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8月09日11:30 來源:廣州日報
騷擾電話煩不勝煩,相信大多數人都深有體會。近日,有記者“臥底”騷擾電話源頭企業,發現每天有大量騷擾電話從這里打出,成千上萬條含有個人姓名、住址、工作單位等詳細信息的“文件”在大量微信群內“裸曬”,公民個人信息泄露已成一條地下黑色產業鏈。
這幾年,騷擾電話治理已成為民生關切。去年8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十三部門專門印發《綜合整治騷擾電話專項行動方案》,決定自2018年7月起至2019年12月底,在全國開展綜合整治騷擾電話專項行動。隨著專項行動深入推進,騷擾電話給人造成的煩惱大大減少,那些騷擾者也得到了應有懲罰。
然而,徹底整治這一現象,仍面臨一些亟待解決的難題。其中之一,便涉及對“黑色產業鏈”的打擊。盡管現在的技術條件下,一天撥打成百上千個騷擾電話,并非難事。但每一通電話要能找到目標、騙人“上套”,這一通操作靠一個人可完成不來。分布在“黑色產業鏈”上的各個角色,有非法買賣個人信息的企業或個人、有開發電話騷擾程序的企業、有實施電話騷擾的企業,更包括有意無意監管缺位的運營商等。
這也說明,治理騷擾電話,單靠一個部門遠遠不夠。確保專項行動取得扎實成效,就得從這些最棘手、最復雜的問題著手,形成社會各方相互配合的機制。比如,運營商可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加強數據共享能力建設,提升騷擾電話識別和攔截能力。再比如,對騷擾者及受益商家的處罰要從重從嚴,通過霹靂手段落實個人信息安全保護制度,在源頭上打擊騷擾電話現象。(子名)
但隨著垃圾短信和騷擾電話的隱蔽性加強,借助一些平臺隨意改號等現象頻繁發生,給溯源帶來困擾。“不得擅自變更、隱藏、冒用電信網碼號”“不得擅自轉讓或者出租電信網碼號”……征求意見稿聚焦碼號資源等源頭端,對垃圾短信、騷擾電話嚴格治理。
獨立電信分析師付亮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營銷短信的利益鏈條其實很短,受益人(廣告主)到實施者(發送信息的第三方)再到短信接收者(被騷擾者),騷擾電話鏈條類似。今年6月,工信部專門發布《關于加強呼叫中心業務管理的通知》,要求各地通信管理局、運營商、呼叫中心加強騷擾電話治理,保護用戶合法權益。
短信息服務提供者發送端口類商業性短信的,應當確保有關用戶已同意或請求接收,并保留用戶同意憑證至少五個月。用戶認為其受到商業性短信息或商業性電話侵擾,或者收到含有法律法規規定的禁止性內容的短信息或電話的,可向12321受理中心進行投訴。
“一天能打3000通,機器對話省人工”“支持24種方言識別,私人定制”,騷擾電話久治難愈,本就是困擾全社會的行業頑疾,如今搭上人工智能高科技“快車”,升級版的AI騷擾電話更是讓人防不勝防。
智能音箱、智能翻譯、智能客服……人工智能大熱的當下,智能語音技術在很多領域得到應用。騷擾電話這一困擾全社會的行業頑疾,不僅久治不愈,還搭上了人工智能“快車”,衍生出不少黑灰產業鏈。
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應按照電信網碼號資源使用證書上注明的呼入呼出功能向呼叫中心業務經營者提供接入服務。發現呼叫中心業務經營者存在未經用戶同意擅自呼出的,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應當及時采取必要措施限制相關接入服務。
5月25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在下一步主要工作安排中指出,圍繞國家安全和社會治理,制定生物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數據安全法等。隨著互聯網技術不斷進步,指紋、聲紋、人臉等生物識別技術應用越來越廣泛,這些個人生物信息更加重要,因此對個人信息保護的要求越來越高。
一名學生告訴澎湃新聞,5月31日,有人在班級微信群中發來兩份“返校學生名單”,該名單涉及近兩萬名學生,信息具體到名字、身份證號、年齡、專業及宿舍門牌號,等等。對于學生的疑惑,鄭州西亞斯學院官方微博回應稱,已就文件信息的泄露向公安機關“報備”,正在調查當中。
狂轟濫炸的推銷、漫天撒網的電信網絡詐騙……長期以來,部分“95”開頭的電話成為騷擾、詐騙電話“重災區”。
針對套餐復雜問題,中國聯通及時下架不符合市場需求產品,精簡套餐400余個;而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中國電信在售公眾套餐較2018年底減少60%。從營收數據看,2019年中國移動營收7459億元,同比增長1.2%,是唯一保持增長的一家;中國電信營收3757.34億元,同比下降0.4%;中國聯通營收2905.1億元,同比下降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