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新時代 出彩河南人】王永興:仁心鑄就公益長城
“德不近佛者不可以為醫,才不近仙者不可以為醫。”王永興始終對醫學泰斗裘法祖的話謹記于心。醫者仁心所通達的,是萬家燈火、歲歲團圓。王永興用一己之力,為特困老人筑起了一座溫暖的守護長城。
個頭不高,操一口鄉音,態度謙和,看起來斯斯文文的王永興讓人根本無法聯想到對越反擊戰中英勇立功的尖兵和商場中運籌帷幄的企業家。然而“退伍老兵”“民營企業家”“醫院院長”,三個看似毫不相干的標簽,卻真實地標注著王永興的身份。
四年多來,王永興以自己創辦的醫院為載體,為五保戶、特困戶提供免費醫療服務,多次組織下鄉義診,為失能半失能老人開辦頤養中心,累計在慈善公益事業上投入5000多萬元。
仁心助力特困養老
窗明幾凈的臥房,干凈整潔的床鋪,空調、電視、獨立衛浴一應俱全,這里不是哪家賓館的高級客房,這里是永興醫院的頤養中心。
太康縣是一個擁有150多萬人口的農業大縣,農村特困老人的脫貧和養老一直是個大難題。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太康縣委、縣政府為徹底實現“扶貧路上不落一人”的目標,下決心解決特困老人供養這個難題中的難題。縣鄉村三級書記帶頭走村入戶,廣泛征求意見建議,了解特困老人所需所求,依托國家特困老人救助供養政策,按照“一戶一策、一人一法”原則,總結出適合農村特困老人的“五養”模式(集中供養、居村聯養、社會托養、親情贍養、鄰里助養)。而在所有養老問題中,失能半失能特困老人的養老問題尤為突出。能否解決好失能半失能老人的養老問題,是檢驗“五養模式”是否管用的“試金石”。為此,太康縣提出醫養結合的“社會托養”模式。永興醫院頤養中心就是當地的醫養結合托養點。
王永興說:“與其他的民營醫院不同,我們的辦院宗旨就是為‘公’的、為‘民’的。我當過兵,開過鍋爐廠,我的一切都是社會、政府給的。現在政府發出‘五養模式’號召,我必須得挺身而出,承擔社會責任。”
位于醫院的17、18樓的頤養中心,收治了兩百多名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員,特困人員養老,不僅需要生理健康,更需要心理健康。很多特困老人性情孤獨不合群,心靈寂寞不愿與人交流。為此,頤養中心專門開設了棋牌娛樂室、健身活動室、心理疏導室,以保證老人們的心理健康。在頤養中心,行動不便的老人由護士推著,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談天說地;棋牌室里熱火朝天,老人們正斗得不分上下。采訪期間,正趕上飯點,熱騰騰的饅頭、面條用大盆端了上來,每頓三菜一湯,老人們吃的滿足,吃的健康。
毛莊鎮大劉莊的劉九思是頤養中心的一名特困病患,他說:“我這么大年紀了,不說瞎話,每天上午、下午兩次身體檢查,照顧得很周到。在這里住的、吃的都比家里強。我現在都不愿意回家。在這里我跟同屋的三個人相處的比跟自己家人還親呢。”
頤養中心護士長王靜說:“很多老人無兒無女,常年都住在這里,有啥東西都喊著你來吃,處的都跟家人一樣了。”
軍魂鑄就守護長城
“最大的困難是資金。”據王永興介紹,頤養中心目前還需要從其他產業往里貼補。“每月一發工資就頭疼,特別害怕資金斷鏈,那就全完了。政府有補貼,但是現在一位患者若按照兩個護工算,每月還是要凈貼進去一千多塊。”
讓王永興感到欣慰的是,家人一直對他很支持,而讓王永興能夠一直堅持下去的,是在部隊培養出的敢打敢拼的軍人品格。“部隊的教育是很有方法的,受過部隊教育之后,敢打、敢拼、敢干,沒什么怕的。”
正是在這種“咬定青山不放松”、百折不撓的韌勁支撐下,王永興扛著“民營醫院”的招牌,干成了名副其實的“公益事兒”。2015年建院至今,醫院先后組織義診、送醫下鄉、醫療結對等活動200余次,參加人員800余人次,累計在慈善公益事業上投入5000多萬元。2019年7月26日,在北京舉行的全國退役軍人工作會議上,王永興獲“全國模范退役軍人”稱號。
多次參加義診活動的醫院職工崔瑩瑩說,義診的對象大多為留守老人和兒童,這些淳樸的鄉民回報你的方式都特別真誠,特別讓人感動。比如有位特困戶老大爺,之前在這里免費治好了病,現在經常騎個電動車,成車的往醫院拉西瓜。大家不收,他抽個空卸在門口就跑了。為他們服務,感覺特別有意義,特別有成就感。“一次義診跟下來,只覺得心里暖暖的,滿滿的。”
“德不近佛者不可以為醫,才不近仙者不可以為醫。”王永興始終對醫學泰斗裘法祖的話謹記于心。醫者仁心所通達的,是萬家燈火、歲歲團圓。王永興用一己之力,為特困老人筑起了一座溫暖的守護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