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7月10日14:56 來源: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 馬愛平
時下,位于“渤海糧倉科技示范工程”項目區的河北省南皮縣小麥正值收獲季,小麥喜獲豐收,麥農喜上眉梢。
曾經,這里是“春天白茫茫,夏天雨汪汪,十年九不收,糠菜半年糧”,中低產田大多是瘠薄鹽堿的地塊,一首民諺道盡種糧的艱難。
帶來改變的,是“渤海糧倉科技示范工程”。
“以前沒人愿意種地,畝產就300來斤,種得多、賠得多,只有老人們舍不得土地撂荒才一年年地種著?!焙颖笔嬷菔心洗蟾酃芾韰^一分區北尚莊村農民遲玉甲說,“現在用了‘渤海糧倉’的優質麥種,加上科學的種植技術,畝產能到800多斤,種地總算有了收入。”
這幾年,遲玉甲陸續流轉了3000多畝土地種新品種小麥,從耕到種再到收全實現了機械化,收入可觀。
2013年,在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李振聲的倡導下,在中科院先行先試取得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由科技部、中科院聯合相關省市,啟動實施了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渤海糧倉科技示范工程”。
而更早一些,2011年,《中國科學院院刊》刊發了李振聲和劉小京等人的文章《建設“渤海糧倉”的科學依據》。文章中指出,作為黃淮海平原的一部分,環渤海地區除了現有耕地4000萬畝外,還有鹽堿荒地1000萬畝,具有較大的增產潛力?!碍h渤海地區主要問題是鹽堿危害嚴重,有水但質量不好,開發有難度,但相比西部缺水地區要容易一些。預計到2020年,環渤海地區具有增產100億斤糧食的潛力,有望建成‘渤海糧倉’。”
2013年,“渤海糧倉科技示范工程”啟動。明確提出,第一階段到2017年實現增糧能力60億斤,第二階段到2020年實現增糧能力100億斤。
“我們這支團隊自2013年成立以來,組織33家單位、500多名科技人員在95個縣市建立104個試驗示范基地,針對環渤海區域制約糧食增產的土、肥、水、種關鍵問題開展了技術攻關和技術的集成示范推廣?!敝袊茖W院農業資源研究中心研究員、渤海糧倉科技示范工程首席科學家劉小京表示。
經過6年的科技攻關,我國第一個雜交不親和玉米新組合被培育出來;突破了微咸水長期安全利用難題,讓咸水的資源利用率從不足8%提高到了20%;開發了鹽堿地糧食作物專用高效肥料和鹽堿地改良增效劑,增產6%以上,氮磷利用效率提高5%—29%;集成了分區分類增產增效技術模式18套,制定了中低產田糧食生產技術規程和標準51項;培養了中青年研究骨干77人;累積培訓了農民技術人員6.9萬人次……
劉小京介紹, 6年來,“渤海糧倉科技示范工程”系統構建了作物耐鹽選育體系,創立了玉米無隔離制種技術,推動了耐鹽抗逆作物品種的選育和應用;突破了微咸水安全灌溉難題,構建了農田多水源高效利用技術體系,為環渤海糧食增產和節水壓采提供了支撐;創立了施用微生物有機肥培育耕層土壤大孔隙結構促進鹽分下移、咸水直灌耕層水鹽調控、耐鹽植物種植梯次推進改土技術,突破了濱海平原地下水淺埋區鹽堿地改良利用難題。
“與此同時,研發了一批區域適應性肥料品種,顯著提高了鹽堿區肥料利用率,推動了鹽堿地專用肥料產業發展;集成構建了中低產分區分類增產增效新模式,創新了示范推廣機制體制,促進了技術成果的轉移轉化;取得了一批知識產權,培養了一支中低產田研究隊伍?!眲⑿【┱f。
根據第一階段項目任務執行情況驗收報告,“渤海糧倉科技示范工程”5年累計示范推廣8016.7萬畝,棉改糧279.2萬畝,改良鹽堿地580.3萬畝,累計增糧209.5億斤,節本增效186.5億元,節水43.5億方。
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陳小柒
審核:管晶晶
10月16日,在中央儲備糧上海直屬庫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向公眾代表介紹進出倉作業除塵系統。新華社記者 王翔 攝 10月16日,在中央儲備糧上海直屬庫有限公司,消防隊員向公眾代表展示滅火演練。
作為全國第一糧食加工大省、第一肉制品大省和重要的農產品生產加工大省,我省始終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以保障重要和優質特色農產品供給為目標, 實現河南由“中原糧倉”到“國人廚房”和“世界餐桌”的轉變。
五年來,我國穩定完善扶持糧食生產政策舉措,挖掘品種、技術、減災等穩產增產能力。今年,全國以永久基本農田、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保護區為重點,將完成8000萬畝高標準農田和2000萬畝高效節水灌溉建設任務。
【坐著高鐵看中國】鶴壁:高鐵車窗外的“中原糧倉”
秋日,走進浙江德清縣乾元鎮城北村方山,千畝稻田整齊方正,稻束散發陣陣芳香。洛舍鎮東衡村曾是遠近聞名的石材生產基地,礦山關閉后,留下了大量廢棄礦地,通過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廢棄礦地變身連片水田。
在江西省吉安市泰和縣中央儲備糧泰和直屬庫有限公司,員工正在對稻谷進行抽樣檢測,確保糧食收儲入庫質量。中央儲備糧北京順義直屬庫有限公司倉儲科副科長李海杰介紹,售糧人通過手機APP可就近選擇售糧庫點、預約售糧時間。
“中原糧倉”河南再獲豐收,2019年全年糧食產量6695.36萬噸,比上年增加46.45萬噸,增長0.7%,再創歷史新高。(圖文:弟辰晨 王璐 校對:陳延輝 數據資料來源:河南省委網信辦 河南省統計局)
“中原糧倉”河南再獲豐收,2019年全年糧食產量6695.36萬噸,比上年增加46.45萬噸,增長0.7%,再創歷史新高。(圖文:弟辰晨 王璐 校對:陳延輝 數據資料來源:河南省委網信辦 河南省統計局)
金秋九月,稻浪滾滾,在北大荒的千里沃野上,一幅幅壯麗的豐收畫卷正在徐徐展開。通過現代化大農業的展示和觀光農業的體驗,圍繞農場“優質、綠色、生態稻米基地”“產業結構調整基地”和“稻蟹種養基地”,進一步擴大了農場“界湖”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中原糧倉”河南再獲豐收,2019年全年糧食產量6695.36萬噸,比上年增加46.45萬噸,增長0.7%,再創歷史新高。(圖文:弟辰晨 王璐 校對:陳延輝 數據資料來源:河南省委網信辦 河南省統計局)