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7月31日16:46 來源: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 付毅飛
7月30日凌晨1點35分,河北保定樂凱大街南延工程轉體斜拉橋母橋用時68分鐘,成功轉體52.4度。4.6萬噸的轉體重量和263.6米的跨度均刷新了橋梁轉體世界紀錄。
本次轉體的橋梁由北向南跨越京廣鐵路大動脈的21條鐵路線,轉體施工采用了國際領先的子母塔雙轉體技術,使得橋梁建設對交通產生的影響降到最低。
轉體法施工技術是什么?
為什么要進行轉體?
轉體法施工技術是指將橋梁結構在非設計軸線位置澆注或拼接成形后,通過轉體就位的一種施工方法,可使橋梁施工克服地形、交通、環(huán)境等條件制約,節(jié)省工程造價、縮短建設工期,同時保證施工過程的安全可靠。
本次轉體的橋梁主橋長495米,由北向南跨越京廣鐵路大動脈的21條鐵路線,轉體施工使得橋梁建設對下方鐵路大動脈交通產生的影響降到了最低程度。
這項技術帶動萬噸橋體
據(jù)中船重工725所研究員宋建平介紹,該所下屬洛陽雙瑞特種裝備有限公司研制的“轉體球鉸”,是實現(xiàn)超大噸位橋梁高精度轉體的核心部件。
本次母塔轉體使用的“轉體球鉸”直徑達6.5米,主要分為上、下球鉸兩部分,它們的接觸面是一個光滑的球面結構,上下球鉸之間可以相互轉動,從而實現(xiàn)橋梁轉體與承重功能。且首次采用的分體式結構設計,完全打破了傳統(tǒng)的整體式球鉸結構型式。然而,總重92噸的分體加工部件,拼裝后相對高差必須控制在0.01毫米以內,給生產、制造和安裝工作帶來嚴峻挑戰(zhàn)。
為此項目組通過計算機模擬工藝加工分析,結合輔助工裝設計與應用,成功實現(xiàn)了超大噸位分體式球鉸的高精度加工和安裝,確保了橋梁轉體平穩(wěn)精確。
大橋轉體前后
據(jù)介紹,“轉體球鉸”集成了船體結構鋼、非金屬復合材料、耐蝕金屬材料、大厚壁鑄鋼鑄造技術、低摩擦高承載非金屬材料及其約束鑲嵌技術等眾多“黑科技”。該產品已在成貴鐵路、張呼鐵路、武漢鸚鵡洲長江大橋等多項工程中得到應用。
橋梁轉體技術
為我國橋梁建設提供支撐
目前,“轉體球鉸”技術已經在我國眾多鐵路橋梁、城際軌道交通橋梁和高速公路橋梁上得到廣泛應用。“轉體球鉸”技術能力也不斷突破,從萬噸級到兩萬噸級、三萬噸級,再到如今的5萬噸級,一步一步不斷刷新著橋梁轉體的世界紀錄,有力推動著我國轉體橋梁建設能力的穩(wěn)步提升。
1999年,貴州水柏鐵路北盤江大橋,是世界上第一座上承式推力轉體式鐵路鋼管混凝土拱橋,重1.2萬噸,創(chuàng)造了當時橋梁轉體世界之最。
2014年,武漢姑嫂樹特大橋,1.75萬噸,單個轉體重量創(chuàng)下亞洲之最、世界第二。
2014年,山東鄒城轉體橋轉體長度達198米,轉體重量2.24萬噸,刷新當時橋梁轉體世界紀錄。
2016年,山東菏澤丹陽橋,2.48萬噸,再次刷新橋梁轉體世界紀錄。
2016年, 唐山市二環(huán)路上跨津山鐵路立交橋,3.3萬噸,再次創(chuàng)造世界紀錄。
來源:科技日報 部分內容綜合澎湃新聞
現(xiàn)推出系列微視頻第四期——橋梁建設篇《澎湃的數(shù)字》,共同注目新中國成立70年來,橋梁建設不斷躍動的澎湃數(shù)字。澎湃的數(shù)字,交匯成新時代的動人旋律,帶著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精神,我們共同邁向民族復興的光明未來。
2011年,京滬高鐵南京大勝關長江大橋通車,它是世界首座六線高速大跨度鐵路橋,標志著中國橋梁建造技術躋身于世界領先行列。2018年,世界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這項伶仃洋上的超級工程,創(chuàng)下多項世界之最,成為世界橋梁建設新的標桿。
乘坐輪渡從長江北岸的江蘇省南通市到達南岸的張家港市,每次看到正在建設中的滬通長江大橋,閆志剛總會想起杜牧的名句。2006年留校任教,2012年調轉鐵道部工程管理中心,直到擔任中國鐵路總公司工程管理中心滬通長江大橋建設指揮部副總工程師兼工程部部長,閆志剛一直都在與橋打交道。
性格里有股倔勁的王中美,最初的想法是要把電焊做出個樣子,再來改行。2016年中鐵科工集團為早已成為集團首席電焊工的王中美成立了創(chuàng)新工作室,承擔起27項材質實驗和焊接攻關任務。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