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8月29日08:54 來源:中原網
柳青
男,漢族,現任河南省黨外知識分子聯誼會網絡人士分會副會長,中原網絡達人聯誼會副會長,鄭州市中原區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誼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大公報大公網(華中)新媒體中心總編輯,鄭州市中原區人民法院人民陪審員。鄭州市政協常委,鄭州市勞動模范。中原網絡達人聯誼會發起人之一,發起創立全國首個集“網絡統戰”與“互聯網黨建”于一體的綜合性融媒體網站——精彩中原網,正在建設全國首個“統戰云”融媒體中心;運營“豫新愈出彩”“知聯中原”“中原新階層”“中原新聲”等省、市、區統戰系官方微信公眾平臺,“大公中原”“東方關注”等省內知名微信公眾平臺。
劉成曉
女,漢族,現任鄭州市公安局商城路分局案件偵辦大隊教導員。從事刑警工作18年來,她按照“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執法公正、紀律嚴明”總要求,秉承“干,就要干出個樣子來”的樸素信念,始終戰斗在打擊犯罪的第一線,參與和組織偵破各類刑事案件2300余起,抓獲犯罪嫌疑人2600余名。先后榮立個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并榮獲“全國巾幗建功標兵”“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特級優秀人民警察”和公安部首屆“我心中的警察英雄”“河南公安十大忠誠衛士”“鄭州市十大先鋒共產黨員”等多項榮譽,被譽為“警界花木蘭”。2017年5月,在人民大會堂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并作為全國200余萬人民警察代表在全國公安系統英雄模范立功集體表彰大會上發言。
完顏趙萍
女,滿族,河南省鹿邑縣統戰部愛國宗教團體管理辦公室副主任。完顏趙萍同志自2001年3月調入鹿邑縣民族宗教局工作以來,各項工作勤奮負責,學習刻苦,鉆研業務,為發展少數民族經濟做出了突出貢獻。并于2005年5月,被國務院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榮譽稱號,為省、市、縣爭得了很多榮譽。
閆明
男,漢族,現任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執行一庭庭長。工作中,自覺踐行全面依法治國理念,始終堅持為民司法,以“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的崇高目標為己任。身先士卒,在承擔繁雜的管理事務性工作的同時,每年辦結大量案件,承辦案件無一被上級法院改判發還。因各項工作成績顯著,2012年被鄭州市委授予“鄭州市遵守職業道德十佳標兵”,兩次被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授予“全省優秀法官”、四次榮立個人三等功,2019年被最高人民法院評選為“全國優秀法官”。
楊鐵剛
男,漢族,鄭州市檢察院辦公室主任,山東省東明縣人。2006年11月從部隊轉業到市檢察院,先后在法警支隊、反瀆職侵權局工作。在工作中,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帶頭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高檢院廉潔從檢十項紀律,自覺做到自身正、自身硬、自身凈。先后被評為鄭州市技術標兵、全市優秀檢察干警、優秀黨員、優秀公務員、第五屆“十佳檢察官”“人民滿意的檢察官”,兩次榮立個人三等功;主持鄭州市檢察院辦公室工作以來,獲得市級榮譽9項、省級榮譽3項,國家級榮譽2項。鄭州市檢察院辦公室曾被高檢院評為“全國檢察機關信息工作先進集體”。
埃菲社11月2日刊發題為《西藏:通往天空之門的高速路》的觀察報道稱,脫貧攻堅根治西藏貧困“頑疾”。顏如森(音)以前在西藏西南部一個海拔超過4800米的偏遠村莊以放羊為生,每天的收入為9元。
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把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作為基礎性事業抓緊抓好。
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地區,歷史與現實一再證明,民族團結是新疆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阿同汗,維吾爾語的意思是“金子般的心”,這是呼圖壁縣呼圖壁鎮團結巷維吾爾族群眾給“阿同汗”愛心志愿服務隊創始人王桂珍取的名字。
悠揚的馬頭琴聲、歡快的麥西來甫舞蹈、時尚的服裝秀……9月初,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碩縣特吾里克鎮團結社區的大舞臺上,鄉親們自發組織的聯誼活動正在進行。和胡守義、海特熱木一樣,各族群眾親如一家的佳話在新疆到處傳頌,“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像珍視自己的生命一樣珍視民族團結,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的觀念深入人心。
西藏和平解放以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和親切關懷下,西藏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取得長足發展。處在新時代的巨大歷史機遇期,西藏的發展更離不開各民族團結互助的內部環境。就整個西藏而言,民族團結與發展的關系,又何嘗不是這么簡單的道理呢。
高德榮,男,獨龍族,中共黨員,1954年3月生,云南貢山人,云南省怒江州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在任期間,科學制定發展戰略,突出培育“水電、礦業、旅游、邊貿”為主的特色產業群,為當地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作出貢獻。
都貴瑪,女,蒙古族,中共黨員,1942年4月生,內蒙古四子王旗人,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腦木更蘇木牧民。上世紀70年代,都貴瑪自學蒙醫蒙藥和婦產科知識,先后挽救了40多位年輕母親的生命。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等稱號。
布茹瑪汗·毛勒朵,女,柯爾克孜族,中共黨員,1942年6月生,新疆烏恰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恰縣吉根鄉護邊員。她積極宣傳愛國護邊工作,在邊境線的許多石頭上刻下“中國”兩個字,這些“中國石”成為當地護邊守邊、彰顯愛國情懷的象征。
文秀蘭放假了,她沒有回自己家,而是來到同住一個小區的艾爾肯叔叔家,給艾爾肯叔叔的孩子輔導功課。在艾爾肯等社區居民的關心關愛和幫助下,伍華瓊一家的生活漸漸有了起色,文秀蘭也加入到幫助他人的隊伍中。
”和著屋外咩咩叫喚的羊群,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蒙古族老人斯仁塔日娃向遠道而來的客人講述著借貧困戶“扶貧羊”的初心。陳立庚 攝 一副墨鏡、一頂鴨舌帽,布滿皺紋的臉上掛著淳樸的笑……今年82歲的斯仁塔日娃是鄂爾多斯市鄂托克前旗昂素鎮昂素嘎查“流動扶貧羊”故事的主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