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8月21日20:34 來源:河南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
繼續來看河南廣播電視臺“追尋初心——再走紅二十五軍長征路”系列報道。8月17日,報道組先后來到陜西西安、甘肅涇川,一路沿著紅二十五軍的足跡,走訪探尋他們留下的紅色足跡,追憶感悟偉大的長征精神。
1935年7月15日,紅二十五軍沿秦嶺北麓西進,抵達了離西安城區僅十多公里的長安縣引駕回、子午鎮一帶,在這里,紅二十五軍召開了一次具有重大意義的會議——灃峪口會議。會上,鄂豫陜省委代理書記、紅二十五軍政委吳煥先根據原中共鄂豫皖省委交通員石建民帶來的消息,毅然決定西進甘肅,迎接黨中央和中央紅軍,北上會合陜甘紅軍。
鄭州大學馬列主義學院教授孫俊杰
這一獨立自主做出的戰略決策,符合中國革命的形勢,也符合黨的作戰意圖,為把中國革命的大本營放在陜北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根據會議決定,次日拂曉紅二十五軍便踏上了西征北上的道路,8月21日,部隊到達甘肅省涇川縣王村鎮,在這座被當地村民稱為紅軍樓的二層土樓上成立了臨時指揮部。這位叫張存義的老人,是紅軍樓現在的義務講解員,他的父輩曾經和紅25軍的戰士們一起生活了很多天。
甘肅涇川縣王莊村鎮掌曲村村民張存義
吃了飯,把飯錢給老百姓了,住了店把住宿錢給老百姓了, 拿老百姓的麥草把錢也給老百姓了,不占老百姓便宜。
在這座“紅軍樓”里吳煥先等人舉行了臨時會議,決定按照“灃峪口會議”的既定方針,繼續北上,向陜甘紅軍靠攏。隨后,部隊從汭河北岸東王村渡河,不料突遇山洪暴發,河水猛漲,幾名戰士不幸被急流卷走。就在此時,國民黨軍35師104旅208團馬開基部,由涇川縣城出發自東向西,向紅25軍陣地奔襲而來,戰斗隨之打響,正在山下組織渡河的吳煥先,聽到槍聲之后,立即率領100多人,行進到敵人側后方,對敵形成夾擊包圍之勢。
吳煥先烈士紀念館館長李曉京
沿著沈家坪,就是那邊,下雨了不顧泥濘,連爬帶攀直接上去,這一打,敵人馬上慌了,敵人不知道后面上來了多少部隊。
鄭州大學馬列主義學院教授孫俊杰
他(吳煥先)高喊道,決不能讓敵人逼近河邊,壓住敵人就是勝利,同志們向前沖啊,他率領部隊插向敵人腰部 。
吳煥先指揮部隊猛烈反擊,迅速搶占制高點,激戰中,吳煥先不幸中彈,獻出寶貴生命,年僅28歲。
鄭州大學馬列主義學院教授孫俊杰
吳煥先犧牲的這一天,被稱為紅二十五軍歷史上最黑暗的一天,全軍將士無不痛苦,他的犧牲是紅二十五軍的重大損失,也是中國革命的一個重大損失。
這場悲壯的“四坡戰斗”最終全殲敵208團1000多人,擊斃團長馬開基,打出了紅二十五軍的威名,極大地鼓舞了紅軍士氣。
鄭州大學馬列主義學院教授孫俊杰
敵人對紅25軍感到很害怕,派了一個旅三個師的兵力,圍追堵截紅25軍,從而為中央紅軍北上牽制了兵力,減輕了壓力,起到了很好的配合、策應和向導的作用。
忠魂不滅留青史,烈士壯舉千古傳。吳煥先烈士如今長眠在涇川縣寶盒子山下,他被稱為紅二十五軍的“軍魂”,是全軍公認的杰出領導者。
吳煥先烈士紀念館館長李曉京
紅二十五軍雖然在我們涇川只有短短的三天,但是吳煥先烈士他是長眠于我們涇川縣,他給我們留下的是永遠的豐碑、不朽的軍魂,他的頑強的革命意志,對黨的忠誠,永遠激勵我們涇川人民向他學習。
2009年9月10號,吳煥先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之一。8月21日是吳煥先烈士犧牲84周年祭日,河南廣播電視臺“追尋初心——再走紅二十五軍長征路”報道組來到吳煥先烈士陵園,敬獻花圈,緬懷這位不朽的共產黨人。
河南廣電全媒體記者伍祎
毛主席曾說過紅25軍的長征是為中國革命立了大功,吳煥先功不可沒。我們也深切的體會到了吳煥先作為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身先士卒,不畏強敵,勇往直前的大無畏精神。我們作為一名新時代的長征路上的踐行者,應該把新時代的長征路走好,把紅軍的這種精神傳承下去。
在紀念館,展示展覽區全方位展示了紅二十五軍長征激戰四坡村的經過,以及軍政委吳煥先輝煌的革命經歷。我們來到王村鎮羊圈洼村,去尋找紅二十五軍的軍部、也是吳煥先當晚去世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