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8月22日20:38 來源:新農村頻道
8月22日,“追尋初心——再走紅二十五軍長征路”活動進入第22天。河南廣電全媒體報道團來到陜西省志丹縣永寧鎮永寧山腳下,在這里,紅二十五軍與陜甘紅軍勝利會師,從而拉開了各路紅軍會師陜北的帷幕!
迎接紅軍勝利會師,保衛革命大本營
前排左起:鄭位三 徐海東;后排左起:李隆貴 程子華 陳先瑞
1935年9月,紅二十五軍在徐海東、程子華率領下,經過艱苦轉戰抵達保安縣(今志丹縣)永寧山,與陜甘革命根據地黨組織取得了聯系。稍作休息后,紅二十五軍在陜甘蘇區黨組織、紅軍和人民群眾的熱烈歡迎聲中,向永坪鎮開進。
一路上,根據地群眾送水送飯,送米送柴,送鞋送襪,到處可以見到歡迎紅二十五軍的標語。
一桿桿紅旗空中飄,紅二十五軍上來了。來到陜甘洛河川,勞動百姓好喜歡。 ——陜北“信天游”民謠
習仲勛
中共陜甘邊特委、軍委得悉紅25軍到達永寧山的消息后,立即寫信報告中共西北工作委員會,并派陜甘邊蘇維埃政府主席習仲勛、陜甘邊軍事委員會主席劉景范前往迎接。
習仲勛
西北工委組織部印發了《為歡迎紅二十五軍北上給各級黨部的緊急通知》,《通知》指出:“這一勝利的紅二十五軍、二十六軍、二十七軍的會合,是爭取陜甘、川陜的聯系及聯系全國各蘇區,在蘇維埃中央政府與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統一指揮下的一致行動。為蘇維埃在整個西北及全中國的勝利而斗爭的這個偉大勝利消息,使我們西北勞苦群眾聽見了,沒有一個不手舞足蹈、鼓掌歡迎與慶祝的。我們黨應該抓住這一千載難逢的機會,動員全體黨員及全蘇區的每個勞苦群眾,慶祝紅二十五軍北上的偉大勝利”,并要求各級黨組織立刻動員起來,舉行各種形式的歡迎會與慶祝會,散發傳單,廣貼標語,發動群眾捐助各種食品與鞋襪,派代表慰問,歡迎遠征的紅二十五軍。
1935年9月16日,紅二十五軍與西北紅軍在永坪鎮勝利會師,合編為紅十五軍團。
紅二十五軍與陜甘紅軍的永坪會師,是中國工農紅軍在西北大會師的前奏。而紅十五軍團的建立,對粉碎國民黨軍對陜甘根據地的第三次“圍剿”,鞏固和擴大陜北根據地,迎接黨中央和主力紅軍北上,推動革命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2019年8月22日 星期四 陰轉多云
今天是“追尋初心——再走紅二十五軍長征路”的第22天。一大早,記者一行便出發來到了位于陜西省志丹縣永寧鎮的永寧山。
永寧山在水汽的映襯下仿佛披了一層面紗,山溪潺潺,飛鳥鳴澗,好一幅優美的畫卷。
志丹縣黨史研究室主任 屈永明
在這里,志丹縣黨史研究室主任屈永明為我們詳細講述了當年紅二十五軍到達志丹縣,和陜甘紅軍在這里勝利會師,當地群眾省吃儉用熱烈擁軍的故事,也講述了習仲勛同志迎接紅二十五軍的場景畫面,紅軍戰士們為了老百姓拋頭顱灑熱血,百姓們也用自己最樸質的方式從牙縫里摳出糧食支援紅軍、支援革命!
習近平同志曾指出:“一個不記得來路的民族,是沒有出路的民族。” 從弱小到強大,從九死一生到蓬勃興旺,黨永葆生機、屹立不倒的動力源泉就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中華民族實現偉大飛躍的關鍵密鑰也是共產黨人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長征永遠在路上。我們這一路走來,就是緬懷先烈、不忘初心,走新的長征路。我們這一代人要走好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路!
新農村頻道記者 潘博 周昱昊
9月11日上午,河南廣播電視臺在廣播大廈召開“追尋初心——再走紅二十五軍長征路”座談暨總結表彰會,對在采訪活動中,作出突出貢獻的新農村頻道和表現優異的劉寅等23名記者給予通報表彰。
1934年12月3日,紅二十五軍進入盧氏縣,由于敵軍步步緊追,紅軍糧食極度匱乏。
踏過盧氏縣鐵索關,沿著當年紅二十五軍入陜后的道路,8月14日,河南廣播電視臺全媒體“追尋初心——再走紅二十五軍長征路”報道組驅車一個半小時,行駛32公里的山路,來到了陜西省丹鳳縣庾嶺鎮。在這里探尋紅色足跡,追憶崢嶸歲月。這也是半個月來,河南廣電全媒體報道團首次出省。
8月16、17日,“追尋初心——再走紅二十五軍長征路”河南廣電全媒體報道團沿著紅二十五軍當年進發的路線,從陜西丹鳳縣又回到河南,來到紅軍鄂豫陜革命根據地——淅川縣荊紫關鎮。
8月18日,鄭阜鐵路鄭州南至界首南區間正式開始聯調聯試,綜合檢測列車、檢測確認列車同步上線檢測,標志著河南“米”字形高速鐵路網“一捺”進入開通運營倒計時。
1934年12月,紅二十五軍北上途經盧氏陷入重圍,貨郎陳廷賢的出現改變了困局。
盧氏,西接陜西,南靠湖北,是豫西地區唯一的老蘇區縣。近日,河南廣播電視臺全媒體“追尋初心——再走紅二十五軍長征路”報道組沿著當年紅軍先輩們的足跡一路向北,來到了這塊為中國革命作出了重要貢獻的紅色土地。
河南廣播電視臺大型主題采訪活動“追尋初心——再走紅二十五軍長征路” 報道組最近來到了南陽方城縣。提起這里,就不能不提起被列為長征著名八大戰役之一的——鏖戰獨樹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