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xxxxbbbb国产,亚洲国产理论片在线播放,free性欧美媓妇喷水,亚洲 欧美 国产 日韩 字幕

新聞中心 > 融媒熱頭條 > 正文

銘記歷史 永續精神——寫在第74個日本投降紀念日

2019年08月15日16:28  來源:新華網

5034

  新華社北京8月15日電  題:銘記歷史 永續精神——寫在第74個日本投降紀念日

  新華社記者

  74年前的8月15日,經過14年浴血奮戰的中國人民終于聽到了夢寐以求的喜訊: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了永存史冊的偉大勝利。74年后,在這個象征著人們從戰火走向和平的重要紀念日,各地群眾紛紛聚集在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和抗戰紀念館,緬懷抗戰英烈,從先輩身上汲取在民族復興征程上接續奮斗的精神動力。

  記者近日在陜西、遼寧、黑龍江、云南、內蒙古等地了解到,不少革命和抗戰紀念館正在不斷應用新技術形態傳承抗戰精神,激勵一代又一代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越來越多的青少年也從歷史教育中受到感染,成為抗戰精神的傳播者、踐行者。

  走,到歷史現場尋找前輩奮斗的足跡

  車出延安城,行駛50公里后,便至南泥灣。立秋剛過,成片的荷花、向日葵、稻田把南泥灣打造成了名副其實的“大花籃”。15日,在南泥灣景區的稻香門,盡是攝影留念的參觀者。

  抗日戰爭時期,南泥灣是陜甘寧邊區的南大門。1941年,八路軍120師359旅在這里一邊練兵,一邊墾荒,為前線將士送去糧食。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把荒涼的南泥灣變成了陜北“好江南”。

  近年來,南泥灣不斷探索紅色文化教育方式的創新,每天這里都有五六千名游客前來參觀。據統計,今年截至目前,南泥灣已接待游客約120萬人次。

  老黨員侯秀珍今年74歲,是南泥灣的志愿講解員。她的公公劉寶齋是八路軍359旅的一名副連長。受老一輩的感染,年輕時,侯秀珍就帶領全村婦女上山種樹,為光禿禿的山嶺披上綠裝。如今,老而不休的她每天都要給參觀者講解大生產運動和南泥灣的變遷。

  “我對一茬又一茬的年輕人說,現在我們都是新時代的人,但是不要忘了這些都是黨領導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得來的。只有擼起袖子加油干,我們的祖國才會更強大。”侯秀珍說。

  讓更多人了解抗戰歷史,也是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武川縣文物保護管理所所長武明光的目標。他說:“大青山抗日根據地是全國19個抗日根據地之一,這里的很多抗戰遺址、烈士陵園都散落在山里。”

  如今,“紅色柏油路”串聯起散落在山中的抗戰遺址和紀念館,組成參觀環線。“參觀者能身臨其境看到當時的生活和作戰環境,更能感同身受。”武明光說。

  看,新技術讓歷史“活”了起來

  莊嚴的入場儀式結束后,穿過由14根抗戰時光柱制造而成的時空隧道,孩子們穿越回到東北抗戰時期。體驗館中心的圓桌上,放有趙一曼、楊靖宇等抗日英雄的卡通涂色卡,這些涂色完成的卡片經過平板電腦掃描,就能顯示出人物的3D虛擬成像。

  這是記者在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兒童體驗館看到的場景。作為國內第一家以抗戰歷史為主題的“兒童體驗館”,自2016年開館以來,這里已經接待了數萬名兒童前來體驗。

  為不斷傳承紅色基因,哈爾濱市南崗區的東北烈士紀念館的工作人員還將紀念館打包“裝進了口袋”。工作人員介紹,目前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主要來源于智能手機。因此,他們專門設計推出了相關軟件,游客只需要掃描二維碼,就可通過VR全景功能,隨時隨地走入展廳,參與留言互動。

  陜西省社科院文化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張燕說,越來越多新技術的應用把歷史從“靜態”變為了“活態”,讓參觀者走進歷史,提升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學,讓革命精神代代相傳

  “這里是騎兵宿舍,旁邊是馬廄,這個展廳為大家實景還原了大青山支隊騎兵連在抗戰期間的生活環境。”伴隨著洪亮的講解聲,志愿者尹璐帶領30多名小學生步入大青山抗日游擊根據地展館內的“草原之鷹展廳”。

  1941年到1942年,由于日本侵略者推行殘暴的“治安強化運動”和“施政躍進運動”,實行嚴密的經濟封鎖,糧食、馬具等物資都運不進根據地。許多大青山地區的老鄉自發成為八路軍的采購員,有的老鄉為了讓子弟兵吃到現磨的面粉,趕了40里夜路將自家300多斤的磨盤背上了山。

  講起老鄉背磨盤上山的故事,尹璐的眼眶濕潤了,很多小觀眾也紅了眼眶。

  尹璐的爺爺在70多年前,曾是大青山支隊騎兵連的一員。從小聽爺爺故事長大的尹璐,在年初得知大青山抗日游擊根據地展館招募志愿者時,便報了名。她說,以前只知道爺爺是軍人,參觀展館后,才明白他們那時候的年輕人是怎樣背負著拯救民族危亡的使命參軍入伍的。“作為騎兵連戰士的后代,我責無旁貸地要講好先輩們的抗日故事。”她說。

