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8月06日10:1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希望總書記能再來達西村走一走看一看”,達西村村民熱切盼望著。在收到習近平總書記回信后的這幾年,人均純收入從2014年2.5萬元到2018年突破3.2萬元,360戶群眾住進新房,300多戶群眾開上小轎車……達西村的發展成果,讓村訓“口袋里要鼓囊囊,精神上要亮堂堂”更加耀眼。這背后,是達西村黨組織牢記總書記囑托,以“像吸鐵石一樣把鄉親們緊緊凝聚在一起”的要求自勉,帶領各族群眾齊心奮斗。
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凝聚群眾、服務群眾責任重大。放眼民族地區,基層黨組織更是帶領群眾干事創業的重要樞紐、增進民族團結的橋梁紐帶。在寧夏,固原市和潤村的黨員帶頭促發展,回漢村民感情加深了,這個移民村也越來越“和潤”;在西藏,日喀則市切洼鄉在黨建引領下,多個民族村民共事共樂、互幫互助、和睦友愛……可以說,基層黨組織堅強有力,就能把黨的好政策落實到每家每戶,致富有路、發展有方、團結有力。
達西村干部有一句口頭禪:“永遠聽黨的話跟黨走!”寫好服務群眾這篇大文章,把基層黨組織建成“吸鐵石”,把鄉親們團結凝聚在一起,我們就能實現習近平總書記勉勵的,“把生產搞得更好,把民族團結搞得更好,讓鄉親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更好”。
《 人民日報 》( 2019年08月05日 01 版)
在新疆托里縣多拉特鄉加瑪特村,村民馬合甫扎·阿勒木賽依提在家中制作氈子(4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 丁磊 攝 在新疆和田地區于田縣斯也克鄉,工作人員在于田稻田鵝業養殖有限公司孵化基地查看鵝的生長情況(5月19日攝)。
【學習進行時】對新疆這片土地,習近平總書記有著濃濃的感情。赴新疆考察調研、參加新疆代表團審議、主持會議共商新疆改革發展穩定大計、給庫爾班大叔的后人回信……對新疆這片土地,習近平總書記有著濃濃的感情。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走遍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召開一系列脫貧攻堅專題座談會,還以書信的形式同貧困群眾親切交流,勉勵他們為了美好生活接續奮斗。在寧夏永寧縣閩寧鎮,一批批福建民營企業家投身脫貧幫扶工作,在寧夏積極建廠,支持當地經濟發展,解決當地百姓就業。
習近平近日對毛南族實現整族脫貧作出重要指示表示,得知毛南族實現整族脫貧、鄉親們生活有了明顯改善,我感到很高興。打贏脫貧攻堅戰曙光在前,我們一起來回顧習近平總書記為少數民族脫貧攻堅作出的關鍵指示。
習近平近日對毛南族實現整族脫貧作出重要指示表示,得知毛南族實現整族脫貧、鄉親們生活有了明顯改善,我感到很高興。打贏脫貧攻堅戰曙光在前,我們一起來回顧習近平總書記為少數民族脫貧攻堅作出的關鍵指示。
七十載砥礪前行。時代變遷中,黨中央始終牽掛新疆,高度重視新疆工作,發展完善治疆方略,引領新疆改革發展穩定不斷邁上新境界。放眼征途,一幅團結和諧、繁榮富裕、文明進步、安居樂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疆錦繡畫卷,已經磅礴展開。
盛夏時節,新疆大地瓜果飄香、游客如織,藍天麗日下,一派祥和繁榮的景象。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新疆秉持對子孫后代負責的態度,努力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家園。
“讓各族群眾都過上好日子,是我一直以來的心愿,也是我們共同奮斗的目標。”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通過回信的方式,勉勵各地干部群眾干事創業,推動地方發展邁上新臺階。
投資建設面粉廠、農貿市場、蔬菜大棚……多業并舉,達西村去年人均純收入突破3.2萬元,村集體經濟也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南疆第一村”的聲名不脛而走。走進沙吾爾·芒力克家的庭院,還是那座葡萄架,枝蔓青翠欲滴,數十株夾竹桃綠意盎然。
2014年-2018年,新疆全區累計實現58.87萬戶231.47萬貧困人口脫貧、2131個貧困村退出、13個貧困縣摘帽,2019年將確保實現60.61萬人脫貧、976個貧困村退出、12個深度貧困縣摘帽。2018年春節前后,縣領導給了一個發展鄉村旅游的思路,鄉政府也對此大力支持,卡西比西村便在鄉村旅游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