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7月26日21:07 來源:發展論壇
本報記者 尹曉燕
時代變遷,年輕人的婚戀觀悄然發生著變化。《當代青年群體婚戀觀調查報告》顯示,當代青年擇偶更注重“內在的匹配度”,近七成青年擇偶“愿等待不愿將就”。
據統計,2018年全國結婚率僅有7.2‰,為2013年以來的最低值。晚婚、不婚,甚至“隨便”“不靠譜”“不忠誠”的標簽也貼在當下一些年輕人的身上。已到適婚年齡的90后,成長于一個文化和經濟環境不斷發生變化的時代,面對愛情和婚姻,如何建立自我認同感和正確的觀念,如何讓自己的感情和婚姻既成熟穩定又浪漫圓滿?
恐婚,并不是不相信愛情
王芃的家鄉是一個四線城市,她不喜歡小地方的閉塞,從小就渴望繁華的都市。高中畢業,她考到了上海,也如愿留在那里奮斗。
然而,經過4年的打拼,她卻不得不承認,上海早已不是僅憑自己的渴望和夢想就能安身立命的地方。她與同樣家境不富裕的男友已經相戀5年,雖然手中有些存款,但對于在上海買房來說,依舊杯水車薪。
父母的電話越打越頻繁,催促她回家結婚的愿望也越來越強烈。“婚姻對我來說,意味著太多。離開還是留下,我不敢想將來會怎樣,只能享受當下相愛的每一天。”
如今,似乎在每個人的身邊都有那么一兩個到了30多歲,依然沒有結婚的親戚或者朋友,即使家里再怎么催促、逼婚,都無動于衷。
相比小鎮青年,大城市的晚婚族比例更高。大城市節奏快,競爭激烈,加班出差是常態,沒有時間約會,也沒有時間相親,戀愛都顧不上談,怎么可能結婚?這是不少在城市打拼的年輕人面臨的窘境。
即使是有穩定戀情的年輕人,其中不少也表示不敢輕易“談婚論嫁”。生活成本不斷攀升,結婚后又必然會考慮生子和育兒的支出,從個人到家庭的轉變并非易事。
采訪中,一些年輕人吐槽,曾經流行的“不以結婚為目的的戀愛都是耍流氓”已經過時。戀愛和結婚,在一些年輕人看來,不再是一條繩上的因和果,在生活的壓力面前,已經成為兩個不同的概念。
但在他們看來,恐婚并不代表不相信愛情。調查顯示,72.1%的90后相信真愛的存在,但他們認為“相戀是兩個人的事,婚姻則是兩群人的事”。比起上一代人,他們更注重精神上的溝通和交流。“好看的皮囊很多,有趣的靈魂很少”,年輕男女更看中三觀上的契合和共鳴。
遠離消極婚戀觀,遇見對的人
這是陳怡第三次把男友拉黑。每一次的原因都一樣,她看見男友在微信上和其他女孩聊天,還互發愉快的表情。“他這是搞曖昧,我無法忍受。”實際上,這些只是男友工作上的客戶,經過了解,證明對方是清白的。
隨著網絡社交工具的普遍使用,愛情成為可以由大家共同討論分享的話題。這不僅極大地刺激了年輕人在愛情中的主動性,也讓某些片面和沖動的做法得到了更多來自網絡的支持,進而影響他們對婚戀的態度。
面對惡意的背叛,當然不需要容忍,但同時也應該意識到,世上沒有天作之合的完美愛情,一言不合就吵鬧打架拉黑發朋友圈,這種無法控制情緒的處理方式遠不夠成熟。除了宣泄情緒,對于深入了解對方毫無幫助,甚至會引來對方的沖動報復。如果想要“愿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那就必須投入愛心和耐心去磨合。
婚戀專家認為,注重心靈合拍,崇尚美好愛情,堅持等待“那個對的人”,這無可非議。畢竟本著對婚姻負責的態度,在感情基礎上建立起的家庭,才更加穩定和幸福。然而,一些都市適婚青年堅持“寧缺毋濫”,晚婚、不婚現象越來越常見,究其原因,是消極的婚戀觀起了助推作用。比如,有的年輕人抱有太理想化的想法,稍有“不合拍”便放棄進一步接觸的機會;有的過于放大婚后的經濟壓力和育兒負擔,缺乏承擔家庭責任的信心和勇氣。
戀愛婚姻是每個人必然要面對的人生課題,任何人都有追求美滿婚姻的權利。然而,任何理想都要建立在實際行動之上,美好的愛情更需要主動爭取。年輕人應該樹立更加積極的婚戀觀,要相信“在遼闊的生命里,總會有一朵祥云為你繚繞”,不一味排斥相親等接觸異性的機會,為自己的幸福而主動出擊,努力把自己變得更好,勇敢去愛與被愛,才有機會遇見“那個對的人”。
與子偕老,不是童話
前段時間,一段視頻在網上刷屏了,視頻中,一位爺爺陪著老伴抽血,他把奶奶的頭摟在胸前,輕輕地說著“不疼,別怕”。那個白發蒼蒼的老太太在他眼里,依然是個寶。跟帖中,網友紛紛感慨:“這才是愛情的模樣。”“給爺爺奶奶點贊,這是最浪漫的秀恩愛。”