  如今越來越多的青年人走進革命紀念館當起了志愿者。滇西抗戰紀念館館長楊素紅介紹,2013年以來,滇西抗戰紀念館已培訓了1200余名“小小講解員”和1000余名社會志愿者。

  “抗戰紀念館匯聚了堅韌不拔、艱苦奮斗的抗戰精神。”騰沖市滇西抗戰文化研究會秘書長伯紹海說,歷經血雨腥風的抗戰歲月,熔鑄了一座座豐碑永存的紀念館,先輩們的抗戰精神將激勵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奮發圖強,開創未來。(執筆記者張斌,記者林碧鋒、王君寶、魏婧宇、趙洪南)

文章關鍵詞:南泥灣 1941年 銘記歷史 治安強化運動 精神動力 歷史現場 日本投降 歷史教育 大青山 日本侵略者 責編:彭向華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她一開口,14億中國人就熱淚盈眶——郭蘭英

    郭蘭英,女,漢族,中共黨員,1930年12月生,山西平遙人,中國歌劇舞劇院一級演員,第一、二、三、五、六屆全國人大代表。她演唱的《我的祖國》《南泥灣》《人說山西好風光》《八月十五月兒明》等膾炙人口的歌曲,歷經半個多世紀傳唱至今。

  • 全國各地多舉措保障夏收 確保顆粒歸倉

    6月5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芒種,這個節氣標志著典型的夏季到來,也是種植農作物時機的分界點。為保障小麥豐產豐收,當地農業農村部門采取多項舉措保障夏收。有了合作的基礎,南泥灣開發區管委會下屬公司對一部分農民的集中連片土地進行了流轉。

  • 【地評線】錢江潮評:讓中國號巨輪行穩致遠

    中國猶如一艘巨輪,在世界發展的汪洋大海里破浪遠航,它載著億萬人民的殷切期盼、偉大夢想駛向民族復興的光輝彼岸,即將駛達黨擘畫的全部脫貧、全面小康歷史坐標。在駛向中國夢的航程上,只要緊跟黨的領航指引,鼓足志在必得的自信風帆,凝聚眾志成城的實干偉力,中國號必將無懼狂風驟雨,無畏洶涌波濤,駛過急灘險流,順利抵達勝利的彼岸。

  • 山里娃的渴盼,她懂

    摘要:11年來,她爆發出驚人能量——創辦面向貧困山區孩子的免費女子高中,1600多名女孩得以進入大學而改變命運,背后是她“超人”般的意志和付出。不幸沒有打倒張桂梅,反而成了她燃燒自我的柴火,轉機就在于華坪這方熱土和這里的好心人。

  • 焦裕祿女兒披露父親去世后的日子……|共和國記憶

    在新中國70年披荊斬棘、奇跡般前行的歷史深處,鐫刻著許多閃光的名字:焦裕祿、王進喜、時傳祥、鄧稼先、吳運鐸……他們的故事、他們的功勛,共和國會永遠銘記,人民會永遠銘記。

  • 那首因“九一八”聞名的歌,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每到“九一八”,人們總能想起那首如訴如泣、悲憤激越的歌曲《松花江上》,仿佛又看到當年在日寇鐵蹄蹂躪下的東北父老鄉親,看到遙望白山黑水、背井離鄉、有家難歸的東北婦幼學童……

  • 那首因“九一八”聞名的歌,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每到“九一八”,人們總能想起那首如訴如泣、悲憤激越的歌曲《松花江上》,仿佛又看到當年在日寇鐵蹄蹂躪下的東北父老鄉親,看到遙望白山黑水、背井離鄉、有家難歸的東北婦幼學童……

  • 【邊疆黨旗紅】新疆和田夜市:一顆粽子的紅色基因

    一座城市最率真的一面,往往就藏在喧囂的夜市中。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四師的工作人員說:“在和田,酸奶粽子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民族大團結’。天津的市民在家門口就能品嘗到最為地道的新疆特色美食,想必也能吃到酸奶粽子這份獨特的美味吧。

  • 僅次于北京、上海!這個城市狂吸金超10億,秘訣竟是…

    如今這座革命舊址數量最多、規模最大、跨度最長、級別最高、保護最為完整的古城,已然成為《魅力中國城》中一顆耀眼的明珠。在“魅力中國城”產業的助推下,延安已梳理形成了“紅色文化”、“黃帝文化”、黃河文化”、“黃土風情”和“綠色生態”五大文化旅游板塊。

  • 南泥灣:老镢頭刨出個“好江南”

    年逾古稀的侯秀珍依然清晰記得劉寶宰講述過的那些南泥灣開荒往事——  359旅剛到南泥灣的時候,遍地全是沙柳灘。1999年,延安地區開始大規模實施退耕還林,侯秀珍二話不說,就扛著公公劉寶宰開荒時的老镢頭上了山,在當地三臺莊栽了3年樹。

慢新聞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薦視頻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