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8月30日12:33 來源:求是網
“民主不是裝飾品,不是用來做擺設的。”“在西方政治家看來,‘民主’就是人們在投票箱投票,是人們選出代表發表演說,是在大禮堂進行選舉。但是,僅憑借這些還無法讓民主從天而降。” 英國歷史學家尼爾·弗格森在《大退化:制度如何衰敗以及經濟如何衰亡》一書中的論述折射出西方社會的反思。一個值得深思的現象是:當西方某發達國家耗時8年修路只完成4.8公里的時候,中國的高鐵總里程在11年里突破3萬公里,躍居世界第一。為什么這般便民利民的工程,在西方“民主”國家難以落地,中國卻能協調好各方面力量和意志、實現最廣泛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國共產黨以70年的治國理政實踐,展開自己的答卷:真正的民主必須能夠解決人民要解決的問題。
首要問題:誰能代表人民?
只要談及民主,“誰能代表人民”就是不能回避、首要回答的真問題。如果打著“民主”的幌子,投機取媚于部分選民,這樣的執政者必然患得患失、顧慮重重。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模式,一個國家實行什么樣的政治制度,走什么樣的政治發展道路,必須與這個國家的國情和性質相適應。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在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成功開辟和堅持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為實現最廣泛的人民民主確立了正確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長期奮斗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的必然結果,是堅持黨的本質屬性、踐行黨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中國共產黨章程》開宗明義,“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明確提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在任何時候都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
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中國共產黨始終不忘初心。
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就是要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活力,用制度體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黨的十九大報告中,“人民”一詞出現了203次。報告強調:“全黨同志一定要永遠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
苦煉“內功”:健全黨內民主
如何跳出執政者“興勃亡忽”的“歷史周期律”?毛澤東早在1945年的延安窯洞里指明路徑:民主。黨的十八大報告再次重申:“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
十八大以來,黨內民主更加廣泛。《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進一步規定:中央委員會、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和黨的各級委員會作出重大決策部署,必須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和建議,凝聚智慧和力量,民主決策;必須尊重黨員主體地位、保障黨員民主權利,落實黨員知情權、參與權、選舉權、監督權,堅持黨內民主平等的同志關系,黨內一律稱同志;暢通黨員參與討論黨內事務的途徑、健全黨內重大決策論證評估和征求意見等制度、規范黨員負責任地檢舉揭發的范圍與程序……
無論是落實“八項規定”、糾正“四風”,還是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的每一項活動都和加強黨內民主相織相融,互為促進。
打鐵還需自身硬。長期執政的中國共產黨要實現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永葆執政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外修“生態”:協商最大公約數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是個新事物,也是個好事物。黨內民主的“內功”之外,中國共產黨還以協商尋求全社會最大公約數,以實現人民民主的良好“生態”。
“民惟邦本”“君子參政”。回顧70年前,中國共產黨為何能打贏與蔣介石的人才爭奪戰?一邊是蔣介石高官厚祿加飛機接送的“搶救大陸學人計劃”,一邊是中國共產黨在“五一口號”中疾呼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社會賢達迅速召開政治協商會議,討論并實現召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無數仁人志士堅定地選擇了中國共產黨的政治主張。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諦”。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下,協商民主是實現黨的領導的重要方式,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
十八大以來,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并在黨的歷史上首次系統規劃了政黨協商、人大協商、政府協商、政協協商、人民團體協商、基層協商以及社會組織協商等七種主要協商渠道,將協商民主全面嵌入黨和國家治理的重大決策過程和日常治理過程。
在七種主要協商渠道中,政黨協商備受關注。事實上,為充分發揮參政黨的作用,中共中央每年至少召開四次黨外人士座談會,由中共中央總書記主持協商。扶貧攻堅、教改醫改、“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建設等重大國策,都飽含他們的成果和貢獻。
