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8月28日07:18 來源:映象網—猛犸新聞
8月27日,參加“第二屆中國考古·鄭州論壇”的嘉賓,前往位于河南滎陽的青臺遺址參觀考察,該遺址出土的“北斗九星”,引人注目。
青臺遺址是仰韶文化中晚期的一處大型環壕聚落,發現有三重環壕,總面積約31萬平方米。在三年多的時間內,考古工作者在該遺址內發現了九個陶罐,它們按照“北斗九星”形狀擺放,殊為罕見。 9個陶罐周邊,分布有同時期甕棺以及不同時期的墓葬、臼類遺存及祭祀坑等相關遺跡。
為什么會是九個陶罐呢?“這顯示了中國古人對九的重視。九五至尊、天分九部、地分九州,它反映了我們民族的一種古老文化的起源。”鄭州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顧萬發說,“北斗九星”遺跡的發現,表明青臺先民已具備了一定的天文知識,對北斗天體的崇拜也可能形成了一套隆重的祭祀儀式,用以觀察節氣,祈禱豐收等。
據悉,中國古代文獻記載有“北斗七星”和“北斗九星”之說,在“北斗七星”的基礎上增加兩星就形成“北斗九星”。其中斗柄西南的一顆星,也可能同時與黃帝時期景星出于北斗的記載有關,如果此項發現與古文獻記載相互驗證,將是天文學史和中國史前史的重要發現。
青臺“北斗九星”祭祀遺跡有明確的考古學文化和地層關系,它的發現說明中國古代對“北斗”天象和“斗柄授時”的觀測利用非常早,也非常精確。專家一致認為,該遺跡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對研究早期天文學和中華文明起源有重要意義。
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近日(6月20日),河南鄭州青臺遺址發掘出“北斗九星”遺跡,專家確認為5000多年前仰韶文化中期的天文遺跡,這也是目前國內考古發掘出的最早的北斗九星遺跡。
位于河南滎陽的青臺遺址,是仰韶文化中晚期的一處大型環壕聚落,日前,考古工作者在該遺址內發現了九個陶罐,它們按照“北斗九星”形狀擺放,殊為罕見。古人的天文觀測往往和宗教祭祀活動緊密相聯,天文遺跡既具有科學內涵、又具有信仰內涵,這對于精神文明等基礎考古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
新華社鄭州6月21日電(記者桂娟、李文哲)鄭州青臺遺址發掘出的“北斗九星”,20日被專家確認為5000多年前仰韶文化中期的天文遺跡,將中國“觀象授時”的歷史提前了近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