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9月05日18:02 來源:央視新聞
原標題: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這兩處千年工程“牛”在哪兒
4日,國際灌排委員會公布了第六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單,我國申報的內蒙古河套灌區和江西千金陂灌溉工程被收錄其中。至此,全球共有91處古代灌溉工程被收錄為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我國有19處入選。
河套灌區:黃河北、陰山南、八百里河套米糧川
河套灌區位于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黃河“幾”字彎的最北端,是全國最古老的超大型千萬畝灌區之一。
從秦朝到清末,河套灌區開挖大小干渠40多條,至今沿用的還有13條大干渠,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河套灌區進行了4次大規模建設,形成了比較完善的七級灌排配套體系,造就了“黃河北、陰山南、八百里河套米糧川”。
內蒙古河套灌區管理總局工程建設管理處處長 郭平:這些水利工程灌溉著1000多萬畝的土地,保證著1800萬畝面積的生態。對國家的西北、華北乃至全國的生態有重大意義,特別是還保證了烏梁素海濕地維持正常的水面。所以它仍然起著重大的作用。
千金陂:保證灌區農田旱澇保收 助力城區防洪
江西的千金陂灌溉工程,是一個有著1200多年歷史的大型古水利工程,位于撫州市城東。
現存明代天啟年間修建的工程,是一條長約1100米,頂寬10余米,用條石砌成的陂壩。工程抬高水位,減緩流速,同時將河水引入旁邊的灌區。
江西省撫州市千金陂文化研究學者 鐘長林:千金陂灌溉工程至今仍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一是它的灌溉功能,通過取水口上移,新建金臨渠進水閘,確保了充足的水源,保證了灌區農田的旱澇保收。二是,千金陂陂體矗立在撫河主流與干港分叉位置,確保了河勢穩定,對城區防洪發揮著重要作用。
考量標準:參選工程需百歲以上 滿足十個指標
世界灌溉工程遺產,與世界文化遺產、自然遺產、農業文化遺產等都稱為世界遺產。
世界灌溉工程遺產遴選標準嚴格,參選工程必須有100年以上的歷史,此外還有十個硬性指標,包括工程應是灌溉農業發展的里程碑或轉折點;為農業發展、糧食增產做出貢獻;工程設計建設領先時代,具有創新性;工程設計和建設中注重環保;具有文化傳統或文明的烙印等。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教授 周魁一:中國在這方面確實很了不起,為什么呢?地形(復雜)。高山的、高原的、丘陵的、平原的、盆地的、海濱的,各種各樣的自然條件,我們都有相應的 (水利)工程形式。
評選取向:古今相通 兼具歷史價值和可持續性
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的評選,既強調歷史價值,也看重可持續性。
此前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的四川都江堰,就是我國古代無壩引水的代表性工程。兩千多年來,都江堰一直發揮著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為水旱由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目前,都江堰仍在灌溉成都平原的1000多萬畝土地,是世界上公認的水利史奇跡。
而廣西靈渠,始建于公元前214年,溝通長江流域的湘江和珠江流域的漓江,兼有水運和灌溉效益,目前仍在灌溉約6萬畝土地。
經驗傳承:古代水利工程因勢利導 因地制宜
古代水利工程不光發揮“老兵”的作用,更是現代水利工程的“老師”。據專家介紹,現代水利工程主要是閘或壩,而古代水利工程,強調與自然環境相適應。
舉例來說,此前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的姜席堰,位于浙江龍游縣,創建680多年。工程布置充分利用“S”形河灣、江心沙洲、天然河汊及河床高差等自然條件,兼具引水、排洪、排砂和通航等功能。 與此同時,灌渠沿線利用高差還修建有多處水能利用設施。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利史研究會會長 譚徐明:(古代水利)工程本身是生態的,因為它沒有阻斷河流,它的效益也是生態的。它是因勢利導,因地制宜,這樣的規劃特點是現代水利科學的源泉。
責任編輯:胡越
這是入選2020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的桑園圍(2019年10月3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中國國家灌排委員會供圖) 這是入選2020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的龍首渠引洛古灌區(12月1日攝)。
“沒有黃河,就沒有我們這個民族。拉西瓦灌溉工程地處黃河上游的拉西瓦水庫大壩和李家峽水庫庫尾之間的黃河南岸,是青海省實施東部黃河谷地百萬畝土地開發整理重大項目的四個子項目之一。
作為“最年輕”的世界遺產項目之一,世界灌溉工程遺產自2014年起,開始公布首批名錄。2020年元旦剛過,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的年度申報,也迎來史上競爭最激烈的一次國內初審。灌溉工程遺產的保護也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
2019年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申報現場,新入選項目“江西撫州千金陂”獲頒證書。工程體系及遺產構成:千金陂-中洲圍灌溉工程體系主要由千金陂、中洲圍灌排工程體系兩大部分組成,中洲圍灌排工程體系包括圍堤及涵竇工程、圍內灌排渠系及控制工程、調蓄湖塘等組成。
記者從水利部獲悉,內蒙古河套灌區與江西千金陂灌溉工程4日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召開的國際灌排委員會第70屆執理會全體會議上,成功入選2019年度(第六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河套灌區位于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有2000多年的引黃灌溉歷史,灌溉面積達1020萬畝,是黃河多沙河流引水灌溉的典范,也是全國最大的一首制自流引水灌區。
現代服務業項目154個,總投資3155億元,融資需求555億元,主要包括鄭州市鄭東新區龍湖金融島、河南盧森堡中心、社旗酒鄉特色小鎮等重大項目。水利項目12個,總投資259億元,融資需求69億元,主要包括前坪水庫、大別山革命老區引淮供水灌溉工程、新鄉平原新區調蓄灌溉工程等重大項目。
要通過堤防加固、河道疏浚等提高淮河下游排澇能力,防范減少洪澇災害,回應百姓熱切期盼。陳潤兒強調,推進淮河治理,必須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運用系統思維方式、辯證治水理念,實施“四水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