論參賽人數還是比賽項目,民族運動會都早已今非昔比。競賽項目不僅有競技性,更具有觀賞性,一些競賽項目適度調整后風靡全國,民族健身操就是其中一項。
“中國少數民族分布廣泛,很多民族都有自身在本地區形成的較為流行的健身操舞,多以當地的一個或多個民族舞蹈元素為主,注入體育健身的肢體動作創編。”據河南民族健身操代表隊教練孫凱介紹,還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靈活調整動作難度,因此有很好的推廣基礎,可以說是老少皆宜。
在民族成分居多的云南,每年定期開展健身操舞比賽,其所創編的有白族霸王鞭健身操、哈尼族健身操、佤族健身操等;在四川藏族聚居區,有以藏族鍋莊舞為主要舞蹈元素的健身操;在湖南、湖北的土家族聚居區,有以土家族傳統擺手舞為基礎創編的土家擺手操,不少都已經成為百姓廣場健身活動的重要內容。
健身操風靡全國是因為好看和有益身體健康,還有一些競賽項目因趣味性而被廣泛接受,例如“打陀螺”。早在新石器時代,一些遺址留下的兒童墓葬中就發現了石制和陶制的陀螺,可見當時就有這種游戲。如今這項古老的運動已成為一項深受人們喜愛的健身活動。
“還有很多體育項目都起源于娛樂,比如空竹球脫胎于空竹,玩的人多了就有了成為比賽項目的基礎,可以通過不斷地完善規則提升活動的對抗性、趣味性和觀賞性,去年已經納入河南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競賽項目。”白洋說,很多民族體育項目來源于生產和生活實踐,因親民而更有生命力,要注重傳承培育,爭取“讓中國的成為世界的”。
作為我國最早舉辦的全國性綜合運動會,民族運動會見證和推動了中華民族大團結,帶動一大批瀕臨消失的民族文化綻放異彩,推動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和傳承。17個競賽項目異彩紛呈,其中既有北方的馬術,也有南方的龍舟,既有東北的秋千、珍珠球,也有西南的花炮、陀螺,既有起源于單一民族的押加,也有各民族廣泛開展的武術、摔跤、射箭等項目。
匯聚民族團結進步磅礴力量——新中國“最年長”運動會的文化融合密碼 加強中華民族大團結,長遠和根本的是增強文化認同,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積極培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滔滔黃河東流,浪涌岸闊;偉岸的炎黃二帝雕像,注視著廣場上歡慶的人群。中原大地,黃河岸畔,56個民族的兄弟姐妹歡聚在這里,載歌載舞,攜手聯歡,共敘情誼,促進團結,掀起了民族體育盛會的聯歡熱潮。
9月7日早上8:00,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城市火炬傳遞儀式在鄭州舉行,56名民族代表火炬手和67名各行各業杰出代表火炬手齊聚一堂,用矯健的步伐和飽滿的熱情參與了本次城市火炬傳遞。
9月8日至16日,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將首次走進我國中部地區,在河南鄭州舉辦。本屆運動會吉祥物名為“中中”,一個“中”字代表了河南人民對國慶70周年前夕這場民族體育盛會的熱情和期盼,辦好這屆盛會,中原兒女義不容辭。
9月8日至16日,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將首次走進我國中部地區,在河南鄭州舉辦。河南省委主要負責同志表示,以“古”聞名的河南,正以“新”出彩,辦一屆展現各民族大團結、展現中原出彩形象的體育盛會,是一億河南人民對全國人民的莊嚴承諾。
2007年,三人板鞋運動正式成為第八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比賽項目,并根據比賽的特點定名為板鞋競速。因為木球運動具有極強的競爭性與趣味性,且便于推廣普及,在1991年的廣西第四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上,木球被正式列入比賽項目。
?2019年9月8日-16日,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將在河南鄭州舉行。這是全國規模最大的綜合性民族體育盛會,鄭州準備好了!鄭州努力生長,奔跑追夢,為民族盛會的舉行提供了資源與條件。
9月8日至16日,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將在河南省鄭州市舉行。傳承民族團結的薪火,讓民族團結之花在新時代綻放得更加絢麗,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心愿。中原兒女正在以奮斗的姿態和有為的擔當,展示著嶄新的形象、歡迎著親人“回家”、收獲著美好的未來……(李吉明)
盼望著,盼望著,一場全國規模最大的民族體育盛會就要來了。“2019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調查推選活動日前在京啟動,鄭州候選最具幸福感城市……這也從側面印證著鄭州經濟社會發展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