在政協協商方面,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于2013年重啟的“雙周協商座談會”肇始于1950年。此番重啟被政治觀察者解讀為中共積極推進“協商民主”的重要信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構的意義不可小覷。
真的民主,讓人民有獲得感
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是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把這個標準放諸民主建設,則可推論出真的民主必能讓人民有更多獲得感。
公允地講,這絕非易事。
以扶貧為例。7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農村貧困發生率從97.5%降至1.7%,7億多貧困人口擺脫絕對貧困,被世界銀行前行長金墉稱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事件之一”。即便這一件“最偉大的事件”,在實踐中亦曾有過“兩張皮”現象:花了很大的精力去發動群眾“扶貧攻堅”,還是有些群眾不甚滿意。
如何破解?中國共產黨以滿腔赤誠,摸著石頭過河,創造出“參與式扶貧”:通過村民大會、“兩議一監督”,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做群眾最盼望最急需的事。扶貧,“扶出”了基層民主新機制。
正是在人民民主的生動實踐中,人民依法享有和行使民主權利的內容更加豐富、渠道更加便捷、形式更加多樣。在很多地方,市委書記、縣委書記通過微信群直接了解民情民意。譬如反映路上少了個井蓋,三個小時后問題井蓋就蓋上了。更多地方開始推行網格化治理,以黨建帶動居民探索社區自治,許多問題在基層得以化解。
總之,涉及全國各族人民利益的事情,在全體人民和全社會中廣泛商量;涉及一個地方人民群眾利益的事情,在這個地方的人民群眾中廣泛商量;涉及一部分群眾利益、特定群眾利益的事情,在這部分群眾中廣泛商量;涉及基層群眾的事情,在基層群眾中廣泛商量。
在執政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不僅僅是在投票時才享有民主,而是廣泛參與民主政治實踐全過程;不僅僅是在政治領域開展民主,更已延伸到社會各個領域。
這是一場前所未有、波瀾壯闊的偉大探索。
放眼世界,當前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可望為破解全球“治理赤字”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對于有著5000多年文明史、近14億多人口的中國而言,要實現真正的民主只能依靠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一路走來,中國共產黨不負人民重托、無愧歷史選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必將穩步發展、穩健前行。
1月20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國會山,拜登在美國第46任總統就職典禮上發表講話。當日,美國當選總統、民主黨人拜登在華盛頓國會山舉行的就職典禮上宣誓就任美國第46任總統。當日,美國當選總統、民主黨人拜登在華盛頓國會山舉行的就職典禮上宣誓就任美國第46任總統。
共同富裕不是絕對平均、同步富裕,而是在生產力發展基礎上逐步實現全體社會成員普遍富裕,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在新征程上扎實推動共同富裕,必須立足中國實際、著眼長遠、多措并舉、綜合施策,著力解決在實現共同富裕道路上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
當地時間12月4日,俄羅斯聯邦安全委員會副主席梅德韋杰夫在其社交主頁表示,歐盟對俄羅斯散布有關新冠病毒虛假信息的指責,使雙方幾乎不可能開展建設性的對話。梅德維基夫指出,俄羅斯證明了自身的抗疫意愿:由俄羅斯免疫學家研發的新冠疫苗的使用權是對外開放的。
在今天(4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就美方發布所謂“中國是對美最大威脅”進行回應。華春瑩指出,我們希望美方的一些政客能夠尊重事實,停止制假、販假,停止炮制和散布政治病毒和政治謊言,停止損害中美關系和中美的互信與合作,否則只會進一步損害美國的信譽和美國的國家形象。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提出,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處理好基層黨組織與多元治理主體之間的關系。
新型舉國體制繼承和發展了中國傳統治國理政思想和實踐的有益因素。新型舉國體制的提出,建立在中國共產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成功歷史經驗基礎上,總結出了“深深扎根于人民群眾”的基本經驗。
本周起,美國國會開始為期兩周的談判,討論如何避免政府陷入停工。據眾議院一位民主黨人士說,談判在如何分配約1.4萬億美元的資金方面取得了進展,該資金將在2021年9月30日之前完成支出。如果本屆國會未能就此達成一致,將于明年一月組成的下一屆國會將不得不在拜登宣誓就職前幾周來收拾這一殘局。
美國2020年大選的政治僵局令人印象深刻,但卻不算意外。頑固的保守主義傾向使美國政客無法正視美式憲政重視制衡大于民主、重視精英勝過民眾的先天缺陷。總之,今日美國大選的亂象,不僅僅來自當權者發出的噪音、街頭被鼓噪的民眾,更受其憲政體制的反民主傾向左右。
中國各項精準扶貧政策確保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確保全面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這種信念和行動令人欽佩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緬中兩國人民患難與共、守望相助。中國各項精準扶貧政策確保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確保全面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這種信念和行動令人欽佩。
齊倩]當地時間11月26日,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接受該國“9 News”電視臺采訪,再次談到當前陷入僵局的中澳關系。近日來,澳媒屢屢炒作澳大利亞煤炭船“在中國港口滯留”問題,聲稱該國53艘船、價值7億澳元(約34億元人民幣)的煤炭因“通關程序被困一月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