“牽手一輩子”是每對新婚夫婦對彼此的承諾,但真正浪漫的,是牽著手一起慢慢變老。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中國人一向重視家庭在個人成長過程中的作用,素有“天下之本在家”之說。
有相愛的父母,才會有幸福美滿的婚姻,才會有家風正、愛心足的家庭。一些惡俗的影視作品中,宣揚“傍大款”“找小三”,不負責任的高離婚率,似乎在這個時代,美好穩定的婚姻成了落伍的事。但與人們想象的不同,調查顯示,近九成90后認為婚姻應該忠誠,對出軌行為零容忍。
業內專家認為,婚姻和愛情的世界里,志同道合應該放在首要地位。只有思想品德、生活情趣、事業理想都一致,才可以一起承受艱難困苦,最終演繹出一段幸福的婚姻和愛情。
其實愛不僅僅是得到,更重要的是要為彼此付出。采訪中,不少年輕人直言自己的愛情還需要成長。作為獨生子女,他們被父母長輩照顧得過于周到,使得他們的責任感相對淡薄,且更強調個人權利的伸張。因此,他們在關系中更愿意享受愛情的甜蜜而非承擔經營的重任。
一份白頭到老的感情會讓人終生充實而愉悅。心理學家王薇華表示,雖然個人的成熟并不一定要通過結婚生子來成就,但人生短暫而孤獨,很需要堅實的親密關系鏈接來獲取安全感和責任感。
來源:工人日報
難忘安徽,一聲“行動起來,到一線去,筑起抗擊疫情的堅固防線”動員令,安徽衛健系統45萬干部職工立刻進入戰時狀態,全員在崗。難忘安徽,抗疫與生產“兩手抓、兩不誤”,以更有力舉措投入“兩個戰場”作戰,為抗擊疫情、穩定經濟發展注入澎湃動力。
90后劉芳芳,大學畢業后返鄉,她堅信,只有發展現代化農業 ,農村生活才能更好,6年下來,“公司+基地+農戶”的形式,讓1000多戶村民收入翻倍。
“聽完李書記的宣講,我作為師范類英語專業大二學生,能夠做到的是不斷提升自己,畢業以后為甘肅的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在四川,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四川省委宣講團分別走進省內多個市州和高校、消防等單位,開展全會精神宣講。
2016年以來,廣州市累計向畢節市、黔南州投入財政幫扶資金32.16億元,選派黨政干部129人、專業技術人才4398人;2020年11月,畢節、黔南所有貧困縣退出貧困縣序列,實現脫貧摘帽。
近年來,“脫發”和“禿頭”已經成為了時下討論的話題,不少90后、00后以“禿頭少女”、“禿頭青年”自稱。脫發問題的蔓延帶來的是假發套、生發營養液等防脫產品銷售量的暴增,相比于其他美妝產品,防脫用品的增長比一枝獨秀。
來自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已經有超過2.5億人正飽受脫發的困擾,平均每6人中就有1人脫發,大批90后也已經加入到脫發的陣營中來。
挺拔的身姿、爽朗的笑容,初見江震佳,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眼前這位90后大男孩是桃浦鎮新楊村村民委員會主任。今年5月,江震佳還組建了一支由15名在職青年退役軍人組成的志愿者隊伍,結合社區微型消防站建設,定期組織消防培訓。
新華社鄭州11月15日電題:哪里需要 我們就在哪里——抗疫凡人英雄掃描 2月12日,薛榮帶領第三支黨員突擊隊逆行馳援湖北省十堰市,不僅捐贈了1500斤84消毒液、1500斤醫用酒精以及緊缺消毒防護物資,還進駐十堰市人民醫院。在持續200多天的疫情阻擊戰中,河北省“三道防線”民警輔警承受著巨大的工作強度。
” 視頻中奶奶坐在床上吃飯,爺爺剛開始夾了菜放到奶奶碗里,但奶奶又放了回去,隨后爺爺又親手喂給奶奶吃。兩位老人都已90歲高齡,按中國對婚姻的說法,50年為金婚,80年為鉆石婚,他們的愛情早已超越了金婚。
陳高宏還記得,當年在浦東開發辦那間簡陋的辦公室里就掛著一句話:“站在地球儀旁思考浦東開發”。這種重大項目的建設也倒逼政府不斷提升服務能力和效率,未來這將是上海浦東新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